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重点及高频考点归纳汇总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4.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 5.运用多冲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 6.重视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

( 五)思维

思维的种类和创造性思维的特征

(1)按照思维的发展水平来分:

A、直观动作思维(具有直观实践性的特点)

B、具体形象思维(形象性、整体性、可操作性等特点) C、抽象逻辑思维(语言符号) (2)按照思维的逻辑性来分:

A、直觉思维 B、分析思维

(3)按照思维的指向性来分:

A、聚合思维 B、发散思维

(4)根据思维的创造性程度来分:

A、再造性思维 B、创造性思维: (5)按照思维过程的依据来分

A、经验思维 B、理论思维

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主要是感觉的动作的分化 2.前运算阶段:2-7岁:自我中心,单向思维,思维不可逆。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主要特征:守恒概念的出现。另一特征:去自我为中心主义 4.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特征:认识命题之间的关系;进行假设--演绎推理; 具有抽象逻辑思维; 思维具有可逆性、补偿性和灵活性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1.问题的特征2.已有的知识经验3.定势:积极、消极4.功能固着5.原型启发 (六)?学习动机 1学习动机的功能

学习动机是引发和维持个体学习活动,并将学习活动指向一定学习目标的动力机制。学习动机包括推力、拉力和压力三种因素。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是学习需要和诱因,两者相互作用形成学习的动机系统。

学习动机的功能:激发功能、指向功能和维持功能。

2学习动机理论:

(1)行为主义强化理论

代表人物:巴甫洛夫:俄国心理学家:经典条件反射 斯金纳:美国心理学家:操作性条件反射 强化理论:强化能够促进学习动机的形成; 有效的激励是很好的学习诱导;

评价:利:重视外部诱导对学习动机的形成作用; 弊:忽视人的学习行为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2)需要层次理论:

代表人物:马斯洛

需要层次理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识和理解的需要、审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3)成就动机理论:

代表人物:麦克里兰、阿特金森

理论:个体的成就动机分两部分:趋向成功的倾向、避免失败的倾向 趋向成功的倾向大于避免失败的倾向时敢于冒险; (4)成败归因理论:

代表人物:韦纳

观点:个体成败归因的六大因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机遇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 六因素的三个维度:内因与外因、稳定性与非稳定性、可控归因与不可控归因 意义:1.有助于了解心理活动发生的因果关系 2.有助于根据学习行为及其结果来推断个体的心理特点

3.有助于从特定的学习行为及其结果来预测个体在某种情况下可能产生的学习行为。 3学习动机的构成

两个基本成分是学习需要和诱因 (1)学习需要即学习内驱力;

学习需要:个体学习活动中感觉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 学习成就动机的三种内驱力: 认知的内驱力;好奇。内部动力。

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地位和威望的需要。外部动力。

附属的内驱力;年龄小较多见,随着年龄增长,逐渐转化为自我提高的内驱力。

(2)诱因:分积极和消极。

4学习动机与学习效率的关系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表明,动机不足或过强都会影响学习效率。 1.在学习较复杂的问题时,中等偏低的动机强度最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2.在学习中等强度的问题时,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的关系是倒U型曲线关系;

3.在学习任务比较简单时,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的关系是线性的关系,动机强度越高,学习效率越佳。

5学习动机的培养

1.学习动机的培养是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2.设置具体目标及到达目标的方法。 3.设置榜样。

4.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5.利用原有动机的迁移,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 6.主要学生的归隐倾向。

6学习动机的激发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兴趣和好奇心是内部动机最为核心的成分,它们是培养和激发学生内部学习动机的基础。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3.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4.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习得性无助

一个总是把失败归于内部的、稳定的和不可控的因素的学生会形成习得性无助的自我感觉。习得性无助是当个体感觉无论做什么都不会对自己的重要生活实践产生影响时所体验到的一种抑郁状态。?

(七)学习迁移 学习迁移的分类

迁移的分类:

按迁移的结果:正迁移(积极的促进作用)和负迁移(阻碍作用)。

按迁移的方向:顺向迁移(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和逆向迁移(反之)。

按迁移的内容:一般迁移(原理、策略和态度运用到具体事例中)和具体迁移(经验要素重新组合移动另一学习)。

按迁移的抽象和概括水平:水平迁移(同一水平)和垂直迁移(不同水平) 按迁移过程中所需的内在心理机制不同:

同性化迁移(直接将原有认知经验应用到本质特征相同的一类事物) 顺应性迁移(调整原有的经验以适应外界的变化)

重组性迁移(重新组合原有认知系统中的某些构成要素或成分,建立联系,应用于新情境) 学习迁移的理论

1.形式训练说:18世纪德国心理学家沃尔夫

迁移是无条件的,自动发生的,进行官能训练时关键不在于训练的内容,而在于训练的形式 2.相同要素说:桑代克、伍德沃斯

一种学习之所以能够对另外一种学习产生影响是因为两者有相同的要素 3.概括化理论:美国心理学家贾德

概括化的原理和经验是迁移得以产生的关键,迁移依赖于对一般原理的理解记忆在新旧情境的相互关系中的作用

4.关系转换理论:苛勒,“小鸡啄米实验”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重点及高频考点归纳汇总版

4.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5.运用多冲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6.重视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五)思维思维的种类和创造性思维的特征(1)按照思维的发展水平来分:A、直观动作思维(具有直观实践性的特点)B、具体形象思维(形象性、整体性、可操作性等特点)C、抽象逻辑思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4nfn21hx908n6j4879hw6x2111f27v00bgf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