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实验探究题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解析】【猜想与假设】标签中钠元素符号的角标是2,故还有可能是碳酸钠溶液,故填:Na2CO3;

Ⅰ、取适量的该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还有可能是碳酸钠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故填: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无色气体的并非只有Na2SO3;

Ⅱ:刘浩认为自己的猜想正确,则是硫酸钠与氯化钡反应产生硫酸钡沉淀,该沉淀不溶于稀硝酸,故填:先产生白色沉淀,加入稀硝酸沉淀不溶解;

Ⅲ:根据本表格提供的信息可以看出,产生的气体通入品红溶液,溶液褪色,说明生成了二氧化硫,故加入氯化钡产生白色沉淀,沉淀等于盐酸反应产生气泡,故填:产生白色沉淀;白色沉淀溶解,有气泡产生;此溶液是Na2SO3; 氯化钡与亚硫酸钠反应产生亚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亚硫酸钡沉淀与盐酸反应产生氯化钡、水和二氧化硫,故填:BaCl2+Na2SO3═BaSO3↓+2NaCl BaSO3+2HCl═BaCl2+SO2↑+H2O.

34. (·昆明)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氧气时,发现制得的气体有刺激性气味,于是

在老师的指导下对该气体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后产生的气体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

1.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产生的气体只以单质形式存在;

2.氯气(Cl2)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能溶于水,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该气体为O2;猜想二:该气体为Cl2;猜想三:该气体为 【实验探究】 序号 实验操作 1 小丽用排水集气法收集A、B两瓶气体,将带火星木条伸入A中;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伸入B中 2 小岚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D两瓶气体,将带火星木条伸入C中,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伸入D中 实验现象 A中带火星木条复燃,B中淀粉碘化钾试纸不变色 C中带火星木条复燃,D中淀粉碘化钾试纸 猜想三成立 实验结论 猜想 成立

【反思与评价】

1.小涛认为小丽的结论不正确,原因是用 。

2.还可用更简便的方法检验Cl2的存在,该方法是 。 【拓展应用】

1.若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后的少量固体,加入足量水溶解,过滤,滤液成紫红色,该现象说明反应还生成了

(填化学式)。

2.MnO2不仅能作催化剂还可以作反应物,实验室通常用MnO2与浓盐酸共热制取Cl2.请完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MnO2+4HCl(浓)△ MnCl2+2 +Cl2↑.

【答案】【猜想与假设】O2和Cl2; 【实验探究】 1. 一 2.变蓝

【反思与评价】1.氯气溶于水了;2.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检验钙气体,如果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证明

是氯气;

【拓展应用】1、KMnO4;2、2H2O

【解析】【猜想与假设】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后产生的气体成分,猜想一:该气体为O2;猜想二:该气体为

Cl2;猜想三:该气体为O2和Cl2; 【实验探究】

1.用排水集气法收集A、B两瓶气体,将带火星木条伸入A中;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伸入B中,A中带火星木条复

燃,说明用氧气产生,B中淀粉碘化钾试纸不变色,说明无氯气,故猜想一成立;

2.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D两瓶气体,将带火星木条伸入C中,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伸入D中,C中带火星木条

复燃,说明用氧气产生,D中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说明有氯气产生,故猜想三成立; 【反思与评价】

1.氯气(Cl2)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能溶于水,小涛认为小丽的结论不正确,原因是:用排水法收集时,氯气溶于

水了;

2.Cl2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检验Cl2的存在的方法是: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检验钙气体,如果湿

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证明是氯气; 【拓展应用】

1.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若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后的少量固体,加入足量水溶解,过滤,滤液成紫

红色,该现象说明反应还生成了KMnO4;

2.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MnO2+4HCl(浓)△MnCl2+2X+Cl2↑,反应物中锰、氧、氢、氯原子个数分别为1、2、4、

4,反应后的生成物中锰、氧、氢、氯原子个数分别为1、0、0、4,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方框中含有4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则每个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的化学式为H2O.

35.(·重庆A))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探究氢气的实验室制法,进行了一系列实验探索。

(1)小组用锌与稀盐酸反应制取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2)为了加快锌与稀盐酸的反应速率,老师提示可向反应物中加入少量硫酸铜固体,为了弄明白速率加快的原因,小组同学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起促进作用的是硫酸根离子 猜想二:起促进作用的是铜离子 猜想三:生成物质起到促进作用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

①小明将硫酸铜换成硫酸钠、发现反应速率几乎没有变化,小明得出猜想_____不正确。

②小明提出将硫酸铜换成氯化铜进一步验证猜想,小刘认为不需要替换试剂,只需通过观察加入硫酸铜固体后的现象就可以验证,该反应的现象为__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此反应发生后反应速率加快依然较明显,小刘得出猜想_____正确。

(3)小王觉得用稀硫酸比用稀盐酸制取的氢气更纯净,原因是____________。

【答案】(1)Zn+2HCl=ZnCl2+H2↑;(2)①一;②有少量红色固体产生,反应速率加快;Zn+2HCl=ZnCl2+H2↑;(3)盐酸具有挥发性,使制取的H2中含有杂质HCl而不纯,硫酸没有挥发性,可以得到纯净的氢气。

【解析】(1)锌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2)①硫酸钠中含有硫酸根离子,加入硫酸钠后反应速率几乎没

有变化,可知起促进作用的不是硫酸根离子,猜想一不正确。②锌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反应中溶液由蓝色变成无色,锌表面出现一层红色物质,根据题干信息“此反应发生后反应速率加快依然较明显”,可知起促进作用的不是铜离子,猜想三正确。(3)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氯化氢气体,使制得的氢气不纯净。

36.(·贵港)某化学兴趣小组学习碱的性质后,到实验室做实验。小明将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溶液后无明显现象,然后

向得到的溶液中滴加C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小杰做的实验和小明一样,但没有出现白色沉淀。他们为了查明原因,查阅资料:① CO2与NaOH反应的产物与反应物的量有关,少量CO2得到Na2CO3,过量CO2得到NaHC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O2+2NaOH = Na2CO3+H2O, Na2CO3+CO2+H2O=2NaHCO3;② Ca(HCO3)2溶于水,溶液呈碱性;③ CaCl2溶液呈中性:④ Na2CO3、NaHCO3溶液都呈碱性,都能与酸反应;⑤ 铝、锌、铁、铜的盐溶液与NaHCO3溶液混合会产生沉淀。

他们对CO2与NaOH溶液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是什么进行探究。

【猜想与假设】猜想①Na2CO3;猜想②NaHCO3;猜想③Na2CO3、NaOH;猜想④ _。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1)取适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实验现象 无明显现象;有气泡产结论 猜想②成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 中,加入适量的CaCl2溶液,振荡;生。 再加入 (2)取适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振荡;过滤,取滤液于另一支试管中,滴加 。 【答案】【猜想与假设】Na2CO3、NaHCO3_ 【实验探究】 稀盐酸 产生白色沉淀; _。 猜想③成立 NaHCO3+HCl=NaCl+H2O

+CO2↑。 先滴加几滴酚酞溶液,再滴加足量的稀盐酸。

【解析】【猜想与假设】CO2与NaOH溶液反应后,溶质的种类与两物质质量的多少有关:若CO2与NaOH恰好完全反应,则反应后只含有Na2CO3一种溶质,即猜想①;若CO2不足,NaOH过量,则反应后含有Na2CO3、NaOH两种溶质,即猜想③:若CO2过量,与NaOH反应后又与反应生成的Na2CO3恰好完全反应,则反应后只含有NaHCO3一种溶质,即猜想②;若CO2不足,不足以将反应生成的Na2CO3完全反应,则反应后含Na2CO3、NaHCO3两种溶质,即猜想④。【实验探究】(1)依据“取适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CaCl2溶液,振荡”,“无明显现象”的实验现象,可推出所取溶液中一定不含“Na2CO3”,据此可排除猜想①、猜想③和猜想④;再依据“有气泡产生”的实验现象,可以逆向推出,(1)中第二步所加入的试剂是一种酸,如稀盐酸或稀硫酸等,则稀盐酸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HCO3+HCl=NaCl+H2O+CO2↑;(2)依据“取适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振荡”,“产生白色沉淀”的实验现象可推出所取溶液中含有“Na2CO3”据此可排除猜想②;取适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振荡,会将溶液中的Na2CO3全部反应掉,其目的是为下一步确定溶质是否含NaOH或NaHCO3鉴定排除Na2CO3的干扰;若猜想③成立,则取滤液于另一支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后出现的现象是:滤液会变红,若此时再滴加足量的稀盐酸,会与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会出现的现象是:红色又会消失,以上实验内容和实验现象是相互印证的,据此还可排除猜想①和猜想④,理由是,若猜想①成立,则取滤液于另一支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后不会出现的“滤液会变红” 的现象;若猜想④成立,则取滤液于另一支试管中,因为碳酸氢钠溶液显碱性,所以滴加酚酞溶液后会出现的“滤液会变红” 的现象,但当滴加足量稀盐酸后,又因为碳酸氢钠能与稀盐酸反应会出现气泡,而不是“红色又消失”的现象。

37.(·来宾) 某兴趣小组做了锌粒与稀硫酸反应的实验后,用浓硫酸代替稀硫酸与锌粒进行实验,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

生。为了验证该气体的成分,该小组通过查阅资料得知:浓硫酸有强氧化性,能与多种物质反应;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可被酸性KMnO4吸收.并进行如下实验:

溶液由无色变红色,又由红色变为无色。

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实验探究题

【解析】【猜想与假设】标签中钠元素符号的角标是2,故还有可能是碳酸钠溶液,故填:Na2CO3;Ⅰ、取适量的该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还有可能是碳酸钠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故填: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无色气体的并非只有Na2SO3;Ⅱ:刘浩认为自己的猜想正确,则是硫酸钠与氯化钡反应产生硫酸钡沉淀,该沉淀不溶于稀硝酸,故填:先产生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4dnkl7mmrr3gyk618jsm0fvam2gysn007cy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