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
1.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商品服务市场出现了这样的经济现象:一些高档名牌商品(服务)价格虽然较高,销售却日益旺盛:许多普通商品虽然便宜且价格一再走低,但销售依然平淡。下列对这种现象的分析最为合理的是 ①普通商品(服务)能满足人们日常需要,需求弹性小 ②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对名牌商品(服务)消费追求增加 ③普通商品(服务)存在低价恶性竞争,市场规模变小 ④消费者在商品(服务)消费方面普遍具有攀比心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个性消费是2017年全球消费趋势之一,从大学的课程设计到餐厅的沙拉吧,如今定制化的选择充斥着消费市场,消费者也愿意为“个性”支付更多钞票。个性消费 A.是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 B.属于超前消费,不值得提倡 C.是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 D.坚持了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3.奢侈品具有品质卓越、个性独特、身世显赫、价格昂贵、人气超高等特点。奢侈品消费的初期,消费者看中的往往是商品的LOGO,消费的是“符号”,把奢侈品视为财富与身份的象征,用来炫富与攀比,而较少关注其独特的个性、品牌文化和历史传承价值。材料表明
①奢侈品是具有高需求收入弹性的物品 ②消费者品位的高低与财富增速无关 ③消费行为受消费心理、财富观的影响 ④消费心理的成熟度有待进一步提升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凡勃伦效应是指消费者对一种商品需求的程度因其标价较高面不是较低而增加。它反映了人们进行炫耀性消费的心理愿望。商品价格定得越高,反而越能受到消费者的青味。凡勃伦效应表明
①价值规律只存在于普通商品交换过程中 ②商品的价格井非是影响需求的唯一因素 ③商品价格越高,商品价值量就越大 ④人们的清费行为变消费心理的影响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5.下面漫画反映出,当前部分学生存在()
①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 ②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 ③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 ④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漫画《推销良机》(见下图)中,汽车商迈克让推销员去向鲍威尔推销新车,是因为( )
A.鲍威尔是个崇尚个性的人 B.鲍威尔喜欢价廉物美的商品 C.想让鲍威尔与邻居竞争提高售价 D.想利用鲍威尔的攀比心理推销汽车
7.有些人为了面子,打肿臉也要充胖子,明知自己承受不起,却还要为了在别人面前显示自己的大度与阔气,为了所谓的面子去“装大爷”,这种心理反映到消费上会导致消费者 ①为显示不同而过分标新立异 ②负债超前消费,影响生活质量 ③过分追求产品或服务的品质
④不顾及自己的消费能力,将消费行为导人误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宁肯让父母在家受累,也不能让自己在校吃穿比别人矮半截。”造成某些中学生的这种消费行为的心理主要是 A.从众心理 B.攀比心理
C.求实心理 D.理性消费
9.2017年中秋节,各地商家忙不迭地掀起一轮月饼促销战,不过“天价月饼”明显少了,“平民月饼”更受到消费者欢迎。从某种意义上说,“天价月饼”遇冷与“平民月饼”热销是一种回归。销售中,老字号品牌的月饼最受消费者欢迎,五芳斋、杏花楼等品牌月饼节前日均销售200万元。这
①是讲求实惠、符合实际的心理引发的消费 ②是向名牌看齐的攀比心理所引发的消费 ③表明居民收入差距是影响消费的重要因素 ④是应该提倡的消费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10.目前,中国消费者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奢侈品消费群体,每年消费的奢侈品数量约占世界奢侈品购买总数的35%.国内一些对洋品牌一见钟情,对国内品牌不屑一顾,认为外国的产品就是比中国的强。国外一些厂商利用中国消费者盲目崇洋“买贵不买贱”的心理大赚一笔。对此,我们应当 ①培育求实心理,坚持理性消费 ②培育求异心理,坚持勤俭节约 ③克服攀比心理,坚持适度消费 ④坚持量入为出,逐步减少消费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11.漫画反映了有些人在消费过程中存在
A.攀比心理中的炫富心理 B.盲目从众的消费心理 C.追求与众不同和标新立异 D.盲目追求时尚与流行
12.一位准备购买轿车的消费者说“对我来说,汽车品牌代表着身份地位’,要买就买比同事贵的车,开着多有面子。”从消费心理角度看,这是一种 A.攀比心理消费 C.求异心理消费
B.求实心理消费 D.盲目从众消费
13.2024年7月,绍兴、宁波两地城际列车贯通运营。120公里的时速,与高铁持平而快于普速列车;20元的票价,低于51.5元的高铁二等座而略高于16.5元的普速列车。对下面两地旅客发表的看法解读正确的有( )
①“与高铁比,我会选择城际列车,票价低啊”——高铁和城际列车互为替代品 ②“只要车速平稳、空间大、舒服,价格无所谓”——攀比心理影响消费行为
(专题精选)最新时事政治—攀比心理引发消费的分类汇编附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