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解决失地农民就业的对策与建议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解决失地农民就业的对策与建议

6.1 强化职业培训

失地农民再就业除了自主创业之外,就是进入工厂或是企业进行二次就业。但是因为失地农民因为本身技能上的缺失,无法有效的满足现代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要求。导致许多的失地农民往往即使有意愿进入企业就业,却得不到相关的技能培训与帮助,从而只能赋闲在家。要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的职业培训措施,首先必须了解影响失地农民就业培训的因素有哪些。

6.1.1影响失地农民就业培训的因素

失地农民作为城市的特殊群体,根据笔者走访调查的情况,影响铁岭市失地农民就业培训的因素主要有:一是思想因素。失地农民原来都从事与农业相关的劳动,失地之后完全丧失从事原农业的条件,要就业就是要转业。而由于对于城市生活的不适应以及对自身期望的过高导致他们在获得政府给予补偿款之后,没有立即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而是选择等待机会寻找合适的工作,这样日积月累反而导致自身思想上的倦怠,丧失了最好的过渡阶段,而长时间的赋闲在家也使得其学习的积极性的逐步丧失。二是心理因素。由于许多的失地农民本身对于自己在失去土地之后寻找哪一类的工作或是自己希望从事哪方面的工作没有一个很好的规划,因此在最初寻找工作以及进入工厂一段时间之后,有诸多的不适应,同时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与紧张的就业形势和就业压力也与过去的务农有较大的差距,从而导致失地农民产生了巨大的心理落差,所以对培训没有很高的积极性。三是能力因素。正如之前提到的失地农民他们的技能已经与现代社会会脱节,而要在短时间内学习新的生存技能,对于学习能力以及文化水平本身就比较傲薄弱的他们而言有一定的难度,并且许多的失地农民在培训之后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已掌握的技术也会慢慢遗忘。

6.1.2失地农民就业培训需求分析

解决失地农民就业难的最根本措施也是最有效的措施莫过于在就业培训。失地农民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对于其在就业的培训工作的开展应该有效的结合这一

群体本身的特点以及对于就业的需求状况而进行。因此,无论是地方政府还是培训机构在针对失地农民的再就业培训应该多层次、多维度的进行,以满足工厂对于劳动力的需求为主,以鼓励与指导失地农民再就业为辅,要根据不同类型的需求,开展多层次培训,强化就业培训制度,增强失地农民的可持续就业能力。并且从制度上保证培训体系的有效开展,从观念上改变与帮助失地农民再就业,让他们更好更快的融入社会、融入城市生活1

一是各级政府要大力开展失地农民就业转移培训,通过初级的简单的劳动培训,帮助那些没有一技之长并且学历较低的失地农民,尽快的学会一些简单的能够在工厂中应用的技术,从而以最快的速度满足工厂对于劳动密集型人才的需求,让失地农民首先去适应工厂工作的强度以及环境,为以后的进一步培训以及技能的加强奠定基础。

二是对于有一定文化水平素质较高的失地农民政府以及培训机构可以根据当地对此类人才的实际需求进行适度的分配以及上岗前的培训,同时针对其学习能力较高的优势,针对目前我国社会上对于技工人才的需求进行包括电焊工、钳工等技术型人才的培训课程,对于这类课程的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失地农民本身的学习素养,同时也能使其获得一份薪酬不错的工作。

三是征地企业要对未经培训上岗的务工农民进行务工农民岗位技术培训。企业职工素质高,技术好,才能创一流的品牌,一流的企业,企业才可能持续发展。各企业都应该按规定提取职工工资总额的1.5-2.5%的职工教育经费,对未经培训的职工进行岗位培训,对广大青年职工进行技术培训。

6.1.3健全失地农民培训的相关法律法规

虽然国务院在2006年曾经转发社会与劳动保障部的《关于做好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要针对失地农民的特殊情况有效开展再就业的培训工作,完善相应的在就业保障机制。但是由于伴随着我国目前的城市化进程的大规模的开展以及城市化改革的不断进行,铁岭市政府在积极进行土地改革、城乡结合工作的同时忽略了相关失地农民法律法规具体细则的建立与完善,因此即使中央已经在2006年就颁布了相关的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工作的指导意见,但是因为缺乏具体的实施细则,使得目前铁岭市在

1

许钊. 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 2007

失地农民培训的覆盖面较低、规范化程度不够,同时因为没有相关的法律监督监管单位,使得失地农民的培训在一些地区形同虚设,没有有效的让每一位失地农民得到应有的培训保障,未能很好地满足部分失地农民的培训需求。2

6.1.4培训经费的有效使用与筹措

失地农民培训因为涉及到的人数众多,需要进行培训的人数以及相关师资力量、场地设施、培训设备等相关培训配套建设汇总起来可谓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为了使这样一个庞大的机器正常运转必备的培训经费的筹措是必不可少的。因此,铁岭市政府应该在目前的培训经费的调拨基础上,再次从从土地转让增值收益中拨出一定资金,建立失地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专项基金。同时,通过给予相关参与培训的企业与机构一定的政策上的优惠措施,减少企业在人力培训中的成本与花费,并且通过社会资源以及社会力量与社会各界人士募集资金,建立统一管理的就业培训基金和社会各界共同监督使用机制。此外,政府通过财政支出,支付部分土地出让金、获地企业通过出资部分房屋销售款项共同建立相应的培训基金,专门用于对失地农民未来的培训。

在培训资金的使用上应该将更多的监督权交由社会以及相关的有失地农民所组成的监督委员会共同监管,政府只是负责资金的使用与管理。在每一季度政府都应该将相关的账目支出情况公之于政府的官方网站上,供每一位社会成员对其进行监督与核对,保证每一笔款项都能落到实处,有效的为每一位失地农民的培训做出贡献。

6.1.5失地农民就业培训的类型及方式

为了使失地农民在接受培训结束后尽快的融入企业的日常运作用为企业所用,以最快的速度被市场所接纳,跟市场需求接轨。同时,又能根据不同的失地农民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的培训与学习需求,铁岭市政府应该在目前的教学培训内容与方式的基础上进行更多的创新与改革,以满足企业对人才以及失地农民对岗位及培训技能的双向要求。主要的改革与创新措施有:

一是开展引导性培训。首先从就业观念上改变失业农民传统的就业观,使其在思想上接受城市工作、工厂工作。通过培训,使失地农民既有强烈的就业热情,

2

秦莉. 从社会排斥视角看失地农民就业问题[J].现代农业科技, 2008 (08):202-204

又要克服不切实际的想法;既有就业的超前意识,更要有科学的就业观念,树立脚踏实地的科学态度。二是专业技能培训。专业技能其目的是为了使失地农民能够尽快的进入工作状态,因此其培训应该根据目前市场上对于相关人才的实际需求,从实际出发,同时根据失地农民学历低、学习能力差等特点开设一些理论知识少、动手能力较高并且较为贴近他们实际生活的课程。并且根据不同年龄、性别以及文化层次的失地农民进行区别化、人性化授课,力求满足不同人群对于工作的需求。当前,笔者认为首要重点搞好餐饮、保安、建筑、制造、家政等岗位技能培训。

6.2 积极引导就业观念

6.2.1引导失地农民进入与农业相关产业

由于我国目前的失地农民其就业观念以及对于城市就业状况、人才需求以及自身技能的匮乏,使得他们往往只能在最初进入城市的劳动密集型的工厂进行工作。但是从失地农民其就业倾向而言,其不太愿意进入那些依靠卖苦力,并且上班时间较为固定,工作压力以及工作环境与农村种地相差较大的工厂进行工作。他们更愿意继续务农或从事与农业相关的工作。因此,鉴于上述情况,政府应该对失地农民进行合理引导,利用其在第一产业方面的技术以及优势,积极通过与企业的协调,将更多的失地农民安排与农林牧渔等产业进行劳动,充分发挥他们传统的农业技能服务于企业,同时针对目前国内开展较为兴旺的农村旅游或者是农家乐活动,政府通过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模式,以第三产业的形式在不改变农民工作环境以及工作习惯的前提下,开展新型的就业模式,这样不但能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 而且能带动起一个新兴的产业。

6.2.2帮助失地农民以多样化方式灵活就业

曾经有人做过研究,一个创业人员能够至少给社会带来十个以上的就业机会。同样的失地农民的自主创业不仅能够使个人的就业问题得到解决,同时以为内彼此之间的了解也能够帮助其他失地农民解决就业问题。因此,政府除了要积极鼓励失地农民进行自主创业之外,应该提供相应的关于自主创业的培训以及制度上的保障,此外对其中无力自谋出路的弱势群体给予必要的关怀和援助。通过给与

用人单位一定的资金补助,鼓励企业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招聘失地农民,同时政府也应该创造更多的包括小区清洁工、保安以及协管人员等对劳动者素质要求较低的就业岗位,帮助失地农民尽快实现上岗工作。另外, 在目前这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 还应鼓励和帮助失地农民在短时间制和部分时间制工作岗位就业。首先帮助其能够在城市中立足,之后在通过一系列的培训手段,帮助失地农民不断改善就业状况,一步一步的向上发展。

6.3 形成良好社会舆论

失地农民作为城市化改革中牺牲最大的群体,目前铁岭市依然有部分的所谓城市居民对农民包括其素质以及各类社会行为均有一定的不满以及偏见,认为他们配不上这座城市的发展所带来的社会革新,他们没有很好的为城市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贡献出自己的力量。与此同时,还有相当一部分的企业也在观念上对于农民有着根深蒂固的偏见。他们认为农民因为技能的缺失,根本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无法为企业所用,他们的劳动技能以及学习能力已经远远无法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了。

针对目前的社会上的一些错误的对失地农民的观念,铁岭市政府应该加强社会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百姓了解到失地农民在整座城市的发展与进步中所做出的牺牲,了解当下的失地农民的真实情况,看到他们为了能够在失去土地之后更好的回馈社会所做到努力与无私奉献精神,从而形成良好的社会舆论。在理念上彻底摆脱传统的户籍制度背后的各种思维定势,消除各种就业歧视。让失地农民在未来的生活就业中能够更好地更迅速地融入到整座城市的发展建设中,适应新的生活方式与生活习惯。3

6.4 完善配套保障

6.4.1建立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

从长远、规范的方向看,为失地农民建立社会保障是保障失地农民权益的根本途径。由于他们在失去土地之后,失去了一定的经济来源与保障,特别是50

3刘珊.完善失地农民再就业保障体系的思考[N].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0-06-3

解决失地农民就业的对策与建议

解决失地农民就业的对策与建议6.1强化职业培训失地农民再就业除了自主创业之外,就是进入工厂或是企业进行二次就业。但是因为失地农民因为本身技能上的缺失,无法有效的满足现代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要求。导致许多的失地农民往往即使有意愿进入企业就业,却得不到相关的技能培训与帮助,从而只能赋闲在家。要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的职业培训措施,首先必须了解影响失地农民就业培训的因素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4luuq5afnq670et7c26i4qfr0177x6016jk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