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2017—2018湘教版地理选修6综合检测及答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2017—2018湘教版地理选修6综合检测及答案

2017—2018湘教版地理选修6综合检测及答案

综合检测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54分) 结合以下材料,完成1~2题。

浓度(mg/m3) 温室气体 1750年 280 0 0.8 0.000 29 1990年 353 0.000 85 1.72 0.000 31 增长率(%) 0.5 2.2 0.9 0.25 生存期(年) 50~200 50~102 12~17 120 温室效应强度(CO2=1) 1 3 400~1 500 11 270 对全球气候变暖的现有贡献率(%) 55 24 15 6 CO2 氟氯烃 CH4 N2O 1.“用爱温暖世界,而不是二氧化碳”。四种温室气体中,二氧化碳对全球气候变暖“贡献率”最大,主要原因是( )

A.二氧化碳的年增长率大于其他温室气体 B.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存留时间比其他温室气体短 C.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强度比其他温室气体大 D.二氧化碳的浓度远高于其他温室气体

2.摒弃传统增长模式,倡导低碳经济与低碳生活方式,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下列符合“低碳经济、低碳生活”思想的做法是( )

①大量进口石油,减少煤炭使用量 ②改善能源结构,开发新能源 ③推广节能技术和无氟产品 ④保护植被,积极植树造林 ⑤讲究卫生,提倡使用一次性用品 A.①②③ C.①③④ 答案 1.D 2.B

解析 第1题,直接比较数据即可判断二氧化碳的浓度远高于其他温室气体。第2题,石油和煤炭都属于化石燃料,使用过程中会释放大量二氧化碳。一次性用品浪费了大量的资源和能源,不符合低碳生活的环保理念。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我国对水土资源进行了初步调查,得出下表资料。读表完成3~4题。

1 / 8

B.②③④ D.②③⑤

2017—2018湘教版地理选修6综合检测及答案

占全国的百分比 水资源 人口 耕地

3.我国水资源和耕地分布的特点是( ) A.南方地多水少 C.北方地多水多

南方地区 80% 53.5% 35.2% 北方地区 14.7% 44.4% 59.2% B.南方地少水多 D.北方地少水少

4.针对水土资源的配置情况,为缓解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经多年研究、论证和规划,我国正在实施的巨大工程是( ) A.长江三峡工程 C.南水北调工程 答案 3.B 4.C

解析 由表中数据可明显看出我国水资源分布是南多北少,而耕地分布则是南少北多,水土资源明显不匹配,为此我国正在实施南水北调的跨流域调水工程。

艾丁湖的存在对吐鲁番盆地绿洲的维持具有重要作用。下图是“1万多年来艾丁湖变迁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B.淮河治理工程 D.西气东输工程

5.图中信息反映出艾丁湖( )

①湖面低于海平面 ②古湖盆地势北陡南缓 ③环境调节作用减弱 ④含盐量降低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6.艾丁湖1万多年来变迁的主要原因是( ) A.围湖造田 C.湖区汇水面积减少 答案 5.A 6.D

解析 第5题,图中湖面数值为负值,低于海平面;等值线南密北疏,由此判断地势北缓南陡;湖面不断萎缩,对环境的调节作用减弱;因湖水减少,含盐量上升。第6题,艾丁湖1万多年来的变迁,主要表现为湖区萎缩,湖面缩小。如此变迁有人为原因存在,但变迁跨度

2 / 8

B.绿洲萎缩 D.气候变干

2017—2018湘教版地理选修6综合检测及答案

达1万年,时间跨度大主要还是自然原因所致,气候变干是主要的自然原因,故选D。 读下面一幅漫画,完成7~8题。

7.漫画描述的环境问题是( ) A.酸雨 C.温室效应

B.光化学烟雾 D.臭氧层空洞

8.导致该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

B.工业生产、交通工具和生活中大量废热的排放 C.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大量排放 D.石油烃废气的大量排放 答案 7.C 8.A

解析 第7题,漫画中的冰、企鹅和即将被淹没的楼群是题眼,说明漫画描述了南极冰川大量融化、海平面上升的现象,这是温室效应的后果之一。第8题,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大量排放引起酸雨;石油烃废气的大量排放产生的是光化学烟雾;工业生产、交通工具和生活中大量废热的排放是热污染;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能增强地球的温室效应。

黑河中游流域地处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过渡地带,是甘肃省最重要的商品粮和瓜果蔬菜基地,集中了全流域90%以上的耕地和人口,其生态环境的变化对整个流域的生态环境、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读下图,回答9~10题。

9.目前该区域生态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 )

3 / 8

2017—2018湘教版地理选修6综合检测及答案

①水资源短缺 ②水土流失 ③植被退化 ④沙漠化、盐碱化 ⑤旱涝灾害 A.①②③ C.②④⑤

B.①③④ D.①③⑤

10.该河下游弱水流段,近几十年来逐渐由常年性水流变为季节性水流,下游的湖沼湿地日渐干涸,向荒漠转变,其主要原因是( ) A.雪线上升,冰雪融化减少 B.降水减少,气候变干 C.植被减少,蒸发下渗增加 D.流域内水资源分配不合理 答案 9.B 10.D

解析 第9题,由图可知,该地位于河西走廊,受温带大陆性气候影响,降水量少,蒸发旺盛,空气干燥;由于人口大量增加,城市发展,使得生产规模扩大,用水量增加,水资源短缺;河流下游绿洲植被退化;出现盐碱化和沙漠化现象;而水土流失和旱涝灾害多发生在地形坡度大、降水集中多暴雨的东部季风区。第10题,造成河流下游流量减少、湖泊湿地日渐干涸并且向荒漠转变的原因既有自然因素(全球变暖,空气干燥,蒸发增强等原因),又有人为因素(流域内水资源分配不合理),并且以人为因素为主。

山西是我国煤炭输出最多的省,随着煤炭深加工的发展,生产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下图是“山西某地煤炭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示意图”。完成11~12题。

11.该地生产结构的变化,其社会经济效益表现在( )

①减轻交通运输的压力 ②提高煤炭生产的产量 ③促进产业转移 ④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2.关于该地生产结构变化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 A.实现了废弃物的零排放 B.减缓当地气候变暖的趋势

C.生产规模扩大,势必加剧当地水资源的短缺

4 / 8

2017—2018湘教版地理选修6综合检测及答案

D.减轻了对土地资源的压力 答案 11.D 12.C

解析 第11题,煤炭的深加工,增加了附加值;煤炭的气化,减轻了交通运输的压力;二氧化硫等气体的部分回收,提高了煤炭的利用率;图中涉及的是产业结构的调整,并没有发生转移。第12题,生产结构的变化,改变了生产方式,只是减少了废弃物的排放;由于减少了煤炭的外运量,排放的二氧化硫气体将增多,加剧了当地大气、水的污染,从而加剧了当地水资源的短缺。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大量使用石油、煤炭等化石燃料,从而加剧全球变暖,带来气候多变、灾害丛生等严重后果。为此在全社会倡导发展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下图示意碳物质在地球各圈层中的循环过程。读图回答13~15题。

13.图中( )

A.①—②—③反映碳在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循环的过程 B.⑥环节在人类的作用下,会导致岩石圈物质循环受阻 C.⑤环节循环速度如果加快,可以减缓碳排放的速度 D.控制④环节的人类活动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途径之一 14.有关人类活动作用于⑤及可能产生的后果是( ) A.人工增雨改变水资源的空间分布 B.建设水电站后容易加剧洪涝灾害 C.发展火电站可能导致沿海低地被淹 D.北京冬季燃煤取暖导致河流污染

15.为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正确的做法是( )

A.加大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力度,以满足人类当前发展经济的需要 B.千方百计发展经济,为子孙后代积累财富 C.为了保护环境,可减缓经济发展速度

5 / 8

2017—2018湘教版地理选修6综合检测及答案

2017—2018湘教版地理选修6综合检测及答案2017—2018湘教版地理选修6综合检测及答案综合检测(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54分)结合以下材料,完成1~2题。浓度(mg/m3)温室气体1750年28000.80.000291990年3530.000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4nhhl1wnpl3fre38hic91cf865brly010jr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