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教案-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教学设计

设计人:李亮

教学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本课教学的基本思路是以历史大分期为时间线索,在理顺时序的基础上分析和凝练中国古代法律与教化的变化与阶段特征,在教学中以教材为基础,以课程标准为导向,把所讲教材的内容编制成有序的知识信息,辅助多种手段,如历史材料、图片等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感悟历史,生成自己关于历史知识的观点、看法、态度,获取历史的启迪,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背景分析 (一) 课题及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属于第三单元,本单元一共有三课,此为第一课。作为法律与教化的开篇,本课讲述了中国古代法律的起源与发展过程,展现了礼治与法治的纷争和融合之路,本课以时间为顺序,以法治和礼教两种社会治理手段的选择为线索,阐述了从先秦到隋唐、再到宋元明清时期的基本发展历程,课程内容与中国古代思想发展历程密切关联。 (二) 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经过对《中国历史纲要》的学习,对中国古代社会各个时期的背景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对古代社会法治和礼制的发展过程了解较少,特别是不理解古代社会“礼”与“法”的纷争与融合。他们思维较为活跃,在高一学习中获得了一定的基础知识,有更进一步探索的求知欲,故学生能够通过对新的史料的研读分析在教师的指导下获取新的信息,概括统治阶级治国的思想观点和主流趋势。 教学目标 1. 把握历史时序,了解中国古代法治思想的产生及其演变历程,知道中国古代的法治与德治从相争到融合的发展趋势。(素养目标: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2. 认识《铸刑书》的历史意义,辩证地看待学者对《铸刑书》争端的不同认识,理解历史是对时间的记录,而历史认识只能是相对的,无法求得客观真实。(素养目标: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3. 理解儒家和法家的治国思想和治国手段,知道不同时期德治与法治起到的不同作用,理解秦朝依法治国的原因。(素养目标:历史解释)。 4. 了解秦汉到明清家训、家法、族规、乡约的发展及其在国家治理上产生的教化作用,知道其区别与联系,分析乡约变化的原因和内容,体会政府在其中产生的作用。(素养目标:史料实证,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先秦时期德治与法治的争端,汉魏以后礼法结合的重要过程 (二)教学难点 法治的产生和成文法的出现,礼制的发展和乡约的变化 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 (一)教学资源 历史图片 历史地图 文字材料 多媒体 (二)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史料研习、课堂讲授与教材阅读相结合 板书设计 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一、法的产生 二、礼法之争 三、法的发展 四、礼法相融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中国法律史研究的难点是什么?是礼。不研究礼就无法全面理解中国法律史。但这个研究必须尊重历史,首先要原原本本地搞清楚什么是礼,它与法的关系究竟是什导入新课 么?从事实出发总结出真正的规律和中国传统法的真正特色。而不是把礼随便地比附成西方的某个法。 ——马晓红:《礼与法:法的历史链接》 提问:学者这段话讲了一个什么问题? 阅读学者观点,提炼关键信息。回答出礼与法的关系即可。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启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礼和法的联系与区别。 1. 【刑起于兵,法源于礼】通过史料和整理好的文字阅读史料,简单知道结合材料,联系课内外知识,学会分析事件影响,并且懂得辩证看待前人对历史的认识的这一见解。 内容介绍刑与兵、法与礼的关系,使得学生对“法”“刑起于兵,法源于和“礼”有一个基本的理解。 2. 【夏商西周,礼制时代】通过结构图介绍商周时期的礼制的典型表现,即宗法制和分封制,说明这一时期的制度“别贵贱,序尊卑”的政治特征。 一、法的产生 3. 【东周末期,礼崩乐坏】通过史料介绍东周末期周礼”这一法律界的常用概念。 王室衰微,社会动荡,礼乐制度遭到毁坏的局面, 为下面介绍铸刑书的出现奠定历史背景。 4. 【铸刑书成,成文法生】介绍铸刑书的相关信息,分析铸刑书出现的历强调它是中国最早的成文法,分析其历史意义,并通过叔向给子产的书信引出下面对历史的不同认识的讨论,使学生了解历史认识的主观性。 (一)儒家代表及其主要思想 1. 通过阅读课本和文字材料,整理归纳表格,简要说 史意义,感悟前人对历史事实的不同观点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整理表格。 梳理课本,掌握必备基础知识 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 明儒家主要代表、治国思想、治国手段、理论来源。 2. 问题设计:儒家思想在治国大道中是如何体现仁和礼的? (1) 仁:统治者实行仁政,政治上强调德治。 (2) 礼:礼是外在的道德规范,是为了维持社会秩序而制定的各种规则,是制度规范。 二、礼法之争 (二)法家代表及其主要思想 3. 通过阅读课本和文字材料,整理归纳表格,简要说 带问题阅读教材和PPT材料,归纳出答案。 阅读课本,整理表格。 培养学生明儒家主要代表、治国思想、治国手段、理论来源。 4. 问题设计:法家思想中治国最重要的依靠是什么?法和刑。 5. 问题设计:“刑不过大臣,赏善不遗匹夫”说明了什么? 法家思想中具有法律之下人人平等的端倪,提出了解读史料,归纳答案,提取信息法家治国依靠法和刑。分析理解文言文含义。 和解读史料的能力

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教案-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8课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教学设计设计人:李亮教学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本课教学的基本思路是以历史大分期为时间线索,在理顺时序的基础上分析和凝练中国古代法律与教化的变化与阶段特征,在教学中以教材为基础,以课程标准为导向,把所讲教材的内容编制成有序的知识信息,辅助多种手段,如历史材料、图片等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感悟历史,生成自己关于历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4lp55479e99da6a52gje3fmdy9ulfu00ger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