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精准解析】福建省厦门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质检语文试题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厦门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质检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家国天下”观念滥觞于西周时期。西周从国家制度来看,施行的是分封制;从社会制度来看,施行的则是宗法制。父为“家君”,君为“国父”,君父同伦,家国同构,因而家国天下观念得以萌生。秦以后分封制改为郡县制,贵族制变为官僚制,但家国天下的观念经历代儒家发扬光大,逐渐成为了中国人的人生信念与精神追求。如今制度化儒家已然解体,社会形态、家庭结构、价值观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弘扬家国天下观念并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仍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家国天下观念强调家庭的重要性,这在今天仍不过时。孟子曰“天之本在家,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治家是治国的起点,家庭有序,国家才能稳固,家庭和睦,国家才能兴旺。现代社会、公共生活的强势导致家庭私生活式微,家教逐渐被社会道德教化替代,家风也慢慢淡出现代社会文化评价视野。现代社会的秩序不单单靠宏观制度保障,也需要个人美德支撑,个人美德的养成关键在家庭,因此,在家庭与私人领域,仍需大力弘扬孝悌之道,提倡忠恕爱敬之德,注重家教、注重家风,让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其次,家国天下观念是现代中国社会伦理的重要维度。家国同构,移家为国,移孝为忠,儒家所追求的国家秩序,实质上是家庭秩序的扩大反映,爱国和爱家有高度的一致性。当今社会飞速发展,各种价值观念不断碰撞,但家与国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家是社会的细胞,国是维护家的外部屏障,家国的良性互动与发展有利于促进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家国天下的教化塑造了中国人的人格精神,使得中国人的价值观内蕴着对国家的认同感和责任意识。这种认同感和责任意识在今天常表现为个体对国家的热爱,对民族统一的追求,对国富民强的企盼。最后,家国天下观念有助于当下中国建构互助型社会。儒家主张把基于血缘关系的爱推及大众乃至万物,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来践行“泛爱众”的理想。《礼记》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论语》又说“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视天下为一家,这让儒家的仁爱观念具有超越个人和家庭局限的可能,达到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的“仁民爱物”的境界。当今中国经济腾飞,竞争加速,价值观冲突激烈,人们容易处于焦躁不安、互不信任乃至相互算计的人际危机之中。秉承儒家的家国天下观念,发扬儒家“仁民爱物”的精神有利于人们处世冷静达观,在竞争中存互利互惠之心,于合作中求共赢发展,从而助力当下建构互助型社会。-1-世易时移,但家国天下观念仍然为我们的个体生命带来精神关怀,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积极的精神动力,值得我们倍加珍惜和弘扬。(摘编自金香花《“家国天下”观念的历史形成及其现代意义》)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经过儒家思想的长期教化,家国天下观念不断影响并塑造了中国人的种品格。B.儒家作为一种政治制度,如今已然解体,但其思想对当今社会仍具有重要意义。C.家国天下观念有助于家庭伦理建设,但对处理现代社会公共领域事务价值不大。D.儒家注重家庭伦理秩序和家庭关系和睦,这种秩序与和睦通过“孝道”即可实现。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围绕家国天下观念的当代价值,展开多角度论述,弘扬了优秀传统文化。B.文章多处引用儒家经典言论,是为了更好地阐释家国天下观念的内涵及价值。C.文章第二段采用正反对比论证,突出家国观念对当代家庭伦理建设的重要性。D.文章把回顾历史和关照现实统一起来,既有历史的纵深感,也有现实针对性。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弘扬孝悌之道,提倡忠恕爱敬之德,要注意对传统家庭伦理观批判性继承,使之对现庭建设有积极意义。B.家国天下观念影响并塑造了中国传统士大夫的人格精神,明代顾炎武所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可为佐证。C.家国天下观念将个人发展与国家兴旺相关联,凝聚社会成员的价值共识,让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完全一致。D.移家为国,移孝为忠,进而扩展为天下为公的意识,使中国人的价值观内蕴着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伦理自觉。【答案】1.A【解析】【1题详解】此题考查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把握文中的基本概念和重要信息,提取并整合最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或文章主旨的语句,阐释或归纳文中的主要内容。解答是应先从原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阅读区间,然后与选项的表述仔细比对,看是否一致;同时还要了解错误表述设置的一般思路,比如张冠李戴、无中生有、混淆时态、以偏概全、曲解文意等等。-2-2.C3.CB项,“儒家作为一种政治制度,如今已然解体”分析错误,“儒家”指的是在几千年封建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儒家思想,它从来都不是一种政治制度。原文的表述是“如今制度化儒家已然解体”,说的是制度化的“儒家思想”已然解体。C项,“但对处理现代社会公共领域事务价值不大”分析错误,原文的表述是“秉承儒家的家国天下观念,发扬儒家‘仁民爱物’的精神有利于人们处世冷静达观,在竞争中存互利互惠之心,于合作中求共赢发展,从而助力当下建构互助型社会”。D项,“这种秩序与和睦通过‘孝道’即可实现”分析错误,以偏概全。原文的表述是“在家庭与私人领域,仍需大力弘扬孝悌之道,提倡忠恕爱敬之德,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弘扬孝悌之道”只是调整人际关系的一种方法。故选A。【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的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C项,“文章第二段采用正反对比论证”分析错误。第二段采用了引用论证的方法论证了家国观念对当代家庭伦理建设的重要性,没有采用正反对比论证。故选C。【3题详解】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种归纳内容要点和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题目,解答时应先根据选项确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并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判断。C项,“让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完全一致”说法错误。原文的表述是“当今社会飞速发展,各种价值观念不断碰撞,但家与国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此处指“根本利益是一致的”。故选C。【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常见设误类型:(1)无中生有。把文章里没有的内容加进答案中去。(特别提醒:关注未然与已然、原因与结果、先与后、夸大与缩小、部分与全体的区别)(2)主次颠倒。把次要的说成主要的。(3)以偏概全、张冠李戴。即偷换概念,明明是那件事,答案里却说成是这件事。(4)因果颠倒。或者把因说成果,或者把果说成因,这一点最具有干扰性,需要认真甄别。-3-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应急管理是在应对突发事件的过程中,为了降低突发事件的危害,达到优化决策的目的,基于对突发事件的原因、过程及结果进行分析,有效集成社会各方面的相关资源,对突发事件进行有效预警、控制和处理的过程。应急管理流程(摘编自黄宏纯《突发件全面应急管理》)材料二:现代城市的集聚特征使突发件具有复杂性关联性和衍生性,城市应急管理不仅是对单一事件的应急响应,更是一个具备完整体系的应急机制。智慧城市是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空间、地理信息集成等信息技术,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和模式。应急管理是智慧城市的重要应用之一,智慧城市背景下的应急管理基于数据融合,面向业务应用,以决策和行动的智慧化、智能化为特征的集成化管理。其情报体系适应管理主体多元化、管理业务综合化、信息资源多样化的要求,以支持智慧决策与智能响应。(摘编自郭骅等《“智慧城市”背景下的城市应急管理情报体系研究》)材料三:-4-每2分钟对400平方公里城市道路做一次全身扫描;实时感知智能烟感探头可能传回的报警;实时监控重点危化企业车间生产情况……这是作为未来城市基础设施的杭州城市大脑,关于这座城市实时进行的“日常思考”。以杭州城市大脑余杭平台为例,余杭平台承载了交通、卫健、城管、消防等9大模块。记者在这里看到,一条火警信息弹出,显示辖区内某道路上发生车辆起火事件。通过城市大脑的智能分析,火情的发生位置立刻被锁定。同时,主屏幕自动跳转到三维建模的城市地图,并在一侧出现了附近4路治安监控传回的实时画面。这一过程中,指挥中心迅速和辖区消防大队建立了实时联系。余杭消防救援大队副大队长中屠石磊说,“比如,以前赶往火灾现场,只能得到粗略的现场情况描述,现在通过指挥中心、单兵端的智能联动,可以快速了解火场情况,提前制定救援方案。”(摘编自吴帅帅《数据为智能治理赋能“城市大脑”迸发智慧光芒》)材料四:A市气象局于2017年12月31日发布预报,2018年1月2-7日将迎来入冬以来范围最广、强度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雨雪天气过程,并通过微信、报纸、电视等形式向市民发布该信息。市委市政府多次下发紧急通知,要求有关部门高度重视暴雪灾害防御和应对工作。1月3-4日A市普降大雪后,城管、市政、交通等部门累计出动融雪车辆2870辆次,平地机28台次,滑雪铲车50台次,融雪巡视、值班人员1960人次,抛洒环保融雪剂350余吨,对市内主要交通干道进行交通疏导、融雪除水作业。大雪造成4-5日全市大范围交通瘫痪。在应对雪灾的过程中,行动所依据的方案没有明确规定相应响应级别应出动的人数、设备,现场指挥基本依靠领导经验决策。公交公司未及时为车辆配置防滑链,4日公交正常出车率不到一半,地铁5日早高峰出现故障,至中午12时8分才恢复通车。大型除雪设备、融雪剂储备不足。除雪初期,市政城管部门单打独斗,志愿参与除雪的市民无法与公共服务的接口对接。(摘编自李洪斌、陈力的相关文章)4.下列对“应急管理”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应急管理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它包括预测预警、先期应对、应急处置、善后处理、完善预案等衔接紧密的流程。B.在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中,为有效降低危害,在事件发生之初应及时启动应急处置,使事件得到有效的控制和处理。C.智慧城市背景下的应急管理情报体系,不仅可为决策和响应提供技术支持,也可为后续完善预案提供所需参考信息。-5-

【精准解析】福建省厦门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质检语文试题

厦门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质检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家国天下”观念滥觞于西周时期。西周从国家制度来看,施行的是分封制;从社会制度来看,施行的则是宗法制。父为“家君”,君为“国父”,君父同伦,家国同构,因而家国天下观念得以萌生。秦以后分封制改为郡县制,贵族制变为官僚制,但家国天下的观念经历代儒家发扬光大,逐渐成为了中国人的人生信念与精神追求。如今制度化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4o2og3n0vq0n19a8hrgx9da6a52gje00h49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