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道路绿化设计的基本原则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道路绿化设计的基本原则

优美的街道绿化的形成在现代化城市中是诸多因素协调的结果。因此,设计者必须考虑很多方面的问题,如: 1.要与城市道路的性质、功能相适应

城市从形成之日起就和交通联系在一起,交通的发展与城市的发展是紧密相连的。现代化的城市道路交通已成为一个多层次复杂的系统。由于城市的布局以及地形、气候、地质、水文及交通方式等因素的影响,会产生不同的路网。这个路网是由不同性质与功能的道路所组成。对于一个大城市,它有快速道路系统、交通干道系统等等。也有人提出建立自行车系统、公共交通系统、步道系统等等。北京的街道从功能上可以分为交通性、生活性、商业性道路和政治性的国道等。道路的种类大体可分成六种: (1)主干路宽80米;(2)次干路宽60米;(3)区间路20-30米;(4)小区路16-18米;(5)居住生活单元路3.5-6米;(6)宅前路2米。

2.符合用路者的行为规律

每个城市、每条路都有自己的特点,应了解用路者的行为规

律以满足其需要。1982年秦皇岛和呼和浩特市就业人中自行车拥有率分别为:每百人106.67辆和105辆。1985年沈阳市出行居民中:步行占29.03%,自行车占58.65%,公共交通占10.07%,其他占2.25%。上海市出行居民中:步行占58.44%,自行车占12.49%,公共交通占27.73%,其他占1.34%出行的居民中步行的人中有过境者,购物者、观光者和散步锻炼者。过境的人中有上班、上学、办事者,他们的行进速度比较快,有时间感。购物者有目的性,关心商店的橱窗、招牌,有时在街上来回穿行。参观旅游者的行为主要是逛街、逛景,观看人群衣着,观看街头小品和漂亮的建筑。有时停留休息、看热闹。骑车看,平均车速每小时在10~19公里。上班骑车者比较忙,一般看前方20~40米的地方。悠闲自得的骑车者多看路边8米远的地方。公共汽车平时上下班时乘车者集中形成高峰。假日8时至下午5时人多,老人和小孩比平时比例上增多。 3.起到应有的防护功能

——乔木遮荫,太阳光辐射到树冠时20%~25%的热量反射回天空,35%被树冠吸收,加上树木的蒸腾作用以消耗的热量可以降温。据测定夏季有树荫的地方,一般比没有树荫的地方要低3~5℃。

——树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Ruge测定一棵行道树一年蒸发的水份为五立方米。林带内相对湿度可以增加到10%~20%,600米以内可以增加8%。

——绿化可以滞尘,在广州有绿化的街道上,距地面1.5米的高处的含尘量比没有绿化的街道上含尘量低56.7%。在风力四级时天坛公园内草皮地上未测出飘尘;三里河路(北段)每立方米飘尘0.77毫克;完全裸露的地面每立方米达到9毫克。 ——绿化可以减噪,据南京测定:通过18米宽的林带(两行桧柏一行雪松)减少16分贝,通过36米宽的林带减少30分贝。减噪效果最好的是鳞片状重叠的树叶。树叶的位置最好能与噪声声源发生处成直角,冬季树上存有枯叶的减噪效果最好。 ——经过林地后的生活污水可以减少细菌,排到河湖中的地面水水温也低,有林的地面渗入雨水后,可以补充地下水。 ——低矮的绿篱或灌木可以遮挡汽车眩光,也可以作为缓冲栽植。

4.要有完美的景观

道路不应仅仅满足于功能的要求,也应符合美学的要求。因为现代化的城市交通设施占整个城市用地的30%~40%,1980年统计交通设施用地纽约占整个城市用地的24.1%,洛杉矶占50.3%,巴黎占25%,北京占16.4%,上海6.37%,天津3.18%(不包括设施和停车场占地)。大城市居民每天在路上花费的时间达2~3小时。1971年东京都进行“对自然与环境的舆论调查”全市人口中有48%的人希望有自然景色的城市即使多少有些不方便也可以。也有某些学者提出构成人们对城市印象的心理因素有五个方面:路(path)、边界(Edge)、区域(Districh)、节点(Node)、标志

道路绿化设计的基本原则

道路绿化设计的基本原则优美的街道绿化的形成在现代化城市中是诸多因素协调的结果。因此,设计者必须考虑很多方面的问题,如:1.要与城市道路的性质、功能相适应城市从形成之日起就和交通联系在一起,交通的发展与城市的发展是紧密相连的。现代化的城市道路交通已成为一个多层次复杂的系统。由于城市的布局以及地形、气候、地质、水文及交通方式等因素的影响,会产生不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4n8dz8ticc3ibqw7s1xb7s7tu43p3900ttg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