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必修四+选修五】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郑州李老师高中地理系列

防灾和减灾的措施 1、 建立和完善自然灾害监测系统 2、灾前防御 做好灾前预警、灾中跟踪、灾后评估以及提出减灾决策方案 工程防御措施:①改变地表环境,防止或减轻自然灾害的强度②可以阻隔或控制灾害与人口、财产等的直接相遇③可以改变财物等的特性,提高抗灾性能,减少灾害损失。 非工程防御措施:建立健全减灾规划和防灾法律,加强减灾管理和公众减灾教育。 3、救援和救助 灾前准备:1.灾前准备的核心任务:储备救灾物资 2.灾前准备涉及的两个方面:一是救灾物资的种类和数量、二是救灾物资的储备地点3.承担救灾任务的主要人员 灾中应急:维护交通(最关键)、通信系统的安全,确保救灾通信的疏畅,确保抢险救灾人员、物资输送和灾民疏散的畅通 灾后恢复:修复重建生命线(供水、供电和通信)和生产线(农业、工业、商业和服务业);恢复生活、生产秩序。 自救和互救 教育公众树立防灾减灾意识,培训公众学会逃生途径,掌握自救和互救的方法 07高考新题展顾

下图示意某地的沉积岩层与火成岩体的相互关系。回答1~2题。

1. 各岩层、岩体的生成时代按由老至新的顺序依次是(D) A. 火成岩1、沉积岩1、沉积岩2、火成岩2、沉积岩3 B. 沉积岩3、火成岩1、火成岩2、沉积岩2、沉积岩1 C. 沉积岩3、火成岩1、沉积岩2、火成岩2、沉积岩1 D. 沉积岩3、沉积岩2、火成岩1、火成岩2、沉积岩1

2. 喷出地表的火成岩为喷出岩,没有喷出地表的火成岩为侵入岩,上图中(B) A. 火成岩1为喷出岩 B. 火成岩2为喷出岩

C. 火成岩1、沉积岩2都为喷出岩 D. 火成岩1、沉积岩2都为侵入岩

3. 下图为某地地质地貌剖面示意图。读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C)

- 61 -

郑州李老师高中地理系列

A. ①处的地表形态主要是风蚀作用的结果 B. ②处的地貌形态主要是由崩塌作用造成的 C. ③指示的岩层分解面曾遭受过风化作用

D. ④指示的岩层弯曲现象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教学过程]

一、地壳的物质组成 (一)矿物

1、概念:矿物是具有确定化学成分、物理属性的单质或化合物,是化学元素在岩石圈中存在的基本单元。 2、矿产:有用矿物在自然界富集到有开采价值时,就称为矿产。

3、矿物的基本存在形式有三种:气态、液态和固态。如天然气是气态矿物,石油和天然汞是液态矿物,绝大多数的矿物都以固态形式存在,石英是自然界中最多的矿物。

4、矿物的分类:金属矿和非金属矿两类。常见的金属矿有:赤铁矿、磁铁矿、黄铁矿、黄铜矿和方铅矿等。常见的非金属矿有:石英、长石和云母(这三种常见于花岗岩中)、方解石(主要在石灰岩和大理岩中),滑石、石膏和磷灰石等。

例1. 有用矿物在地壳中或地表富集起来,并且能够被人们开采利用的就是( ) A. 矿产 B. 矿石 C. 矿体 D. 矿床 【解析】本题是对矿产概念的考查。 【答案】A

例2. 下列物质中属于矿物的是( ) A. 沉积岩 B. 石灰岩 C. 铁矿石 D. 花岗岩

【解析】本题要求学生根据课本关于矿物和岩石的概念区别识记一些具体的矿物与岩石。 【答案】C

例3. 地壳物质最基本的组成单元是( ) A. 元素 B. 矿物 C. 矿产 D. 岩石

【解析】从化学的角度讲自然界的各种物质都由元素组成,而地壳物质则是由矿物组成的,注意二者之间的联系。 【答案】B

- 62 -

郑州李老师高中地理系列

例4. 组成大理岩的矿物主要是( ) A. 长石 B. 石英 C. 云母 D. 方解石

【解析】矿物种类很多,但常见的只有几十种,要使学生知道组成岩石主要成分的造岩矿物不过二三十种,而组成大理岩的造岩矿物则只有一种。

【答案】D

例5. 组成花岗岩的矿物主要是( ) A. 长石、石英、方解石 B. 石英、云母、方解石 C. 长石、石英、云母 D. 长石、石英、石墨

【解析】岩石是由矿物按照一定规律聚集在一起形成的,例如花岗岩是由长石、石英和云母等组成的,可要求学生按课本“花岗岩的矿物组成图”记忆。

【答案】C

例6. 下列四种物质的组成排列中,组成排列合理的一组是( ) A. 地壳→化学元素→岩石→矿物 B. 地壳→矿物→化学元素→岩石 C. 化学元素→矿物→岩石→地壳 D. 矿物→化学元素→岩石→地壳

【解析】地壳中的化学元素组成矿物,矿物按照一定规律聚集在一起则形成岩石,而岩石又是组成地球坚硬外壳的重要部分。本题着重考查了四者之间的相互关联及隶属关系。

【答案】C

例7. 根据所学知识,将矿物、岩石、矿产分别填入下表的方框内。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矿物、岩石、矿产等的联系与区别,要求学生必须准确记住它们的概念。 【答案】矿物 矿产 岩石

【活动】常见矿物的简易识别

1、常见矿物的鉴别特征:结晶形态、透明度、颜色、光泽、密度、硬度、条痕等 2、利用肉眼和简单的工具(如指甲、曲别针、玻璃、小刀),识别一些常见的矿物。

实验一:用观察颜色和对磁铁反应的方法,区分磁铁矿与赤铁矿。 磁铁矿 赤铁矿 观察颜色 铁黑色 钢灰色或暗红色 磁铁反应 有磁性,能吸小铁钉 无磁性,但能被磁铁吸 实验二:快速区别滑石、石膏、方解石、莹石、石英。

先根据透明度把五种常见矿物分为两类,一类是透明或半透明的:方解石、莹石、石英;另一类是不透明的:滑石、石膏。然后用相互刻划的办法再进行区分:滑石刻不动石膏,而石膏能刻动滑石;莹石能刻动方解石,而刻不动石英。经过这两个步骤能迅速地区分开以上五种矿物。

- 63 -

郑州李老师高中地理系列

(二)岩石

分类:岩石按照成因,可以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三类。 三大类岩石的形成、特点及其所含有用矿物举例 类型 形成 特点 矿物结晶颗粒较大 矿物结晶颗粒细小,有的有流纹或气孔 有用成分举例 花岗岩是坚固美观的建筑材料,多种金属矿是工业生产的原料 侵地下岩浆在内压力作用下,侵入入地壳上部,冷却凝结而成岩岩 岩 石 浆 喷地下岩浆在内压力作用下沿岩 出地壳薄弱地带喷出地表冷凝岩 而成岩石 地表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受到沉积岩 破坏成为碎屑物质,被搬运到低处沉积、固结而成岩石 岩石受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等影响,在一定温度、压力条件变质岩 下,使原来成分、结构发生改变而成新岩石 石灰岩是建筑材料和化工原料,钾盐层理构造、化石 是化工原料,煤、石油是当前世界最重要能源 大理岩是建筑材料,铁矿是钢铁工业重要原料 片理构造

例1. 下列四组岩石中,全部属于沉积岩的是( )

A. 大理岩、页岩、板岩、石灰岩 B. 石灰岩、板岩、砾岩、页岩 C. 砂岩、砾岩、石灰岩、页岩

D. 玄武岩、砾岩、石灰岩、大理岩

【解析】常见岩石的分类是需要学生识记的基础知识,应注意加以区别。大理岩和板岩属变质岩,玄武岩属岩浆岩,因此,全部属于沉积岩的只有C项。

【答案】C

例2. 板岩在成因上属于( ) A. 岩浆岩 B. 沉积岩 C. 变质岩 D. 其他成因岩

【解析】此题是对三大类岩石成因的考查。学生必须对三大类岩石的成因有较为明确的认识,并且对常见的变质岩比较清楚才能回答好这个问题。

【答案】C

例3. 读古诗并回答: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只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只留清白在人间。 (1)诗中所描述的岩石是 ,按成因属于 岩。 (2)这种岩石中是否可能找到生物化石 。 (3)这种岩石经变质作用后,形成的岩石叫 。 (4)以该岩石为主的山区常形成 地貌。

【解析】由诗意知该岩石为石灰岩,按成因属沉积岩,可能含有生物化石。并易受化学溶蚀作用而形成喀斯特地

- 64 -

郑州李老师高中地理系列

貌。

【答案】(1)石灰岩 沉积 (2)是 (3)大理岩 (4)喀斯特(或岩溶)

二、地壳物质的循环

地壳物质的运动,构成了大大小小的物质循环过程,其中规模最大、历时最长、影响最为深远的就是地质循环。 (一)地质循环

1、地质循环:是指岩石圈和其下的软流层之间的大规模物质循环。

2、地质循环能量来源:推动地质循环的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放射性物质衰变产生的热能。

3、地质循环产生的影响:在地质循环过程中,有一些地方岩石圈不断地诞生,在另一些地方岩石圈则逐渐消亡。与之相伴的是大地的沧桑巨变以及地壳物质形态的持续转化。 例. 读岩石相互转化与地壳物质循环略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方框内字母代表的物质名称:

A ;B ;C ;D 。 (2)在A、B、C三类岩石中,各举出一个实例填在横线上: A ;B ;C 。 (3)在A、B、C三大类岩石中,可找到化石的是 。 (4)图中数字所表示过程的含义是:

① ; ② ; ③ ; ④ 。 答案:(1)变质岩 沉积岩 岩浆岩 喷出岩 (2)大理岩 石灰岩 花岗岩(其他答案亦可) (3)B

(4)①风化、侵蚀、堆积作用 ②变质作用 ③重熔再生作用 ④冷却凝固作用

(二)岩石的相互转化使组成地壳的物质处于不断地运动变化之中。地球内部的岩浆,在岩浆活动过程中伴随喷出作用和侵入作用,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已经形成的岩石(岩浆岩、变质岩),在地表外力的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作用下,形成沉积岩;已经形成的岩石(岩浆岩、沉积岩)经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各类岩石在地壳深处或地壳以下被高温熔化,又成为新的岩浆回到地球内部。

【小组活动】绘制三类岩石转化示意图,说明岩石相互转化具备的条件。

- 65 -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必修四+选修五】

郑州李老师高中地理系列防灾和减灾的措施1、建立和完善自然灾害监测系统2、灾前防御做好灾前预警、灾中跟踪、灾后评估以及提出减灾决策方案工程防御措施:①改变地表环境,防止或减轻自然灾害的强度②可以阻隔或控制灾害与人口、财产等的直接相遇③可以改变财物等的特性,提高抗灾性能,减少灾害损失。非工程防御措施:建立健全减灾规划和防灾法律,加强减灾管理和公众减灾教育。3、救援和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4nm1t7pltz6msol1o3zn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