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HR效能提升精要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一、人才结构

1.1岗位结构 1.1.1 组织效能

“人效”是指“单位个人产量”,它不是固定的公式,比如有些公司的人效=业务量/人头数,而有些公司的人效=利润/人头数等等。

反观我们自己的组织,用“人效”反推人力资本的管理效率,我们发现:企业中的“人效”一般会经历快速增长、再下降、然后停滞的状态。有数据显示,中国企业调薪频率逐年下降,或许在未来5年,许多企业的薪资水平将不再有能力上涨。这就是社会大环境带来的“人效下降”,也给企业HR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一方面,薪资不上调,员工流失率高;另一方面,HR部门迫于财务压力减少招聘或提出裁员,公司人心惶惶。

1.1.2 组织能力空心化

“组织能力空心化”是指组织内部真正掌握核心技能的员工占比减少,很多企业面临着这样的现象:一个核心员工负责一条业务线,一旦这个人走了,新人顶不上去,这条线就面临崩塌的危机。

此外,组织中的权责划分过于明确——部门多了,团队多了,层级多了,领导多了,直接干活的人占比少了。

接受我们组织诊断及咨询的客户中,80%以上发现了组织效能不尽如人意,人员冗余的现象。举个真实的例子,在一家制造型企业,从一线安装员工到主管、总监、再到高级领导,一共九个层级,也就是说每个一线安装员工要向4-5个领导汇报,这样的管理层级显然是冗余的。随着组织形态发展,追求管理效率提升是必然趋势,但在此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人越招越多、直接干活的人占比越来越少的现象。

1.1.3合规成本

国家新近出台了减税政策,对企业薪酬合规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而民营企业对社保合规的敏感度相对更高。我们发现,我们服务的企业60%以上存在新的合规成本,人均合规成本以万/人/年为单位计算。企业“离职不招”现象越来越多,走“人效提升”这条路也成了大多数企业的必然选择。

1.1.4岗位职能配置

以研发岗位为例,研发岗位能否跟随业务变化及时调整?很难,因为研发的试错过程周期长、结果难判断。因此,比较“呆板”的组织型态,当业务要求发生改变的时候,往往只能通过招新人来适应当前组织业务的要求:有新活了,就要招新人来做;那老活怎么办?老活就让老人接着干;那新活结束了,招进来的那些新人怎么办?到时候再说呗……

我们的管理员工,办公室员工,是不是充分调动了工作时间与工作效率?他们每天都在干什么?有没有什么事情是这位也在做,那位也在做?有哪些事情是不用做的? 有没有存在三、四层领导管最后一层员工的现象?

我们30%的客户存在着为协调其他部门关系,和为部门间的有效运作而存在的部门,如“企划部”,“企业管理部”;而超过50%的客户,不存在有效的“虚拟团队”构建,不存在以业务生态为基础的组织变革机制;这些客户中40%以上的岗位有效工作时间在5-6小时;而这其中的25%, 有效工作时间不足4小时。

1.1.5组织有效性提高

如果您所在的企业需要做组织效能提升,您通常会遇到什么样的阻碍,掣肘有效实

施组织效能提升的工作?

您可能会遇到来自部门总的挑战:“人员减少,很多活儿没人干了。”面对这样的情况,请您思考两个问题:这些活儿真需要干吗?剩下的人能把这些活儿干好吗?

您自己的潜意识也可能会制约这个事情的推进,因为有一个声音会告诉你:留下来的员工会天然地反对这样的事情,他们不愿意多做事情。面对这样的情况,请您再思考一个问题:如果精简后留下的员工能够得到更多的机会和可能性,他们还会抱怨吗?

通过阐述员工职业发展可能性,您可以顺利化解这些阻碍:在工作职能几乎没有变化的情况下,留下的员工职能范围、影响力、职业发展路径变大了,他们的职级、薪酬都可能上升,相应地,他们的“人效”也会提升。而公司层面要做的就是通过合理的职能调整给予员工人效提升、升职加薪的机会,从而推动组织效能的整体性提高。

1.1.6组织形态

以一家互联网+企业为例,我们把它的组织形态分为以下三种: ? 组织形态1.0:业务试错阶段

? 组织形态2.1:试错完成,业务方向基本明确,但仍可能被市场验证是错误的; ? 组织形态2.2:业务被证明是合理的,必须努力去完成。

在组织形态1.0中,中台研发部门没有合适的专门岗位配置给前台业务部门,只能根据项目的虚拟原则形成虚拟团队,对应业务部门的不同业务方向配置工作量给他们。但是光配置工作量还不够,还需要把目标设置作为很重要的占比。而这个时候,中台的目标设置是中台技术负责人主导的,与前台业务目标的重合度可能不到50%,也就是说目标的50%是技术主管设置的,50%是业务部门给出的,在执行过程中很可能出现问题,需要撤回重新制定,这就是试错阶段。

在组织形态2.1中,企业有固定的团队专门配置业务,汇报线在中台技术部门,但很强的一条职能线汇报给业务部门,也就是说目标的70%来自业务部门,30%来自研发部门,流量、净利润等等越来越成为中台技术人员的关注点。

在组织形态2.2阶段,研发比重降低,运维比重提高,部门配置会100%地将团队从属关系放入业务部门,也就是说目标的80%-90%来自前台业务,10%-20%来自中台专业指导。

通常情况下,研发类企业的组织架构形态都会经历以上三个阶段。HR管理中的一个核心概念是“规则”,HR只要根据业务状态在前期制定好部门配置规则和目标设置规则,研发部门根据HR设置的规则进行配置,后续组织架构形态的变化就都有章可循。

1.1.7工时核算方法

设计一张《岗位工作写实表》,要求每人填写具体工作事项、工作成果、工作耗时等,计算每人年度总工时数,进一步核算出每人每天有效工作时间。

三个步骤,“挤掉水分”:

? 看填写的工作内容是否有夸大的成分,与填写人的直线领导确认;

? 检查相关两岗位之间是否有重复的工作,是否存在不合理的职能配置、流程配置导

致员工不得不重复劳动;

? 关注带虚拟动词的任务——基层岗位任务应该以实义动词为主,不应出现过多“推

动”、“管理”、“协调”等词。

1.2薪酬结构

1.2.1 薪酬体系

做薪酬管理工作不要只拘泥于具体数字,真正的薪酬竞争是一种体系的竞争,这是一种内部公平、互相牵制和平衡的体系,相对稳定。在体系中,根据一定的规则,对所有职位包括跨部门职位进行评级,依据职级确定薪酬标准。在同一家公司中,可以针对不同类别的岗位设计不超过3种的薪酬体系。

1.2.2 公平性调薪制度

新人比老员工工资高,怎么办?——公平性调薪制度。如果一个老员工岗位基本没有变化,但表现一直不错,而他的薪资水平低于当前制定的薪酬标准,那么需要逐步对他进行公平性调薪,直到调到合理范围。一般公平性调薪在2~3年内可以完成。

HR效能提升精要

一、人才结构1.1岗位结构1.1.1组织效能“人效”是指“单位个人产量”,它不是固定的公式,比如有些公司的人效=业务量/人头数,而有些公司的人效=利润/人头数等等。反观我们自己的组织,用“人效”反推人力资本的管理效率,我们发现:企业中的“人效”一般会经历快速增长、再下降、然后停滞的状态。有数据显示,中国企业调薪频率逐年下降,或许在未来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4kvj41bpqn4mu7526k929d31q9p6am00edy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