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1.1体味文化教学设计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体味文化》教学设计

高州市石鼓中学 卢锦波

【教学内容】:

《体味文化》是新课改后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思想政治必修Ⅲ—《文化生活》的第一课第一框的内容。本课内容从文化“万花筒”入手,从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剖析文化的内涵,探究文化的作用。学生通过自己的生活体验,形成对文化的基本认识,以此为基础,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文化观,激发学生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热情。 【学情分析】:

以前,学生对文化就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是缺乏对文化内涵的深刻认识,对文化的意义、作用还不了解。因此在教学时,要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经历收集、整理信息的过程,让他们去发现,去感悟,再提炼,从而理解文化的内涵和作用。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识记文化的概念;理解文化的内涵;体会文化的作用 (2) 能力目标:通过全面、准确理解文化的内涵,培养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培养文化素养的意识和自觉性; 【教学重点】:

文化的内涵——“文化是什么” 【教学难点】:

文化的作用——“文化的力量” 【教学方法】:案例教学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前面我们接触过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两个模块,这学期我们进入文化生活的学习。如果说经济生活的主题是物质财富的创造,政治生活的主题是根本利益的保障,那么文化生活的主题就是精神家园的耕耘。

1

提到“文化”一词,我们都很熟悉,然而“熟知并非真知”,它的真正内涵,我们却不一定懂得。就如钱钟书说过的一段话“ 你不问我什么是文化的时候,我还知道文化是什么;你问我什么是文化,我反而不知道文化是什么了。”那究竟什么是文化,就让我们共同走进第一框的学习,在生活中细细体味,来真切感悟“文化”的内涵与文化的力量。 讲授新课 教学步骤 教学设计 探究活动一:在设计说明 教师点拨 讲授新课 一、文化“万花筒”——感受文化的魅力 深入学习二、文化是什么——揭开“文化”神秘的面纱 课堂伊始,设计几个“小对于文化生活的特点,课堂的一开头,品”让学生表演,一方面教材总结为为两点: 我要求学生当可以展现丰富多彩的文化(1)“文化现象无处不堂表演几个“小现象,另一方面有助于活在” ; 品”,展现发生跃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2) “文化生活呈现各在我们身边的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能够自特有的色彩”。 各种“文化象”,迅速有效地把学生拉人到笔者根据课文内容增如校园文化、社教师想要创设的情景中。 加了一点:“文化内容区文化、街头文丰富、形式多样”,同化和网络文化 时,对文化的这三个特等,在活泼热闹点进行进一步的概括之余,启发学生和提炼,即文化生活具思考文化生活有“普遍性”、“多样性” 具有哪些特点? 和“区域性”。这样的 总结概括可以使理论更加完善和清晰,也便于学生记忆和掌握。 探究活动二: ①澄清误区一:文化等于艺(1)对“文化”这个概启发学生思考:术。把文化看作是艺术,念,学生并不陌生,但(1)你通常采用这是片面的,艺术只是文是未必真正理解其内什么方式欣赏化的重要内容之一。 涵,甚至还会产生一些自己喜欢的文②澄清误区二:文化指知识积认识上的误区;例如,艺节目?(2)你累的多少。通过展示一组发有的学生认为文化是怎样对这些舞生在公交车上的镜头(插知识;有的学生认为文台艺术节目进图)。你认为,这两个镜头化是艺术。因此,在正2

行归类?(3)有人以为,文化就是音乐、戏剧等艺术。你是否赞同这种看法? 三、引导学生理解领会“文化”的真正含义。 中西装革履的男青年和稚式讲解文化这个定义气未脱的学生,谁更有“文时,我先通过三个探究化”? 显然,稚气未脱的活动来帮助学生澄清学生比西装革履的男青年这些误区。 更有“文化”。 这里的“文(3)及时对探究活动做化”指的是“文化素养”。 出总结归纳,使探究活③澄清误区四:文化可以脱离动的目的性更加明确。物质而存在。 例如通过开展“探究活向学生展示一些书籍、艺动一” 得出结论:文术品和文物。你认为这些化≠艺术;通过开展文化产品给人类带来怎么“探究活动二”得出结的精神享受? 论:文化≠知识积累。 结论:书籍、艺术品、历 史文物是展现文化的物质载体。 让学生从课本(1)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而不把握文化的定义,必须里概括归纳出是自然具有的:文化是人类要从文化这个概念的文化的三个特通过社会实践创造的,纯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来点。并准备了一粹“自然” 的东西不能称理解。教材对文化概念道基础型的选为“文化” 。有了人类社的外延的阐述虽然较择题来考察学会才有文化,文化是人们为全面但缺乏一定的生的领会能力。 社会实践的产物。 逻辑性,显得有点“凌练习巩固:下列(2)文化是精神的而不是经济乱” ,学生不容易掌活动属于文化的和政治的,可以从静态和动握和记忆。对此我的做现象的有(③⑤态两个方面理解: 法是对课文内容的前⑥ ) (静态)彤式:思想、理论、后顺序进行适当调整,①工人、农民从信念、信仰、道德、教育、遵循了从宏观到微观事生产活动 ②某市第十一科学、文学、艺术等。 的逻辑顺序。 届人民代表大(动态)活动:人们进行文会换届选举③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参加演讲会、辩程都是文化活动等。 论赛 ④张家界、九寨沟的自然风光⑤参加文学社、书画协会、读书俱乐部(3)文化素养是后天培养的而不是先天具备的:文化素养的形成,离不开生活、实践和教育。 3

⑥浏览网站,领略世界各地风土人情 (1)文化是一种社会可以当饭吃但①《共产党宣言》对人类社会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为何每每看到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一段感人的节举例:如铁人精神,航天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目,阅读到一段精神等激励着我们一代代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奋进的文字,都人呕心沥血,默默奉献,刻的影响 四、文化的会泪流满面或不畏艰险,勇于探索,努(2)文化对个人成长力量——体者血液澎湃?力创造出灿烂的现代文明 和社会发展产生不同会文化的作这说明什么问用 ②对个人成长历程的影响:先的影响 题呢? 进的、健康的文化是个人注意两点区别:对国 成长的催化剂;落后的、家、民族历史的影响:腐朽的文化则会把人引向①先进的、健康的文化歧途。 对民族和国家产生巨 大的促进作用;②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对民族和国家产生阻碍作用。 主题:校园周边的文化 通过活动使学生主动要求:自己去调查,搜集、整理校园周边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课后 存在的积极和消极的文化现象,并写出宣际相结合,并落实到行巩固练习 传积极文化,改革消极文化的方案。 动。从而规范自己的行为。 【板书设计】

一、文化“万花筒”

1、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2、文化特色:不同区域不同文化。 3、文化形式:多种多样。 二、文化是什么

1、文化的内涵 2、文化的特点 三、文化的力量 【教学反思】:

过渡:看电视不结合课本的探究活动: 4

本课教学设计从学生身处的文化氛围入手,引导学生感受文化“万花筒”,从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去发现,去感悟,再提炼,从而剖析和理解文化的内涵,探究文化的作用。学生通过自己的生活体验,形成对文化的基本认识,以此为基础,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文化观,激发学生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热情。

教学过程体现了新课程要求课堂教学从以教为本转变到以学生的主体参与为主,教学方式要求从单向灌输转变为情境建构,注重学生体验,引导学生去“体味文化”,而不是“灌输文化”。本框题教学遵循从生活中引出问题,再创设问题情境,最后回到生活中去解决问题的程序,按照“品文化→识文化→析文化”的线索安排教学流程。

5

1.1体味文化教学设计

《体味文化》教学设计高州市石鼓中学卢锦波【教学内容】:《体味文化》是新课改后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思想政治必修Ⅲ—《文化生活》的第一课第一框的内容。本课内容从文化“万花筒”入手,从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剖析文化的内涵,探究文化的作用。学生通过自己的生活体验,形成对文化的基本认识,以此为基础,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文化观,激发学生建设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4k1lc44y1a4mg6283nif6msol1o4p300uvk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