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广州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 图文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三、绿道网规划

区域绿道规划总长度1060.7公里;城市绿道(包括各区绿道以及沿道路、河涌和环岛绿道)长度1990.2公里。

四、水系蓝线规划

凸显岭南水乡特色,建设生态水城。提高城市水面率和河网密度,恢复城乡水系生态网络,规划水面率达到11%。

明确需要保护和控制的主要地表水体,划定城市蓝线,明确城市蓝线的保护和控制要求,促进水质不断改善,修复水生态环境。

五、岸线利用规划

综合考虑城市发展对岸线的需求和岸线资源保护,协调生产、生活、生态和港口岸线功能。规划生活岸线总长254公里,占18%;生产岸线总长48公里,占3%;生态岸线总长919公里,占66%;港口岸线总长178公里,占13%。

六、环境保护规划

1、环境质量: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城市地表水功能区水质和城市声环境功能区噪声稳定达标。环境空气质量不断改善。

2、污染控制: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95%以上,万元GDP固体废弃物产量小于0.20吨,生活垃圾资源化回收率达40%以上,危险废物安全处理率和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重点工业污染源污染物排放稳定达标率大于98%,机动车环保定期检测率达到80%以上。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一、规划目标

建立“市域历史文化遗产——历史城区——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风貌区保护——不可移动文物及历史建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规划体系,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科学、合理、有效地保护与利用各类历史文化遗产。

二、整体城市风貌格局

保护“山、水、城、田、海”的整体城市格局。重点保护白云山及其山体轮廓、视线通廊;重点保护珠江水系;重点控制中山大学北门广场—白云山、镇海楼(越秀山)—白云山、珠江—琶洲塔等景观视线通廊。

三、历史城区

划定历史城区范围20.39平方公里。保护古城轮廓与风貌、传统中轴线、历史水系格局、特色街道;保护4片骑楼街;控制10条视线通廊的建筑高度。

四、历史文化街区与历史风貌区

划定23片历史文化街区和23片历史风貌区,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实施保护与规划管理。

五、历史文化名镇名村

1、重点保护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番禺区沙湾镇、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番禺区石楼镇大岭村。

2、重点保护5个广东省历史文化名村:天河区东圃珠村,萝岗区九龙镇莲塘村、花都区炭步镇塱头村、花东镇高溪村、番禺区化龙镇潭山村。

3、保护历史村镇,积极申报广东省历史文化名村。 六、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4处、广东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5处,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253处,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33处。

七、其他文物古迹

1、严格保护广州市登记保护文物单位136处,区县登记保护文物单位2446处。 2、保护有价值的历史建筑和近代工业遗存,加强城市考古及对地下文物的勘探保护工作。

市域旅游规划 一、规划目标

整合优势旅游资源,完善旅游服务和配套设施,将旅游业打造为广州市现代产业体系的主导产业,把广州建设成为全球性旅游目的地和国际旅游中心城市。

二、总体布局

形成“一心一轴四片”的市域旅游发展总体布局。“一心”为中心城区旅游发展综合中心;“一轴”为沿珠江水系发展轴;“四片”为北部生态度假旅游片区、中部都市文化旅游片区、东部生态休闲旅游片区、南部滨海体验旅游片区。

总体城市设计与特色规划 一、总体设计目标

构建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结合的城市景观网络;延续城市空间轴线;营造现代城市风貌。结合重点地区建设,形成高品质的公共空间和城市环境。

二、自然生态景观系统

保护白云山、珠江水系,构建良好的自然景观系统;保护山体、水系和植被,加强对滨水、植被景观风貌特色的引导,形成连续性、开放性、景观性的自然景观界面。

三、轴线景观系统

1、传统景观轴线:严格保护从越秀山到海珠广场的传统城市轴线,及其周边历史地段。 2、现代景观轴线:提升燕岭公园-天河体育中心-珠江新城-员村地区-万亩果园的现代城市轴线。

3、珠江生态文化轴线:严格控制珠江两岸城市开发,强化滨水景观带建设,形成兼具连续性、共享性、开放性和景观性的生态文化轴线。

四、地标节点

保护镇海楼、中山纪念堂、中山纪念碑等传统地标;营造珠江新城、白云新城、广州塔、南沙港、挂绿湖等新城市地标,凸显城市空间特色与可识别性。

规划实施保障 一、与相关规划的衔接

以城市总体规划为平台,衔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建立相关部门间的协调机制;建立城市总体规划与控制性详细规划联动机制;健全近期建设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年度实施计划与政府年度投资计划、土地供应年度计划的协调衔接机制。

二、实施保障机制

建立以事权划分为基础的城市总体规划实施机制,涵盖规划编制、实施建设等过程,并将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价结果作为各级政府业绩考核标准之一。

完善规划决策,建立重大问题的政策研究机制和专家论证制度,重大建设项目公示与听证制度,进一步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建立健全城市规划的监督检查制度。各级政府要积极发挥法律监督、行政监督、舆论监督和公众监督的作用。发挥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政协、各基层社区组织、社会团体以及公众在城市规划实施过程中的监督作用。

推进公众参与,让公众通过法定的程序和渠道有效地参与规划实施的决策和监督。加大城市规划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对城市总体规划及其实施重要性的认识。

规划编制的依据如下: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

2、《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关于加强城市总体规划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6)12号)

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城市总体规划修改工作规则的通知》(国办发(2010)20号) 4、《城市总体规划审查工作规则》(国办函(1999)31号) 5、《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规[2005]146号)

6、《关于加强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和审批工作的通知》(建规[2005]2号) 7、《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2008) 8、《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2004-2020)》(2005) 9、《广东省城镇体系规划(2006-2020)》(2007) 10、《广州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2011)

11、《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

12、关于对《广州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纲要》意见的函(建规城函[2012]045号) 13、《广州南沙新区发展规划》(发改地区[2012]2915号) 14、国家、省、市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 名词解释 1、国家中心城市

构建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结合的城市景观网络;延续城市空间轴线;营造现代城市风貌。结合重点地区建设,形成高品质的公共空间和城市环境。

广州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 图文 

三、绿道网规划区域绿道规划总长度1060.7公里;城市绿道(包括各区绿道以及沿道路、河涌和环岛绿道)长度1990.2公里。四、水系蓝线规划凸显岭南水乡特色,建设生态水城。提高城市水面率和河网密度,恢复城乡水系生态网络,规划水面率达到11%。明确需要保护和控制的主要地表水体,划定城市蓝线,明确城市蓝线的保护和控制要求,促进水质不断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4ngg326xhu4bptb10lzg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