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高中化学二轮复习选择题热点题型特训题型十二表格实验分析型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分析】 【详解】

A.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就越强。由于元素的非金属H2SO4>H2CO3> H2SiO3,性S>C>Si,所以酸性:强酸可以与弱酸的盐反应制取弱酸,图1 可以证明非金属性强弱:S>C>Si ,A正确;

B.过氧化钠为粉末固体,不能利用关闭止水夹使固体与液体分离,则不能控制反应制备少量氧气,B错误;

C.配制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应该把浓硫酸在烧杯中溶解、稀释,冷却至室温后再转移到容量瓶中,不能直接在容量瓶中溶解稀释,C错误;

D.反应物乙酸、1-丁醇的沸点低于产物乙酸丁酯的沸点,若采用图中装置,会造成反应物的大量挥发,大大降低了反应物的转化率,D错误; 故选A。 8.C 【解析】 【分析】

短周期元素A、B、C、D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已知元素A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2倍,A为第二周期元素,故A为碳;D的氧化物是常用的耐火材料,故D为铝;B、C的最外层电子数之比为5:2,最外层电子数不得超过8,原子序数要比碳大比铝小,故B为氮、C为镁。 【详解】

A. 元素碳的氢化物都是有机物的烃类,当碳原子数小于5时,为气态,大于5时为液态或固态,故A错误;

B. B、C、D简单离子均为两个电子层,电子层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简单离子半径:B>C>D ,故B错误;

C. B、C形成的化合物为二氮化三镁,与水反应可以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故C正确; D. 元素B的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为氨水,氨水是弱碱不能与铝反应,故D错误; 答案选C。 9.D 【解析】 【详解】

16

A. 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沿容器内壁慢慢加入水中并不断用玻璃板搅拌,故A错误; B. 用润湿的pH试纸测溶液的pH值,可能会引起误差,测酸、碱有误差,但测中性的盐溶液没有误差,故B错误;

C. 蒸发时将蒸发皿放置在铁架台的铁圈上,直接加热,故C错误;

D. 石油的蒸馏实验中,忘记加沸石,可以先停止加热,待溶液冷却后加入沸石,再继续加热蒸馏,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D。 【点睛】

pH试纸测溶液的pH值时不能湿润,不能测漂白性的溶液的pH值,不能测浓溶液的pH值。 10.A 【解析】 【分析】 【详解】

A.氧化钠在熔融状态时能电离出Na+和O2-,是电解质,故A选。

B. SO3溶于水和水反应生成硫酸,硫酸能电离出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但不是SO3电离出来的,熔融状态下的SO3也不导电,故SO3是非电解质,故B不选; C.铜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C不选; D.NaCl溶液是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D不选 故选A。 【点睛】

电解质: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化合物,导电的离子必须是本身提供的,一般包括:酸、碱、多数的盐、部分金属氧化物等。 11.D 【解析】 【分析】 【详解】

A.离子方程式中电荷不守恒,A项错误;

B.一水合氨为弱电解质,离子反应中不能拆写成离子,B项错误;

C.NH4HCO3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出现白色沉淀CaCO3的同时生成一水合氨和水,C项错误;

17

D.离子方程式符合客观事实,且拆分正确,原子和电荷都守恒,D项正确; 答案选D。 【点睛】

离子方程式书写正误判断方法:

(1)一查:检查离子反应方程式是否符合客观事实; (2)二查:“==”“

”“↓”“↑”是否使用恰当;

(3)三查:拆分是否正确。只有易溶于水的强电解质能拆写成离子,其他物质均不能拆写; (4)四查:是否漏写离子反应;

(5)五查:反应物的“量”——过量、少量、足量等;

(6)六查:是否符合三个守恒:质量守恒、电荷守恒以及得失电子守恒。 12.C 【解析】 【分析】 【详解】

A. 肽键为-CO-NH-,脑啡肽含有4个,A项正确; B. 第四位的氨基酸为

,B项正确;

C. 第二位和第三位的氨基酸相同,一个分子由四种氨基酸分子缩合生成,C项错误; D. 脑啡肽存在羧基和氨基,D项正确;可以反生取代和缩合反应,可以发生燃烧等氧化反应, 答案选C。 13.D 【解析】 【分析】

Z是第3周期元素的简单离子中半径最小的,则Z为Al,X2 -与Y+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X为O,Y为Na,W的单质有多种同素异形体,其氧化物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之一,则W为S,以此解题。 【详解】

根据分析,X为O、Y为Na、Z为Al、W为S;

A.X为O,最外层电子数为6,Y为Na,最外层电子数为1,Z为Al,最外层电子数为3,原子最外层电子数:X> Z > Y,故A错误;

18

B.Y为Na、Z为Al、W为S,铝的原子半径与钠相比较小,且其价电子数较多,故金属键较强,则铝的熔点高于钠,即单质沸点:Z > Y,故B错误;

C.X为O、Y为Na,X2 -与Y+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离子半径:Y+< X2-,故C错误;

D.Y为Na、W为S ,Y与W形成的化合物为硫化钠,属于强碱弱酸盐,其水溶液显碱性,故D正确; 答案选D。 【点睛】

酸雨是硫和氮的氧化物造成的,分析出W是硫。 14.A 【解析】 【分析】

电解质是在水中或熔融状态下可以导电的化合物。 【详解】

A. BaSO4在熔融状态下可以导电,故A选;

B. 浓H2SO4是混合物,电解质必须是纯净物,故B不选; C. 漂白粉是混合物,电解质必须是纯净物,故C不选;

D. SO2溶于水生成亚硫酸,亚硫酸是电解质,但SO2不是,液态SO2中只有分子,不能导电,故D不选; 故选A。 【点睛】

BaSO4这类化合物,虽然难溶于水,但溶于水的部分可以完全电离,而且在熔融状态下也可以完全电离,故BaSO4是电解质。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即必须是纯净物,所以混合物和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15.D 【解析】 【分析】 【详解】

1mol氢气和氧气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放出241.8kJ热量,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H2(g)

19

+

1O2(g)=H2O(g)△H=-241.8kJ/mol,即H2(g)+1/2O2(g)→H2O(g)+241.8 kJ,选2项B、C均错误;

2mol氢气和氧气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放出483.6kJ热量,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H2(g)+O2(g)=2H2O(g)△H=-483.6kJ/mol,即2H2(g)+O2(g)→2H2O(g)+483.6kJ,选项A错误;

1mol水蒸气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吸收241.8kJ热量,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H2O(g)= H2(g)+

1O2(g)△H=+241.8kJ/mol,即H2O(g)→H2(g)+1/2O2(g)-241.8 kJ,选项2D正确。 答案选D。 【点睛】

据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写出氢气燃烧生成气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方程中的热量和化学计量数要对应,根据1mol气态水转化成液态水放出的热量,结合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气态水的反应热计算生成液态水的反应热。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6.安全瓶,防止倒吸 能 碳酸钠溶液显碱性,可以抑制Na2S水解 温度过高不Na2SO1较多,利于SO2的吸收,或消耗的H2SO4、或Na2S2O1产率降低等其它合理答案 降

2?240m2低Na2S2O1晶体的溶解度,促进晶体析出 ×100% D

3?248m1【解析】 【分析】

(1)装置B的作用是平衡压强,防止倒吸;

(2)Na2CO1的作用是与二氧化硫反应制备亚硫酸钠; (1)Na2S是强碱弱酸盐,易发生水解;

(4)温度过高不利于二氧化硫的吸收,产品产率会降低; (5) Na2S2O1.5H2O是无色晶体,易溶于水,难溶于乙醇;

(6)根据反应Na2CO1+SO2=Na2SO1+CO2;2Na2S+1SO2=1S+2Na2SO1;S+Na2SO1

加热Na2S2O1,

9H2O~1S~1Na2S2O1·5H2O,结合数据计算理论上制得Na2S2O1·5H2O晶体的列关系式2Na2S·

5H2O的产率为质量,Na2S2O1·

实际产量;

理论产量20

高中化学二轮复习选择题热点题型特训题型十二表格实验分析型

【分析】【详解】A.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就越强。由于元素的非金属H2SO4>H2CO3>H2SiO3,性S>C>Si,所以酸性:强酸可以与弱酸的盐反应制取弱酸,图1可以证明非金属性强弱:S>C>Si,A正确;B.过氧化钠为粉末固体,不能利用关闭止水夹使固体与液体分离,则不能控制反应制备少量氧气,B错误;C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4nipf89tzm6bod04q39t7z7sh75lu600och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