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蒋学模《政治经济学教材》(第13版)习题详解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Born to win

经济学考研交流群 <<<点击加入

1.平均利润率是怎样形成的?竞争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起着什么样的作用? 答:(1)平均利润率的形成

利润率的平均化是通过部门之间的竞争实现的,投资于不同生产部门的资本家为了获得更高的利润率,相互之间必然展开激烈的竞争。这种竞争是围绕争得有利的投资场所而展开的,竞争的手段是进行资本转移,即把资本从利润率低的部门撤出,转移到利润率高的部门。资本转移的过程以及由此而来的价格和利润率的变动要一直到两个部门的利润率大体平均的时候才暂时地停止下来。这样,就形成了平均利润率。

(2)竞争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作用

竞争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同一部门内部的各企业为了保证自己的生存和追求超额利润而进行的竞争,推动了企业不断追求新的生产方法与工艺流程以降低成本和提高质量,不断开发新的产品与新的市场以拓展新的利润空间,所有这些都能起到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作用。在不同产业部门的企业竞争中,为了保持利润率的差别,也要努力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积极进行创新,这也都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什么是利息和资本主义地租? 答:(1)利息

利息是指职能资本家为取得资本使用权而付给借贷资本家所有者的平均利润的一部分,是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利息实质上既是借贷资本家和职能资本家共同剥削雇佣工人的关系的体现,又是借贷资本家和职能资本家之间共同瓜分剩余价值的关系的体现。

(2)资本主义地租

资本主义地租是指农业资本家为取得土地的使用权而交给土地所有者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那部分剩余价值。资本主义地租实际上是资本主义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实现自己、增殖价值的一种形式。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地租,根据其产生的原因和条件不同,可分为两种基本类型,即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

①绝对地租

绝对地租是指由于土地私有权垄断,租种任何土地都必须交纳的地租,它来源于农产品价值高于生产价格的差额。绝对地租产生的条件,是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工业,农产品价值高于它的生产价格,即农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高于平均利润。在农业生产中,除了农业资本家取得平均利润,农业工人取得工资外,土地所有者还必须要得到绝对地租。这样,农产品就必须按照高于它的生产价格的市场价格出售。但这并没有违背价值规律,因为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一般低于工业,其价值就要高于生产价格,只要能把其差额扣留在农业部门就可以成为绝对地租。绝对地租产生的原因,是土地私有权垄断。土地私有权垄断是指土地的供给不可能是随意增加的,而是有一定数量限制的,这样就使得土地的私有权具有了垄断性质。由于土地私有权的垄断,使得资本不能自由地向农业部门转移,也就使得农产品价值高于生产价格的差额不参与利润平均化,而留在农业部门内部成为绝对地租。

②级差地租

级差地租是指因租种不同等级的土地所缴纳的不同数量的地租,来源于农业工人创造的超额利润。级差地租产生的条件,是土地的自然生产条件不同。较好土地所生产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会低于社会生产价格,但仍然可按社会生产价格出售,就可以获得超额利润,也就转化为级差地租。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是土地有限性所造成的土地经营垄断。和工业部门相比,农业生产的超额利润有两个特点:一是农产品社会生产价格是由劣等地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决定的,从而优等地和中等地都可以取得超额利润即级差地租;二是农业中的超额利润相当稳定。这些特点产生的原因,是由于土地有限特别是好土地更为有限造成的,使985/211历年真题解析,答案,核心考点讲义,你想要的都在这→ 经济学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

Born to win

经济学考研交流群 <<<点击加入

得土地经营具有垄断性。这样,如果劣等地得不到平均利润,农业资本家就不会去租种,全社会的农产品将不够供应。所以,土地优劣不同只是级差地租产生的条件,而产生的原因却是土地经营垄断。

985/211历年真题解析,答案,核心考点讲义,你想要的都在这→ 经济学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

Born to win

经济学考研交流群 <<<点击加入

第6章 资本主义再生产与经济危机

6.1 复习笔记

一、再生产和资本积累 1.资本主义再生产与积累

(1)资本主义再生产是物质资料再生产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

从再生产的角度来考察,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就不仅生产商品和生产剩余价值,而且还生产和再生产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即不断地创造出形成资本家和雇佣工人的社会条件。

(2)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征

简单再生产是指资本家把剩余价值全部用于个人消费,生产在原有规模上重复进行的资本主义生产。简单再生产并不是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征,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征是扩大再生产。

(3)资本积累的概念

资本积累是指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使资本规模得以扩大的过程,资本积累是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源泉。

(4)资本积累的原因

①资本家对财富的欲望在整体上说是不可能满足的;虽然对个别资本家而言,也许有到一定规模而退出商界的可能,但对资本总体而言,永远不可能有停止积累的事情发生。因为如果那样,资本主义经济就停止运动了。

②资本家之间的竞争形成了推动资本积累的巨大压力,市场竞争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不能有效强化自身的企业难免面临终被淘汰的命运。

2.资本扩大的形式 (1)资本积聚的概念

资本积聚是指个别资本通过资本积累即剩余价值资本化而扩大它的规模。 (2)资本集中的概念

资本集中是指把许多已经存在的规模较小的资本,合并成为大资本。资本集中又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大鱼吃小鱼,大资本并吞小资本。第二种方式是把许多分散的小资本(包括社会闲散资金)集合成为一个大资本,那就是组织股份公司的方式。

(3)资本集中与资本积聚的区别 通过资本积聚的方式来扩大个别资本,速度很慢,很难适应组织技术先进的大企业的需要,而资本集中,特别是股份公司形式的那种资本集中,则很能适合这种需要。资本主义各国兴筑铁路,就是通过组织股份公司创办起来的。

3.资本有机构成及其变化

(1)资本扩大再生产的两种形式

①外延式的扩大再生产,表现为生产要素(生产资料和劳动力)量的增大,在旧工厂之外增建新工厂,资本的总量增加了,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例没有发生变化。

②内含式的扩大再生产,表现为生产要素使用效率的提高。它是以生产技术的进步和资本构成的变化为前提的。

(2)资本的技术构成

资本的技术构成是指取决于技术条件的生产资料数量和劳动力数量的比例。 (3)资本的价值构成

资本的价值构成是指不变资本的价值和可变资本的价值之间的比例。 (4)资本有机构成的概念

资本有机构成是指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而又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它的公985/211历年真题解析,答案,核心考点讲义,你想要的都在这→ 经济学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

Born to win

经济学考研交流群 <<<点击加入

式是c∶v。

(5)资本有机构成的发展趋势

在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发展过程中,由于资本家在竞争中不断采用新技术,资本的技术构成趋向提高,资本有机构成也呈现出提高的趋向。

二、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 1.研究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出发点 (1)社会总资本的概念

社会总资本是指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的个别资本的总和。 (2)研究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出发点

研究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出发点就是研究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3)社会总产品的构成

①从价值形态方面看,资本主义社会的总产品是由这样三个部分组成的:c(不变资本)+v(可变资本)+m(剩余价值)。

②从实物形态方面看,可以分为两大类:用于满足生产消费需要的生产资料和用于满足个人消费需要的消费资料。

与此相适应,整个社会生产可划分为两大部类:生产生产资料的第一部类(Ⅰ)和生产消费资料的第二部类(Ⅱ)。

2.社会总资本的简单再生产

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有以下三个:

(1)基本条件:Ⅰ(v+m)=Ⅱc,这个条件说明了两部类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

(2)派生条件一:Ⅰ(c+v+m)=Ⅰc+Ⅱc,这个条件说明了简单再生产条件下生产资料的补偿。

(3)派生条件二:Ⅱ(c+v+m)=Ⅰ(v+m)+Ⅱ(v+m),这个条件说明了简单再生产条件下消费资料的实现。

3.社会总资本的扩大再生产

(1)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

①第一部类所生产的生产资料总量必须大于第一、第二两部类消耗掉的生产资料量。用符号表示,即Ⅰ(c+v+m)>Ⅰc+Ⅱc或Ⅰ(v+m)>Ⅱc。

②进行外延式的扩大再生产,资本家必须添雇工人,那就还必须要有追加的生活资料。第二部类的产品,在满足两部类工人和资本家的消费以外,还要有余剩余。这个条件用公式来表示,就是:

在这个公式中,

m代表剩余价值中用于资本家个人消费的部分。 x(2)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①基本条件:

(Δc表示追加的不变资本,△v表示追加的可变资本),

这个公式表明了第一、第二两部类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

②派生条件一:

Ⅰ(c+v+m)=Ⅰ(c+Δc)+Ⅱ(c+Δc),这个公式表明了第一部类产品的实现。 985/211历年真题解析,答案,核心考点讲义,你想要的都在这→ 经济学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

③派生条件二:

Born to win

经济学考研交流群 <<<点击加入

,这个公式表明了第二部类产品的实

现。

4.两大部类平衡发展的要求 (1)生产资料优先增长规律

两大部类按比例平衡发展的客观要求,在技术进步、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前提下,会表现为第一部类的发展速度快于第二部类,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生产资料优先增长。

(2)生产资料优先增长的原因 资本有机构成提高,表明在再生产的发展过程中,不变资本在社会总资本中的比重将趋于增大,可变资本的比重将趋于缩小。不变资本的物质内容是生产资料,可变资本的物质内容是劳动力。不变资本比重的增大和可变资本比重的缩小,意味着同等数量的资本,对生产资料的需求,将比对于用来再生产劳动力的消费资料的需求更大,也意味着同等数量的劳动力将推动日益增多的生产资料,因而客观上要求生产资料优先增长。

5.扩大再生产条件下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 (1)总量平衡条件的含义

总量平衡条件或宏观平衡条件是指社会年产品的供求总和的平衡关系。 (2)潜在的总供给与现实的总供给的含义 潜在的总供给是指一国拥有的物质资源、技术和劳动者数量所能生产出的最大产量。现实总供给是指该国实际上生产出的年产品。

(3)总供给公式

AS为社会总产值即总供给,v+Δv+mx表示社会总产值中将要用于消费的部分,称为消费基金,记为E。而式中c与Δc,一则是折旧基金的货币积累,一则是由剩余价值转化而来的追加(货币)积累或净积累,c+Δc表示社会总产值中将不用于消费的那一部分,也就是以货币资本形式存在的储蓄基金,记为S。

(4)总需求的概念

总需求是指对于年产品的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包括工人阶级的工资收入和资本家剩余价值中的mx,形成对消费资料的需求。

(5)总需求公式

AD=E+Ⅰ

AD为总需求,Ⅰ为投资需求。

(6)当代宏观经济学中的宏观平衡条件:储蓄等于投资

社会年产品的总供求相等时,则为:AS=AD,或E+S=E+Ⅰ,即S=Ⅰ。 ①如果这两个量相等,即S=Ⅰ,就意味着社会总产品的全部实现; ②若S>Ⅰ,则年产品的总供给大于总需求,这意味着发生生产过剩;

③若S<Ⅰ,则年产品的总需求大于总供给,这在实际上不可能实现,因而将通过普遍的价格上涨或对外贸易等其他途径来恢复平衡。

三、社会再生产过程的矛盾 985/211历年真题解析,答案,核心考点讲义,你想要的都在这→ 经济学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

蒋学模《政治经济学教材》(第13版)习题详解

Borntowin经济学考研交流群<<<点击加入1.平均利润率是怎样形成的?竞争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起着什么样的作用?答:(1)平均利润率的形成利润率的平均化是通过部门之间的竞争实现的,投资于不同生产部门的资本家为了获得更高的利润率,相互之间必然展开激烈的竞争。这种竞争是围绕争得有利的投资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4nbtb8ncku3gzjv6v8of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