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佛教革命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巨赞的佛教革命:生产化、学术化

巨赞法师是改革浪潮的浪尖儿太虚路线的继承者,他为了佛教的复兴和改革,殚精竭虑,勇猛直前,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奉献了一生。是一位解行相应的佛教改革家,他把毕生的精力奉献给了佛教的改革和复兴事业。

主办《狮子吼月刊》,《发刊词》云:‘该刊的主要内容是着重用历史眼光,对全部教理,作有系统的整理,顺应时代潮流,重新建立一套新佛教的理论。

以印度佛教的龙树空宗和无著有宗为中心,用历史发展的眼光,不分宗派地整合佛学,使佛学通俗化、现代化,而能适应现代思潮。

提出了?生产化?、?学术化?两个口号,撰成了约二十万字的《新佛教概论》。……《新佛教概论》的基本内容是:

认为过去的佛教和封建主义血肉相连,佛教徒的思想行为受它的影响很大,不少是迷信的、落后的,因此要排除佛教中封建迷信的毒素,剔除其糟粕,吸收其精华。

对于广建坛场,聚众讽诵,以做佛事为衣食之资,巨法师尤为反对,他一向力主佛教徒要要参加劳动,自食其力,发扬古德“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美德,恢复释迦牟尼原有的光明和佛陀的优良传统。只有这样才能不被淘汰,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才有自己安身立命之处,也才能体现“生产化、学术化”的宗旨。”

巨赞法师:“谁能不忘根本,而又能顺应潮流,即足以领导台湾未来的佛教,也将被全台湾的三百万佛教徒所拥护 [后来就有星云和证严两大师出世],打开台湾佛教的局面。”

他的弦外之音,即只有抓住佛教的根本,同时又能顺应潮流者,才能领导新中国未来的佛教,并被佛教徒所拥护。

[改革的主要工作应是教理的现代化整理。对于僧众的现状,按佛经是不可轻易指责的。法师晚年入狱7年,不知和批评僧众有无关系。]

整理僧制,应该确定两个目标:一、生产化;二、学术化。 生产化是僧徒各尽其能,生活自给。绝对避免土劣式的收租放债和买卖式的迷信营业。效法马祖、百丈的自耕自食,??是最妥当的办法。这样,做和尚的并不是一种职业,而也能参加劳动生产。对于社会经济,关系最大,增加一般僧徒的健康,犹其余事。

如办[孝道亲子班]、出版佛教书等知识教育产业。在农业社会是农禅并重,在信息时代则可[教学并进]。

学术化则恢复原始僧伽制度,使每一个庙都造成学术团体,而每一个和尚都是文化人。玄奘法师在印度学法的那烂陀寺,六朝慧远法师所组织的东林寺,都是这种办法。??[如五明佛学院、泰国阿索社区的功德社会主义。]

整理教理。用纯正的佛理,明确地、简单地,替人类解答科学上、哲学上,以及社会政治上的许多问题。这就需要新佛教运动者,在“体验佛理”、服务人群之外,对于世界上的一切学问,都要有深切的了解才行。??

“生产化,学术化,就是使僧制不至于俗化,而僧人的生活可因而庄严起来。

生产化可以打破旧时各寺院封建的经济组织,学术化则加强佛教徒对于佛教的认识与正信以破除迷信。封建的组织与迷信的愚昧既已毁弃,佛教革命的本质,才能完全流露。”

“生产化是僧徒各尽其能,生活自给。绝对避免土劣式的收租放债和买卖式的迷信营业。效法马祖、百丈的自耕自食。” ‘生产化’则求生活之自足自给,根本铲除替人家念经拜忏化缘求乞之陋习,如此则佛教本身可以健全,然后才能谈得上对国家社会的贡献。”“生产化”是为了解决僧徒的生存问题,自给自足,不再仰仗收租放债、替人家念经、拜忏、化缘、求乞而生活,这样才可以提升僧人的社会形象,庄严僧人的生产。

巨赞法师对于“生产化”还有比较具体的设想,“就寺庙附近的山或地开辟农林场,勿使有一寸土荒废,其余的租谷,除掉够僧众们吃用的以外,统统汇合起来举办大规模的慈善事业和佛教事业,什么佛教工厂,佛教医院,佛教教养院,佛教大学,佛教??都可以建立

得起,尽量的把全国僧尼各尽所能地吸纳进去,教他们,使他们个个成为生产者或学者,这才算是佛教改革的初步的成功。”

真正有戒律、有菩提心的僧众,为人做法事,对于当事人个体来说,肯定是有功德的。然而,从整个汉地佛教的宏观角度,全国所有寺院无一例外的[经忏经济],是使佛教僧侣阶层不能自力更生、而趋于腐败、成为弱势群体的根本原因。

“学术化则恢复原始僧伽制度,使每一个庙都造成学术团体,而每一个和尚都是文化人。”“‘学术化’在于提高僧众的知识水准,博学慎思,研入世出世间一切学问,恢复僧众在学术界原有的地位。”法师在谈及“学术化”时是以印度的那烂陀寺为原型的。

它是专门注重高深的研究工作的,中国、日本,甚至据说朝鲜、蒙古和布豁都有学生被吸引到这里来求学。除了宗教和哲学科目(佛教、婆罗门教都有)外,非宗教性的和实用的科目亦予传授。大学内有一个艺术学院、一个建筑系、一个医学院、一个农业系;还有牛奶场和家畜场。

都是些生动的辩论和讨论。印度文化的传布到国外,大部就是那烂陀大学里出来的学者们所做的事业。那烂陀寺的教学精神,除以辩论和讨论的方式研究佛教哲理外,还学习非宗教性科目,其中包括生产事业,此外还注重国际问的友好往来。

那烂陀寺为例,说明寺院曾是中世纪学问的中心,曾对印度文化做出过巨大的贡献。提倡“学术化”的目的在于“恢复僧众在学术界原有的地位。

整理教理“用纯正的佛理,明确地、简单地,替人类解答科学上、哲学上,以及社会政治上的许多问题”。实质上也就是佛教“理论的现代化、通俗化的开展”,而“理论的现代化、通俗化的开展,则无论如何要从佛教最基本的中心出发,否则现代化即等于密教之同化于印度教,通俗化即庸俗化而已。

无论是印度的、中国的佛教思想,都以‘龙树无著学’为中心,做根本;无论是三论、天台、法相、贤首,乃至禅与密、净,都从“龙树无著学”流出。

对于龙树无著学应该先有透彻的了解,至少要有相当的根底。否则‘不揣其本而齐其末’,结果依然漂荡在分门别派的‘门户’的末流里,决不能剥落佛门之疮,显示新鲜活泼的精神而恢复哲学的本态,对于佛教,无外乎也只有加深苦难。”

确立佛教的中心:从哲学高度建立佛法的宇宙观,然后才可能超越各宗派门户之见。

法师认为:“佛所说法本无所谓大乘小乘,其判分在佛灭度以来,大约公元前一世纪,印度的佛教界已经分裂成二十部左右(有南传北传两说),争执着许多零零碎碎的问题,循至于失掉佛的本意,后来

佛教革命

巨赞的佛教革命:生产化、学术化巨赞法师是改革浪潮的浪尖儿太虚路线的继承者,他为了佛教的复兴和改革,殚精竭虑,勇猛直前,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奉献了一生。是一位解行相应的佛教改革家,他把毕生的精力奉献给了佛教的改革和复兴事业。主办《狮子吼月刊》,《发刊词》云:‘该刊的主要内容是着重用历史眼光,对全部教理,作有系统的整理,顺应时代潮流,重新建立一套新佛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4lyku2xmev3z01x0bcks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