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蒋学模《政治经济学教材》(第13版)习题详解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Born to win

经济学考研交流群 <<<点击加入

1.再生产矛盾的具体表现

(1)资本主义再生产矛盾的具体体现

①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与按比例发展的客观规律的矛盾。 ②生产无限增大趋势与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落后之间的矛盾,或剩余价值生产与剩余价值实现之间的矛盾。

(2)生产与消费的矛盾取决于生产与分配的矛盾 国民收入分割为工资与利润的比率具有双重的作用:一方面,由这个分割率形成的工资水平,决定着社会消费需求;另一方面,在这个分割比率下形成的利润率高度决定着资本家的投资需求。在资本主义经济中找不到这样一个国民收入分配比率,按此比率形成的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之和恰好能够保证剩余价值的实现。

2.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矛盾

生产与消费的矛盾取决于生产与分配的矛盾。而生产与分配的矛盾又取决于生产过程内部的矛盾,这就是剩余价值生产这一生产目的和无限发展社会生产力这一手段之间的矛盾。

3.比例失调的两种类型 ①局部比例失调

局部比例失调是指一些商品生产过多与另一些商品生产不足同时存在的比例失调。局部比例失调是价值规律作用的结果,但又依靠价值规律的作用自发地加以纠正,由局部比例失调产生的是局部危机。

②宏观比例失调

宏观比例失调是指主要经济部门同时供大于求,即普遍的生产过剩。资本主义追逐利润的目的决定再生产中经常存在着总供给大于总需求的趋势。宏观比例失调引起的是周期性发生的经济危机,是普遍性生产过剩的危机。

四、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1.危机的实质

经济危机就其实质来说,它是资本的积累过剩,即资本积累相对于它所企求的利润率的过剩。也就是说,经济发展过程中利润率的变化已不足以驱使再生产持续不断地扩大了。

2.危机的形成机制及其阶段性 (1)经济危机形成的机制

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中,有两种作用相反的因素 ①由于追逐超额利润,采用新技术,扩大生产规模所引起的一系列有利于生产和市场扩大的因素。

②由于购买力的增长落后于生产增长所引起的一系列限制生产和市场扩大的因素。 正是因为有对立的两种因素同时发生作用,一方面使生产扩大,另一方面又破坏着再生产的条件,使扩大再生产发生中断,使资本主义再生产呈现出扩张和萎缩的周期性。

(2)经济危机的四个阶段 ①危机(亦称衰退)

商品销售突然萎缩,生产猛烈下降,工商企业竞相削价抛售商品,竞争空前激烈,中小企业纷纷破产,大企业也不得不缩减生产甚至倒闭,失业工人急剧增加,整个社会岌岌可危。

②停滞(亦称萧条) 生产下降已经停止了,经过危机而幸未倒闭的那些企业,在缩小了的生产规模下苟延残喘,大量失业工人依旧找不到职业,但同时,堆积如山的存货却在陆续销售出去。

③恢复(亦称复苏) 985/211历年真题解析,答案,核心考点讲义,你想要的都在这→ 经济学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

Born to win

经济学考研交流群 <<<点击加入

经过一个时期的停滞以后,存货渐渐减少,物价开始上涨,生产有了转机。资本家开始采用新技术,扩大生产,来迎接好转的市场。由于旧企业生产的恢复和新企业的建立,失业工人也逐渐减少,社会购买力开始增长。

④繁荣(亦称高涨)

生产的扩大从慢步转成快步,从快步转成跑步,整个社会生产超出危机前的水平迅速增长,再生产的周期已从恢复进入繁荣时期。

(3)固定资本的更新是危机周期性的物质基础 资本家为追逐超额利润而大规模地更新企业设备,是使资本主义经济逃出一个危机和进入另一个危机的重要原因,所以,固定资本的更新是危机周期性的物质基础。

3.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

1929-1933的经济危机的深刻和严重,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危机持续时间特别长,范围特别广; (2)危机期间生产下降和失业情况空前严重; (3)这次是工业危机也是农业危机。

6.2 课后习题详解

1.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是什么? 答:(1)简单再生产是指资本家把剩余价值全部用于个人消费,生产在原有规模上重复进行的资本主义生产。个别资本是指独立发挥资本职能的资本,相互联系和依存的个别资本的总和,就是社会总资本。

(2)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实现的前提是第Ⅰ部类和第Ⅱ部类之间的顺利交换,都实现各自的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即要求第Ⅰ部类的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的总额(v+m),必须等于第Ⅱ部类所消耗的不变资本(c)。可见,简单再生产实现的基本条件是:第Ⅰ部类的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的总额等于第Ⅱ部类的不变资本。用公式表示就是:

Ⅰ(v+m)=Ⅱc

从这一基本的公式,可以推导出以下两个等式:

第Ⅰ部类的全部产品,在价值上必须等于两大部类的不变资本之和,即:

Ⅰ(c+v+m)=Ⅰc+Ⅱc

第Ⅱ部类的全部产品,在价值上等于两大部类所创造的价值,即:

Ⅱ(c+v+m)= Ⅰ(v+m)+Ⅱ(v+m)

上面三个公式,从不同的方面表现了简单再生产过程中生产和消费之间,以及社会生产两大部类之间所必须遵循的基本比例关系。只有满足上述的条件,简单再生产才能顺利进行。

2.什么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它是怎样形成的? 答:(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指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直接有关,由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因素引起的经济危机,即生产相对过剩的经济危机。资本主义再生产中的生产过剩,是生产的相对过剩,是生产相对于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的过剩。所以,经济危机就现象而论,首先表现为总供给相对于有支付能力的总需求的过剩。而就其实质来说,它是资本的积累过剩,即资本积累相对于它所企求的利润率的过剩。

(2)经济危机的形成

①在简单商品经济中,就已经潜伏着经济危机的可能性

因为自从物物交换发展到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流通,就可能发生买和卖的脱节。但是,那时的生产力水平很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所以没有使经济危机成为现实。 985/211历年真题解析,答案,核心考点讲义,你想要的都在这→ 经济学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

Born to win

经济学考研交流群 <<<点击加入

②只有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经济危机才具有现实性和必然性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资料私有制与社会化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其具体表现有: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与按比例发展的客观规律之间的矛盾;生产无限增大趋势与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落后的矛盾。正由于这些矛盾的存在,会导致再生产中的宏观比例失调,出现普遍性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

③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具有周期性

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中,有两种相反的因素相互对立,一种是由于追逐利润,采用新技术等有利于生产和市场扩大的因素,另一种是由于购买力的增长落后于生产增长所引起的一系列限制生产和市场扩大的因素。正因为有对立的两种因素同时发生作用,使资本主义再生产呈现出扩张和萎缩的周期性,也就是出现周期性的经济危机。

985/211历年真题解析,答案,核心考点讲义,你想要的都在这→ 经济学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

Born to win

经济学考研交流群 <<<点击加入

第7章 资本积累与企业社会化

7.1 复习笔记

一、大企业的构成及其形成原因 1.大企业的规模与构成

(1)现代巨型公司构成的特点

①横向联合,是指开设多家生产工厂来制造某种产品;

②纵向联合,是指企业把经营过程扩展到生产、供应、销售的不同环节; ③多样化经营,是指一家企业同时生产与经营若干种不同产品。 (2)企业多样化经营的分类

①单产品企业,是指企业仅仅生产经营一种产品; ②相关产品企业,是指企业增加产品种类,但是新生产的产品与原来产品有技术上的紧密联系;

③主导产品企业,是指实行多样化经营的企业中某种产品的比重很大,其他产品的份额在公司总产值中并不重要;

④不相关产品企业,是指企业经营的多种项目与产品几乎平分秋色,而且相互之间缺乏技术上或市场上的内在联系。

(3)大企业产生的原因

从根本上说,这是现代科技条件下生产力日益社会化的产物。大企业的出现与发展,正是在生产力社会化压力下,资本不断追寻自我扩展、不断拓宽资本的社会化空间的过程。

2.企业的横向联合和垂直联合 (1)规模经济与横向联合

导致大企业产生的技术经济原因之一是横向联合,而横向联合的动因则主要是规模经济。规模经济有种种来源,诸如设备专门化与劳动分工对效率改进的效应,大型设备能力扩大的边际成本递减,规模储备导致的存货与仓储节约等等。与多工厂企业相联系的规模经济,最重要的还是在管理方面。

(2)交易费用与垂直联合 ①垂直联合的概念

垂直联合是指处于生产过程的产、供、销不同环节的经济单位合成于一个企业之内。当生产者向所需原料部门的环节扩展,是向上游的垂直联合;如果生产者把产品销售环节的企业并入自身,则是向下游的垂直联合。垂直联合的意义在于:原本由市场机制中介的供销双方的关系,经过垂直联合后,成了同一企业内部不同部门的管理关系。

②交易费用

独立主体之间的市场交易并非没有成本,诸如收集信息、谈判签约、监督合约的执行等等,都是常见的交易费用。

③垂直联合产生的原因

19世纪后期开始的第二次产业革命大大提升了资产专业度、规模经济以及增加了不确定性的危险,从而成为企业走上垂直联合之路的经济动因。

3.业主制企业向股份制企业发展 (1)企业战略决策的概念

企业战略决策是指企业发展方向的选择,产品类型的升级,基本技术基础的转向,经营地域的界定,企业的资产负债结构,企业管理层及事业部领导人的选拔、评估与奖惩等。

(2)企业营运决策的含义

营运决策是指企业在既定战略框架内的产、供、销、人、财、物的运作。 985/211历年真题解析,答案,核心考点讲义,你想要的都在这→ 经济学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

Born to win

经济学考研交流群 <<<点击加入

(3)U—型企业的含义 U—型企业,或称功能型企业,是指把营运与战略决策的权力都集中于企业总部的企业。 (4)M—型企业的概念

M—型企业,又称为事业部型分权结构,是指以企业总部与中层管理者之间的分权为特征的企业。M—型公司的核心特征就是把企业按照产品或经营地域或客户群体组成若干事业部,由公司总部与各事业部实行分权:总部承担战略决策,事业部负责营运决策。事业部作为独立核算的利润中心,享有相当广泛的经营自主权,但是,这种自主权又是在公司统一政策架构内界定的,并且与别的事业部构成依存关系。

(5)科层化的概念

科层化是指企业内部众多的经理人员,已不再直接接受市场这个“看不见的手”的选择,他们的兴衰荣辱,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企业内部的评价与奖惩制度决定的。

(6)企业资本所有者多元化的原因

①生产力发展与民众收入水平提高,使日益增多的大众家庭加入储蓄投资者的行列; ②社会保障方面的制度创新,催生了包括养老金与公司年金等长期持股资本; ③各式各样的共同基金的发展又为公众投资提供了简单易行的机制; ④创业一代的资本家离开人世,留下了巨额资产,相当大一部分以基金会方式转化成了社会性长期基金。

4.现代企业的新特征 (1)“三位一体”的资本家让位于“三者分离”的公司治理结构

原来集出资、创业与经营管理三种职能于一身的资本家,现在分解了。这三种职能开始分解为由股东、董事及经营层组成的制度化管理体系。

(2)劳资两极的简单对立让位于多元化主体构成的复杂分工体系 由于资本所有者处于企业之外,各类劳动者与资本所有者已经不再具有直接的社会互动关系了。

(3)私人富豪对资本所有权的垄断让位于资本多元化基础上的股权社会化 大规模基金的兴起与发展,使得股权资本公众性与联合性大为提高了。 (4)企业劳动者的范围大大拓宽

在成熟的现代企业中,不仅有了研发、营销及中层管理类劳动者,而且高层管理者、创业者,甚至董事会成员都职业化了。

二、现代企业中的委托代理关系 1.委托代理关系的内容

(1)解决委托代理关系的关键 需要选择合适的业绩指标,当使用这些指标对代理人进行业绩考核时,代理人的行为将会与委托人的利益一致。营造这种利益一致性,是解决委托代理关系的关键。

(2)企业所有者的利润 对企业所有者而言,委托代理关系的实质是如何确保实现企业剩余价值,而剩余价值是产出品价值与各项生产耗费之差额,即:

m=w-(c+v)i

=w-[(c+v)1+(c+v)2+(c+v)3+(c+v)4] =w-[生产成本+研发费用+营销费用+管理费用]

(3)一个业务多元化的大企业中,典型的合约体系可以分成四级,如下图:

985/211历年真题解析,答案,核心考点讲义,你想要的都在这→ 经济学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

蒋学模《政治经济学教材》(第13版)习题详解

Borntowin经济学考研交流群<<<点击加入1.再生产矛盾的具体表现(1)资本主义再生产矛盾的具体体现①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与按比例发展的客观规律的矛盾。②生产无限增大趋势与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落后之间的矛盾,或剩余价值生产与剩余价值实现之间的矛盾。(2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4nbtb8ncku3gzjv6v8of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