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步骤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步骤

一直以来,审题都是作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新材料作文在“理解上不设阅读障碍,立意上具有多种选择”的优点,虽然无形中降低了审题的难度,但降低难度不等于没有难度,特别是随着近年来对新材料作文研究的不断深入,命题的日益规范、成熟,很多新材料作文常常以现象或事件的形式呈现,没有了提示语,没有了观点暗示,这也在另一个层面上给学生审题立意带来了障碍。难怪《语文月刊》副主编胡家俊先生感慨:“学生读不懂材料就无法进入写作,这究竟是考阅读还是考写作?”所以,从这个角度说,新材料作文的审题,实质就是解读材料。

我们先看一下广东省20XX—20XX年的高考作文题目: 20XX年广东高考作文题目

醉心于古文化研究的英国历史学家汤固比曾经说过,如果可以选择出生的时代与地点,他愿意出生在公元一世纪的中国新疆,因为当时那里处于佛教文化、印度文化、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和中国文化等多种文化的交汇地带。

居里夫人在写给外甥女涵娜的信上说:“你写信对我说,你愿意生在一世纪以前……伊雷娜则对我肯定地说过,她宁可生得晚些,生在未来的世纪里。我以为,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20XX年广东高考作文题目

有一个人白手起家,成了富翁,他为人慷慨,热心于慈善事业。

一天,他了解到有三个贫困家庭,生活难以为继,他同情这几个家庭的处境,决定向他们提供捐助。

一家十分感激,高兴地接受了他的帮助。 一家犹豫着接受了,但声明一定会偿还。

一家谢谢他的好意,但认为这是一种施舍,拒绝了。

要求:1、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2、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3、不少于800字。4、不得套作,不得抄袭抄袭 20XX年高考广东卷作文题目

黑白胶片的时代,照片很少,只记录下人生的几个瞬间,在家人一次次的翻看中,它能唤起许多永不褪色的记忆。但照片渐渐泛黄,日益模糊。

数码技术的时代,照片很多,记录着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可以随时上传到络与人分享。它从不泛黄,永不模糊,但在快速浏览与频繁更新中,值得珍惜的”点滴”也可能被稀释。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从中我们不难发现,广东高考新材料作文命题的变化趋向:20XX年“我愿意生活在……”是一种观点的呈现,20XX年“捐助和接受捐助or不接受捐助”虽然没有提示观点,但暗示了写作的角度,而20XX年“黑白胶片or数码照片”则只是呈现了核心话题或核心概念,完全看不到观点的影子。可以说20XX—20XX年广东高考作文命题在观点的提示上经历了明示→暗示→不示的转变,对于这种转变,审题就彻底变成了理解材料,解读材料。

新材料作文相对于以往的命题作文、话题作文,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它的“材料”,材料是学生写作的起点和基石,是防宿构,防套作的利器,是将学生放在同一起跑线上进行竞争的最好平台。“材料”的作用主要是引出话题,同时对话题起注释和说明的作用;材料中隐含着命题者的意图;材料是作文的起点,也是作文的范围,材料既是限制,也是提示;材料帮学生打开思维,也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写作空间。那么如何解读材料?如何审题立意呢?我认为,可以依照以下五个步骤进行。 第一、概括性解读

概括性解读,也叫整体性解读,就是在解读材料时要有全局意识,要着眼材料整体,统观材料,整体把握材料的含意,提炼核心话题,找准关键概念。而不纠缠局部细节,不在外围词汇上打转,不“抓一鳞而弃全鱼”、“不窥一斑而舍全豹”。

比如20XX年广东高考作文“慈善捐助”(

详细见上文),概括性解读,首先是整体理解材料、概括材料:富翁想捐助三个贫困家庭,但三个家庭态度(反应)不一,或者可以更概括一点:捐助与受助or慈善;接着我们筛选材料中的关键词:慈善、捐助、感激、接受、偿还、施舍、拒绝;最后是确定立意的角度:从整体的角度谈慈善,从富翁的角度谈捐助,从家庭一、家庭二或家庭三的角度谈受助。

由此,我们可以总结出概括性解读的范式,即审题范式:面对……我认为……因为……(紧扣材料发表看法)。如果学生没有从整体上进行解读材料,往往出

现“以偏概全,一叶障目”的问题,很多同学审题时,不从材料整体出发,没有认真领会材料中故事情节间的相关,而是忽视材料的整体内涵,肢解割裂,只依据某一局部情节就草草立意,从而犯了“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形而上学式的思维错误。比如有学生看到“白手起家”,就大谈如何发家致富,如何实现人生价值;比如有学生看到“同情”,就大谈做人需要有爱心,有悲悯之心等。可以说,概括性解读,就是防止学生断章取义,偏题跑题的第一道屏障,而“面对……”指向的就是材料,目的是防止学生从材料当中抽取一个概念后,就抛开材料、丢开材料而无线延伸、生发,是第二道屏障。比如有学生从家庭三的反应中提炼出一个“骨气”的话题,于是剩下的700个文字就大谈这个骨气,说闻一多怎么有骨气,朱自清怎么有骨气等,明显在审题上发生偏差。 概括性解读的成果,最好的呈现位置在开头,比如:

古人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在利益面前,最能见出一个人的境界。面对着富人善意的捐赠,穷人们的态度迥然不同,我最欣赏的是这样一种人:“犹疑着接受了捐赠,并决定将来偿还富人。”(开头示例一)

古语有云: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而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不乏乐善好施、慷慨解囊的人们。材料中的富翁就是这样的典范。白手起家成为富翁能够饮水思源、回馈社会,此举本就应得到褒扬。我们的社会欢迎也需要更多这样的人。(开头示例二) 第二、分析性解读

分析性解读,即对材料的微观透视,即从概括性解读的对材料的宏观把握转向对材料的具体分析。这就涉及到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考察,虽然新材料作文优点之一就是在“理解上不设阅读障碍”,但读懂材料是一个意思,读透材料、深入理解材料的内涵与精髓又是一个意思,这就是区别。所以有些学生在材料的表层上打转转,而有些学生则深入材料的内核,显得深刻而理性。如果概括性解读指向材料的整体,是将材料的解读限定在特定的范围内,那么分析性解读则是指向材料的细节与内容,是对材料的条分缕析、深入透视。可以说分析性解读的过程,也是理解材料的过程,提炼有用信息的过程,观点形成的过程,思路打开的过程。

以20XX年高考广东卷作文为例(详细见上文),当我们通过概括性解读把握到两个材料是有关“黑白照片与数码照片”之后,确定了写作角度之后,要想从毫无观点与提示的材料中提炼出、筛选出适合自己的观点,就需要回头具体分析、解读材料。首先,“黑白胶片的时代”,中心词是“时代”,限定词是“黑白胶片”,而“胶片”背后又暗含了技术与历史,整句话合起来理解就是:有一个时

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步骤

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步骤一直以来,审题都是作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新材料作文在“理解上不设阅读障碍,立意上具有多种选择”的优点,虽然无形中降低了审题的难度,但降低难度不等于没有难度,特别是随着近年来对新材料作文研究的不断深入,命题的日益规范、成熟,很多新材料作文常常以现象或事件的形式呈现,没有了提示语,没有了观点暗示,这也在另一个层面上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4lm9j3wl6599g5n13tny9pg7z7hdvh00tep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