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粪蝇蛆二步养殖处理效果初探
朱凤香,姚燕来,王卫平,洪春来,陈晓旸,薛智勇*
【摘 要】以猪粪为处理对象,研究猪粪蝇蛆二步养殖处理效果。试验结果表明,除夏季外,春秋冬季适合二步养殖处理工艺,春季强化处理2 d产量比较高,秋冬季各处理蝇蛆产量差异不显著,蝇蛆强化时间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天数。 【期刊名称】浙江农业科学 【年(卷),期】2015(056)003 【总页数】2
【关键词】猪粪;蝇蛆;二步养殖
中国每年产生的畜禽粪便有20多亿t,其中猪粪占到50%左右,堆肥技术是目前猪粪无害化资源化处理的主要方式[1]。利用蝇蛆高值化处理猪粪的堆肥工艺,不仅使猪粪无害化资源化获得优质有机肥,而且还可为水产养殖业提供大量高品质昆虫蛋白,可实现“变废为宝,节能减排,保护环境”,也是今后有机肥产业堆肥技术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和水产养殖饲料蛋白补给的必然需求[2-5]。蝇蛆养殖工艺研究多数集中在实验室规模,对蝇蛆大规模周年养殖处理猪粪工艺的研究未见报道[6]。然而,江南地区冬季温度处在0~10℃,甚至还有半个月左右零下几度的低温天气,对蝇蛆生长非常不利;另一方面,目前土地资源紧张,特别是江南地区寸土寸金。因此,探讨通过猪粪蝇蛆二步养殖处理工艺,在减少或避免外源加温的情况下,实现猪粪蝇蛆周年处理,并缩短猪粪蝇蛆规模处理时间,加快处理设施周转率,提高已建设施单位面积猪粪处理量,对有机肥生产企业猪粪的快速有效处理,增加企业效益和可持续发展作用巨大。
1 材料与方法
1.1 蝇蛆室内生长情况试验
试验在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环境资源与土壤肥料研究所实验室内进行,控制室温20℃条件下,将60%含水率的麦麸培养基料平铺于养殖盘中,养殖盘长为100 cm,宽40 cm;物料厚度控制在5~7 cm,家蝇蝇蛆幼虫每盘接种量为0.5%(m/m)(刚孵化蝇蛆幼虫2 000条·g-1接种物),实验重复3次,每天每盘按需添加等量麦麸,并每天定时随机取3个样,记录每100条蝇蛆的重量。 1.2 不同季节蝇蛆二步养殖处理试验
试验在湖州市千金镇湖州宏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大棚中进行,试验分别在春夏秋冬4个季节进行,实验设计相同。试验设4个处理:处理1,即常规养殖,孵化蝇蛆幼虫直接按0.5%接种量接入猪粪处理池(24 h内);处理2,在大棚可控小面积养殖区内强化(高密度养殖,养殖料为60%含水率的麦麸)1 d后分别接入猪粪处理池;处理3,同处理2在大棚内强化2 d后分别接入猪粪处理池;处理4,同处理2在大棚内强化3 d后分别接入猪粪处理池。每个处理3次重复。大棚气温20℃以下养殖料或处理料表面覆盖一层挤压粪,用于刚孵化蝇蛆幼虫(24 h内)保温,以蝇蛆生长到老熟,颜色微泛黄即化蛹前分离收获蝇蛆。
2 结果与分析
2.1 蝇蛆室内生长情况
从图1中可以看出,蝇蛆在前1,2 d个体生长缓慢,在3 d后才迅速生长。一般来说,生物摄食量与个体大小成正相关,个体越小摄食量越少,个体越大摄食量越大。因此,同等数量的蝇蛆,在养殖前期个体小摄食量也小,对环境
条件的耐受性较弱,所需空间相对较小,可以在小空间的可控室内或大棚的小池中进行高密度集中养殖。
2.2 不同季节蝇蛆二步养殖处理效果
表1分别为夏秋冬春不同季节进行的二步养殖的蝇蛆产量和大棚养殖所需时间的试验结果。在夏季,直接接种蝇蛆幼虫的处理1蝇蛆产量与强化1,2,3 d的其他3个处理达极显著差异(F3,8= 8.988,P=0.006),产量高出60%左右,而蝇蛆在处理池中养殖时间与强化1 d处理相同,分别比强化2,3 d的2个处理多1和2 d。而在秋季和冬季,4个处理蝇蛆产量差异不显著(F3,8=1.369,P=0.320;F3,8=0.842,P=0.508),但是在处理池养殖时间直接接种蝇蛆幼虫的处理1秋季分别比其他3个强化处理多1,1和2 d,处理池养殖时间直接接种蝇蛆幼虫的处理1冬季分别比其他3个强化处理多1,2和3 d。在春季,处理3的蝇蛆产量与其他3个处理达极显著差异(F3,8=89.519,P<0.001),产量高出50%左右,在处理池养殖时间比处理1少2 d,表现有明显的优势。
3 小结和讨论
在春夏秋冬4个季节进行猪粪蝇蛆二步养殖处理工艺试验结果显示,夏季不适合二步养殖,冬、春、秋季适合强化养殖,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强化时间。冬、春、秋季高含水率的鲜猪粪不容易发酵升温,而强化用的物料相对含水率低,物料比较疏松,且蝇蛆密度相对更高,因而物料快速发酵升温;夏季大棚高温不利于蝇蛆生长,夏季处理1的蝇蛆产量比其他强化处理的高,可能与料温相对较低有关。相反,在相对低温的春季,高密度蝇蛆强化处理加快物料发酵升温有利于蝇蛆快速生长,从而产量相对较高;而处理4的产量又比处理3相对
猪粪蝇蛆二步养殖处理效果初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