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园艺植物保护学复习资料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1.园艺植物保护学:指以园艺植物为保护对象,应用综合防治的方法,将有害生物的危害控制于经济损害水平之下,确保园艺生产的安全、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应用科学。 2.经济损害水平:指造成经济损失的最低发病数量。 3.经济阈值:指应该采取防治措施时的发病数量,此时防治可防止发病数量超过经济损害水平,防治费用不高于因病害减轻所获得的收益。 4.3R:抗性、残留、再增猖獗 5.3致:致畸、致癌、致突变

6.德国德巴利(De Bary)——植物病原生物学的创始人,植物病理学之父 7.Erwin Smith——植物细菌病害的奠基人

8.植物病害的防治原理:通过人为干预,改变植物、病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减少病原物数量,削弱其致病性,保持与提高值物的抗病性,优化生态环境,以达到控制病害的目的,从而减少植物因病害流行而蒙受的损害。

9.有害生物防治包括植物检疫、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物理防治和综合防治 10.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PM):从生物和环境的整体观念出发,本着“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和安全、有效、经济、简便的原则,因地、因时制宜,合理应用各种有效措施和手段,把有害生物控制在经济损失阈值之下,既有效的预防或控制病害的发生和发展,达到高产、稳产和增产的目的,又确保对农业生态环境最大限度的保护,为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创造必要条件。

11.发现了检疫病害该怎么处理? A、焚烧(梨火疫病);

B、植物抗病品种的利用;

C、农业防治(a、使用无病繁殖材料;b、建立合理的种植制度;c、保持田园卫生:剪除病枝等;d、加强栽培管理); D、生物防治;

E、物理防治(a、热处理法;b、温汤浸种;c、热蒸汽;d、特殊颜色和物理性质的塑料薄膜) 爱尔兰饥谨:1845年马铃薯晚疫病在爱F、化学防治 尔兰大流行,饿死几十万人、迫使150

万人移居美国。植物病理学由此诞生。

1.植物病害:指植物由于生物和非生物致病因素的不良影响,其生理、细胞和组织结构上出现种种病理变化和外观症状的现象。 2.症状:指受致病因子的影响在植物组织内部或外表显露出来的异常状态。 3.病状:指发病植物本身所表现出来的反常现象。 ① 变色:指植物患病后部分或全株色泽发生不同于植物正常颜色的改变。

有均匀变色(褪绿、黄化)和不均匀变色(花叶、斑驳、明脉、碎色) ② 坏死:指植物发病后细胞和组织的死亡。

有叶斑、叶枯、叶烧、疮痂、溃疡、猝倒、立枯等 ③ 腐烂:指植物组织较大面积的分解和破坏。

有干腐、湿腐、软腐等

④ 萎蔫:指植物局部或整株由于失水而发生凋萎的现象。

永久性萎蔫和暂时性萎蔫

⑤ 畸形:指植株受病原物产生的激素的刺激而表现的异常生长状态。

有徒长、矮化、矮缩、皱缩、卷叶、根瘤、变态等

4.病征:指病原物在植物体上表现出来的特征性结构。

类型有:霉状物、粉状物、颗粒状物、点状物、脓状物、锈状物

5.侵染性病害:指由生物因子(病原物)引起的植物病害,可在植物个体间传染。

致病因子=病原物 6.非侵染性病害:指由非生物因子(不适宜的环境条件)引起的植物病害,无病原物的侵染,不能在植物个体间传染。

致病因子=不适宜的环境条件

7.病害三角:在病害发生、发展过程中病原、寄主植物和环境条件三个基本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所构成的病害关系。 8.病害四面体:病原、寄主植物、一定的环境条件和人为因素四者共同作用引起病害的观点。

1.营养体:指菌物营养阶段的菌体,具有吸收、输送和储存养分的功能。

菌丝:单根丝状体 菌丝体:菌丝的集合体

营养体的变态包括吸器、菌有隔菌丝:指有隔膜的菌丝

核、子座、菌索等 无隔菌丝:指无隔膜的菌丝

2.吸器:指活体营养生物侵入寄主后,菌丝体在寄主细胞内形成的特殊结构。 3.菌组织:指菌丝体密集地纠结在一起形成的结构。

疏丝组织:菌丝体纠结比较疏松 拟薄壁组织:菌丝体纠结十分紧密

4.疏丝组织和拟薄壁组织可进一步构成不同类型的菌丝组织体,包括菌核、子座、菌索等。

菌核:由拟薄壁组织(外层)和疏丝组织(内部)交织而成的休眠体;休眠、一般不直接产生孢子

子座:由拟薄壁组织和疏丝组织在寄主表面或表皮下形成的产生子实体的垫状结构;可抵抗不良环境、形成产孢结构

菌索:由菌组织形成的绳索状结构;可抵抗不良环境、使菌物蔓延、作为侵入结构 5.孢子:指生物所产生的一种有繁殖或休眠作用的细胞,能直接发育成新个体。 6.子实体:指植物的产孢结构。

7.无性繁殖:指菌物不通过核配和减数分裂,营养体直接以断裂、裂殖、芽殖和原生质割裂的方式产生后代的繁殖方式。

游动孢子 根肿菌、卵菌、壶菌;无细胞壁、有鞭毛可游动;游动孢子囊 无性 孢囊孢子 接合菌;有细胞壁、无鞭毛;孢子囊 孢子 分生孢子 除接合菌以外的高等真菌;分生孢子梗 厚垣孢子 是种休眠孢子

8.有性生殖:指菌物通过细胞核结合和减数分裂产生后代的生殖方式。

有性生殖包括质配、核配和减数分裂三个阶段

休眠孢子囊 根肿菌、壶菌;两个游动配子配合形成 卵孢子 卵菌;雄器和藏卵器交配形成 有性孢子 接合孢子 接合菌;配子囊配合产生 子囊孢子 子囊菌;产生在子囊内 担孢子 锁状联合 子囊着生在子囊果内,其类型如下:

子囊壳:呈容器状、有固定孔口 闭囊壳:近球形、无固定孔口

子囊盘:呈盘状和杯状

子囊座:由子座溶解而成,无真正壳壁和固定孔口的子囊腔组成

一个子囊座由一个或多个子囊腔组成,其中只有一个子囊腔的子囊座称为假囊壳

9.菌物的生活史:指菌物孢子经萌发、生长和发育,最后又产生同种孢子的整个生活过程。

包括无性阶段和有性阶段

无性繁殖:产生大量孢子;对病害的发生和流行具有重要作用 有性生殖:产生变异适宜环境;是初侵染源

10.转主寄生:指生活史中各阶段需要在不同种的寄主上度过寄生生活的现象。 11.多型性:指转主寄生的菌物产生两种及以上的孢子类型的现象。

12.锈菌产生的5种孢子类型:性孢子、锈孢子、夏孢子、冬孢子、担孢子 13.菌物的分类系统:采用生物八界分类系统:

原生生物界——根肿菌门 假菌界——卵菌门、丝壶菌门

真菌界——壶菌门、接合菌门、子囊菌门、担子菌门 门 重点 属 代表种 营养体 无性孢子 有性孢子 备注 休眠 孢子囊 卵孢子 专性寄生于高等植物根或茎的细胞内 引起多种植物猝倒病和瓜果腐烂病 根肿菌门 根肿菌属 芸薹根肿菌 原质团 游动孢子 卵菌门 接合菌门 腐霉属 根霉属 毛霉属 瓜果腐霉 无隔 游动孢子 菌丝体 无隔 孢囊孢子 接合孢子 菌丝体 引起桃缩叶病 有隔 芽孢子或子囊菌门 子囊孢子 危害苹果、沙果、海黑星菌属 苹果黑星菌 菌丝体 分生孢子 棠等,引起黑心病 胶锈菌属 亚洲胶锈菌 担子菌门 黑粉菌属 茭白黑粉菌 无性态 菌物类 丝核菌属炭疽菌属曲霉属等 有隔 分生孢子 菌丝体 有隔 菌丝体 多数缺 担孢子 担子菌是菌物中最高等的类群;胶锈菌属都是转主寄生菌,大多数没有夏孢子阶段;茭白黑粉病 多数缺 外囊菌属 畸形外囊菌

1.原核生物:指无核膜包被、有细胞壁和细胞膜或只有细胞膜、无有膜包被的细胞器的单细胞微生物。

细胞壁: 包括细菌和菌原体,菌原体包括植原体和螺原体

卵菌:纤维素 2.细菌的形态:球状(球菌)、杆状(杆菌)、螺旋状(螺旋菌)

真菌:几丁质 3.细菌的结构:

黏质层:以多糖为主;比较厚而固定的黏质层称为荚膜;植物病原细菌很少有荚膜 细胞壁:由肽聚糖、脂类和蛋白质构成;维持细胞外形、保护细胞

鞭毛:是产生于细胞质膜下粒状鞭毛基体上,穿过细胞壁和黏质层延伸到体外的丝状结构,是细菌的运动器官

核区;

质粒:独立于核质之外的环状遗传因子;编码细菌的抗药性、育性或致病性等性状 芽孢:内生孢子;有很强的抗逆能力;植物病原细菌通常无芽孢 革兰氏染色:植物病原细菌多为阴性,少为阳性 4.革兰氏染色

过程:涂片→干燥→固定→初染(结晶紫)→媒染(碘液)→脱色(酒精)→复染(番红)→镜检(阳紫阴红) 5.培养性状

1)植物病原细菌:多数为死体营养生物,可人工培养,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白色、灰白色或黄色菌落;好氧;

培养基pH:中性偏碱;T:26—30℃,33~40℃停止生长,50℃、lOmin时多数死亡。

2)维管束难养细菌:在人工培养基上难以培养(如木质菌属Xylella)或不能培养(如韧皮杆菌属Liberobacter)

3)植原体:至今还不能人工培养

4)螺原体:需在含有甾醇的培养基上才能生长,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煎蛋形菌落。 6.生长:指细菌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不断地吸收营养物质进行代谢活动,从而使细胞质的量不断增加,体积随之增大的过程。

7.繁殖:指细菌由于细胞分裂而引起个体数目增加的过程。

8.遗传的保守性:指细菌分裂过程中,细菌的遗传物质及基因组也同步分裂,然后均匀地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从而保证了亲代的各种性状能稳定地遗传给后代,经培养基培养好多代都不改变性状的现象。

9.遗传变异包括形态变异、生理变异、致病性变异等

10.表型变异可归结为两种性质不同的变异:突变和通过结合、转化、转导方式 11.细菌的主要类群及所致病害: 1)土壤杆菌属=农杆菌

代表病原菌:根癌土壤杆菌(又称冠瘿病菌),寄主范围极广,可侵害90多科300多种双子叶植物,尤以蔷薇科植物为主,引起桃、苹果、葡萄、月季等根癌病。 2)假单胞菌属

典型种:丁香假单胞菌,寄主范围很广,引起叶斑或坏死症状以及茎秆溃疡,如黄瓜细菌性角斑病。 3)劳尔氏菌属

典型种:青枯菌,寄主范围很广,最感病的是茄科作物。 4)黄单胞菌属

成员:均为植物病原菌,如引起甘蓝黑腐病的野油菜黄单胞菌、水稻白叶枯病的稻黄单胞菌水稻致病变种和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稻黄单胞菌稻生致病变种。 5)欧文氏菌属

重要植物病原菌:解淀粉欧文氏菌,引起梨火疫病,外检病害。 6)果胶杆菌属

会产生大量果胶酶。胡萝卜软腐欧文氏菌,寄主范围广,侵害20多科数百种果蔬和大田作物,引起肉汁或多汁组织的软腐,如十字花科蔬菜软腐病。 7)韧皮部杆菌属

病菌的寄主:主要是柑橘属、金柑属和枳属。另外,草地菟丝子可从柑橘上将病菌传到夹竹

桃科草本植物长春花植株上,引起典型的黄龙病症状。 8)木质部小菌属

已确认病原种:难养木质菌,引起葡萄皮尔氏病、苜蓿矮化病、桃伪果病等。 9)棒形杆菌属

重要病原菌成员:密执安棍形杆菌环腐致病亚种,导致马铃薯环腐病,引起环状维管束组织坏死。

10)链霉菌属

多为土壤习居性微生物,少数侵害植物,如引起马铃薯疮痂病的疮痂链霉菌。 11)螺原体属

重要成员:柑橘螺原体,引起柑橘等植物的僵化病。 12)植原体属,即原来的类菌原体

目前还不能人工培养。常见的植原体病害有桑萎缩病、泡桐丛枝病、枣疯病等。 12.原核生物病害的特点及诊断: 1.症状特点

A. 细菌病害表现坏死、腐烂、萎蔫和瘤肿等症状,变色的较少;有的还有菌脓溢出。 B. 田间症状特点:一是受害组织表面水渍状或油渍状,二是在潮湿条件下,病部有黄褐或乳白色、胶黏、似水珠状的菌脓;三是腐烂型病害患部往往有恶臭味。

C. 植物菌原体病害的症状主要有变色和畸形,包括病株黄化、矮化或矮缩,枝叶丛生,叶片变小,花变叶等。 2.侵染和传播特点

A. 细菌一般通过伤口和自然孔口(如水孔或气孔)侵入寄主植物,主要通过流水(包括雨水、灌溉水等)进行传播。

B. 由于暴风雨能大量增加寄主伤口,有利细菌侵人,而且促进病害的传播,创造有利病害发展的环境,因而往往成为细菌病害流行的一个重要条件。

C. 植物菌原体和寄生维管束的难养细菌往往借助叶蝉等昆虫介体或嫁接、菟丝子才能传播。

3.病原物的观察。

菌原体必须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看清楚。

细菌病害病部徒手切片的喷菌现象。喷菌现象为细菌病害所特有,是区分细菌与真菌、病毒病害的最简便的手段之一。

4.病原物的分离培养和柯赫氏法则验证。 细菌

植原体:尚不能在人工培养基上培养,可通过菟丝子作桥梁接种传染到长春花上进行鉴定,证明其有无侵染性,从而完成柯赫氏法则的诊断程序。

1.病毒:包被在蛋白或脂蛋白保护性衣壳中的核酸分子。 2.病毒区别于其它生物的主要特征:分子寄生物、专性寄生物 3.病毒的特点:

①形体微小,缺乏细胞结构 ②基因组只有一种核酸

③依靠自身的核酸进行复制,但必须依靠寄主的酶和能量系统 ④严格的细胞内专性寄生物

4.多分体基因组:指许多植物病毒的基因组分布于两个或多个核酸链上。

5.多分体病毒:指病毒的基因组分布于两个以上核酸链上,且装配在不同的病毒粒体内。

园艺植物保护学复习资料

1.园艺植物保护学:指以园艺植物为保护对象,应用综合防治的方法,将有害生物的危害控制于经济损害水平之下,确保园艺生产的安全、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应用科学。2.经济损害水平:指造成经济损失的最低发病数量。3.经济阈值:指应该采取防治措施时的发病数量,此时防治可防止发病数量超过经济损害水平,防治费用不高于因病害减轻所获得的收益。4.3R:抗性、残留、再增猖獗5.3致:致畸、致癌、致突变<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4f3dc3ivaf62h60030tu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