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高中思想政治_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

1、识记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要求、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基本含义。

2、理解在公有制范围内坚持按劳分配的原因,按生产要素分配的重要作用。 3、联系经济生活中的实际,初步认识我国目前存在的多种分配方式。 4、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辩证思维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师生共同收集有关信息,引导学生对信息进行分析、处理,结合教材,获得对相关知识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我国目前存在的收入差距及分配知识的初步认识,体会完善分配制度,缩小收入差距,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从而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难点】

1、在公有制范围内坚持按劳分配的必然性和重要性。 2、辩证认识按生产要素分配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教学策略】

考虑到高一年级学生的实际,以及本课时知识量较大,较抽象的原因,我主要采取谈话法、讲授法等教学方法,让谈话贯彻整堂课的始终,让学生通过家庭收入构成分析我国的分配制度的内容和原因。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并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又能增强学生竞争意识,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海霞论坛”,在分配制度的改革历程中激发学习兴趣 欢迎大家收看今天的海霞论坛,我是你们的老朋友海霞,由于今天讨论的内容是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所以,我们请来了在校的高中学生,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首先让我们看一段关于我国分配制度改革历程的视频。

视频展示:我国分配制度的改革历程

【导入课题】:通过这一段视频我们可以看出,我国致力于通过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把社会财富分好。这一节课,我们就一块来探讨一下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第七课第一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二、讲授新课——“海霞论坛”,在合理的预设和生成中,适时追问,激发学生的思维

(一)前置性作业——家庭收入状况调查表

家庭收入来源 (二)教学过程:

收入金额/月 环节一: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

探究活动——家庭收入状况调查表 收入来源、数额 生产资料所有制凭借因素 分配方式 形式 探究问题一:请同学们整合组内成员的家庭收入来源,并且写在卡纸上。

预设:

收入来源 开个体小店,卖杂货 在博汇/金诚石化上班 在国有企业上班 承包集体土地种粮食 在外资企业当主管 炒股 在东岳是技术员,技术转让 在黄河龙上班 2500元 400元 5000元 1500元 6000元 5000元 10000元 4000元 收入金额/月 在银行存款 在国办高中到老师 …… 300元 3700元 学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前置性作业。

探究问题二:讨论这些收入是在什么所有制形式中凭借什么因素取得分配的。 预设:

预设1:学生分析在国有企业上班所获得的工资、奖金、津贴是在什么所有制形式中凭借什么因素取得分配的。(略)

教师分析:由于国有经济属于公有制经济,生产资料归全体劳动者所有,他们在国有企

业上班时要付出自己的劳动,他们付出的劳动是向社会提供,而不是向某个人,某个团体提供。

所以他们的工资、奖金、津贴就要在公有制经济中,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后,以他们为社会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追问1:同样在国有企业或集体企业上班,收入为什么不一样多?收入能一样吗?为什

么?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我国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存在着明显差别,劳动还是谋生手段,平均分配也不能很好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我们国家不能实行平均分配。

追问2:不能实行平均分配,那我国能不能实行按需分配?为什么?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目前我国的公有制经济,生产力水平还不够高,劳动产品没有极大地丰富,我们也不能实行按需分配。

学生总结:按劳分配的适用范围。基本内容和要求。按劳分配的原因。(略)

(教学目的:用问题和追问驱动,让学生在思考问题中,迸发思维的火花,扫清知识误区。)

预设2:学生分析承包集体土地种粮食是在什么所有制形式中凭借什么因素取得分配的。(略)

教师分析:集体土地归国家所有,属于公有制经济,集体经济生产资料归部分劳动者所有,

所以承包集体土地种粮食要付出自己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属于按劳分配。

追问3:适应农场规模化经营的需要,把土地承包给农场所得租金,属于什么分配方式?

土地性质怎样?为什么?

教师分析:把土地承包给农场经营,只是把土地的使用权交给农场,土地性质仍归集体所有,由于自己不付出自己的劳动,只是把土地作为要素来收入,所以把土地承包给农场所得租金属于按土地要素分配。

(教学目的:用追问驱动,让学生在思考问题中,迸发思维的火花,扫清知识误区。)

预设3:1、炒股或储蓄存款所得收入在什么所有制形式中凭借什么因素取得分配的。(略) 教师分析:炒股或储蓄存款所得收入是凭借自己的资本作为要素来取得收入,存在于非公

有制经济,属于按生产要素的资本要素分配。

2、从事个体杂货、面馆、理发所得收入在什么所有制形式中凭借什么因素取得分配的。(略)

教师分析:个体经济属于非公有制经济,个体经济,生产资料归劳动者自己或家庭占有,

“个体”既是劳动者,又是经营者、投资者,不仅付出劳动,谋划发展,还要承担经营风险,而且其合法收入受国家保护,所以他们的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属于按生产要素的劳动要素分配。

3、在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工作获得的工资是在什么所有制形式中凭借什么因素取得分配的。(略)

教师分析: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存在于非公有制经济,生产资料私有,所以在私营企业和

外资企业工作获得的工资,是凭借劳动要素参与分配,所以在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工作获得工资属于按生产要素的劳动要素分配。

追问4:不让生产要素参与分配,会对自己家的收入有影响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生产要素有哪些。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意义。

追问5:经过同学们的分析,在国有企业工作所获得的工资、奖金、津贴属于按劳分配,

在私营、外资企业工作所获得工资、奖金、津贴属于按生产的劳动要素分配,同样都有一个“劳”字,他们有什么区别吗?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按劳分配存在于公有制经济中,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存在于私营和外资经济中,是非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所以,采用什么样的分配方式要看它存在于哪种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所以,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教学目的:用追问驱动,让学生在思考问题中,迸发思维的火花,扫清知识误区。)

过渡语:经过同学们刚才精彩的分析,相信大家对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有了进一步

的理解,关于这个内容,还有几个难点,我们有幸请到了高中政治老师宋老师给大家讲一下,现在来看一段微课。

环节二:微课展示 微课内容:(一)正确认识各种收入:

1、劳动收入和非劳动收入:

劳动收入即劳动所得,是相对于不劳而获的剥削收入和资金收入而言的。形式多样,如按劳分配收入、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收入、按劳动要素分配的工资收入等。 非劳动收入:按资本分配的收入,如利息、股息;风险收入,如红利。

2、工资收入不一定是按劳分配收入。例如,私营、外资企业中工人获得的工资属于按劳动要素分配。

3、劳动收入不一定是按劳分配收入。例如,个体劳动收入或非公有制企业中的劳动收入不属于按劳分配收入。

4、合法的劳动收入和非劳动收入都受到国家保护。 (二)判断分配方式的依据: 1、依据范围

按劳分配只存在于公有制经济范围内;非公有制经济范围内属于其他分配方式。 2、依据分配尺度

凭借劳动获得的收入是劳动所得;凭借管理、技术、信息等获得的收入是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得。 3、依据形式判断

工资、奖金等是劳动 收入;利息、股息、红利等是资本要素收入。

环节三:在黑板上板书总结本节课内容

高中思想政治_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技能1、识记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要求、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基本含义。2、理解在公有制范围内坚持按劳分配的原因,按生产要素分配的重要作用。3、联系经济生活中的实际,初步认识我国目前存在的多种分配方式。4、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辩证思维的能力。二、过程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4ig0m9dlv29pg7z7hdvh6c4rp7oyx100ste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