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2020年中考化学热点题型解读:学科综合题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学科综合题

例1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

① ② ③ ④ A.①表示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加入足量的锌粒

B.②表示向一定量稀盐酸和氯化钡的混合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 C.③表示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硫酸

D.④表示将等质量的大理石分别与足量的等体积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 解析 ①中稀硫酸与锌粒发生反应生成氢气,当稀硫酸完全反应后,气体质量不再増大,A正确;②中硝酸银与稀盐酸、氯化钡都发生反应,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氯化银沉淀,一加入硝酸银就有沉淀生成,B错误;③中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pH大于7,随着稀硫酸的加入,碱性逐渐变弱,pH逐渐减小,当恰好完全反应时,pH=7,当稀硫酸过量时,pH<7,C正确;④中粉末状大理石与稀盐酸的接触面积大,反应速率快,充分反应所需要的时间短,但不会改变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D错误。

答案 AC

例2 如图所示,将液体X加入到集气瓶中与固体Y作用,观察到气球逐渐变大,如表中液体X和固体Y的组合,符合题意的是( ) ① ② ③ ④ ⑤ X 稀盐酸 水 水 双氧水 水 Y 铁粉 氢氧化钠 氯化钠 二氧化锰 硝酸铵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⑤

解析 气球变大,说明集气瓶内气压増大,可能集气瓶内温度升高使瓶内气体受热膨胀或固体与液体反应产生气体。①稀盐

酸与铁粉反应生成氢气;②氢氧化钠溶于水温度升高;③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基本不变;④双氧水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氧气;⑤硝酸铵溶于水温度降低。故①②④符合题意。

答案 C

例3 某课外活动中,学生利用下图所示的材料完成探究实验,杠杆已调至平衡。

(1)实验1中,较长时间后,左边铁粉布包下降,是因为铁粉与 发生了反应。将铁粉换成下列物质中的 (填序号),杠杆也会出现相似现象。

A.NaCl B.NaOH C.CaO

(2)实验2中,通入CO2一段时间,右边乒乓球 (填“上升”或“下降”)。再往集气瓶中滴入足量NaOH溶液,杠杆重新平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解析 (1)铁与氧气、水蒸气发生缓慢氧化生成铁锈,质量增加,故较长时间后左边铁粉布包下降;生石灰能与水蒸气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钠具有吸水性,杠杆也会出现相似现象。(2)实验2中,通入CO2一段时间,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左边的乒乓球上升,右边乒乓球下降。再往集气瓶中滴入足量NaOH溶液,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杠杆重新平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

答案 (1)氧气、水蒸气(或O2、H2O) BC (2)下降 CO2+2NaOH═Na2CO3+H2O。 例4 “水循环”、“氧循环”和 “碳循环”是自然界存在的三大重要循环。请结合下图回答问 题:

(1)从物质变化及分子角度看,三种循环中有一种与另外两种在变化上有本质的区别,这种循环主要是由____________的运动引起的。

(2)用学科观点分析碳循环和氧循环,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变化观:每个人都在参与碳、氧循环

B.守恒观:碳、氧循环过程中各元素守恒,其化合价不变

C.平衡观:碳、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 D. 微粒观:绿色植物的作用是使自然界 中的氧原子总数增加

(3)自然界中的碳循环主要是通过二氧化碳来实现的。图中消耗二氧化碳的途径有_________(填数字序号)。近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导致温室效应,因此人类要积极采取措施维持循环体系中二氧化碳的相对平衡。

(4)为解决日益加剧的温室效应,有科学家提出”绿色自由”构想:把CO2含量高的气体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然后再通过化学反应在分解池内放出二氧化碳进入合成塔,在合成塔内300℃、200kPa和催化剂条件下使之变为甲醇(CH3OH)和水。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三种循环中碳循环和氧循环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而水循环为物理变化,水循环中无论水分蒸发还是水蒸气凝结都是由水分子运动引起的。(2)碳循环和氧循环中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的主要途径是光合作用,氧气转化为二氧化碳的一个途径是

人和动植物的呼吸,A正确;氧循环过程中,氧元素的化合价有从?2价到0价的转变,B错误;人和动植物的呼吸,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燃烧都会产生二氧化碳,而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却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因此,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氧气的含量是相对稳定的,C正确;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中氧原子的总数是不会发生改变的,D错误。(3)消耗二氧化碳的途径有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及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体中。(4)根据题意可知,二氧化碳和氢气在300℃、200kPa和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甲醇和水。

答案 (1)水分子 (2)AC (3)①⑥ (4)3H2+CO2

CH3OH+H2O

例5 在我省中小学开展“三色文化”的教育活动中,某校组织学生进行了系列研学旅行。(1)“古色文化”之旅;观乐平古戏台,传中华戏文化。古戏台上木雕人物栩栩如生,木材雕刻发生了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建造古戏台时,把埋入地下的一部分木头表面稍稍烤焦成木炭,所利用的碳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红色文化”之旅,再上井冈山,重走红军路。同学们穿上棉质红军服,吃红米饭,喝南瓜粥,休验红军生活。棉布属于___________ (“天然纤维”或“合成纤维”),米饭富含的营养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绿色文化”之旅,参观废水处理,增强环保意识,下图是某工厂对甲,乙两车间排放的废水处理过程的示意图。(提示:除图示离子外,其他离子忽略不计)

①甲车间废水的pH___________(填‘<”,“=”“>”)7;

②根据图分析,乙车间废水中所含离子可能是___________ (填序号)。 A.Fe3+、NH4+、 NO3-、Cl- B.H+、Cu2+、SO42-、Cl- C. Mg2+、Na+、SO42-、NO3-

解析 (1)木材雕刻只是木材形状发生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埋入地下的木头稍稍焦将其变为木炭,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不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可使木头不容易腐烂。(2)棉布是利用天然棉纤维制成的,属于天然纤维;米饭富含淀粉,

淀粉属于糖类。(3)①甲车间废水中含有OH,溶液星碱性,pH大于7。②A项中Fe3+与OH--

结合成Fe(OH)3沉淀,NH4+与OH结合成氨水,充分反应后溶液中主要含有Ba2+、K+、----

NO3、Cl四种离子,A错误;B项中H+和OH结合成水,Cu2+与OH结合成Cu(OH)2沉

--

淀,SO42与Ba2+结合成BaSO4沉淀,反应后溶液中含有K+、Cl两种离子,B正确;C中

--

Mg2+和OH结合成 Mg(OH)2沉淀,SO42与Ba2+结合成BaSO4沉淀,反应后溶液中含有Na+、

NO3、K+三种离子,C错误。

答案 (1)物理 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或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 (2)天然纤维 糖类 (3)①> ②B

跟踪训练

1. “中国诗词大会”正在中央电视台热播,诗词是中华民族灿烂的瑰宝。下列诗词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

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C.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2.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A.金属活动性顺序:

B.溶液的pH:

C.地壳中的元素含量:

D.气体的密度:

答案 1.A 2.A

)

2020年中考化学热点题型解读:学科综合题

学科综合题例1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①②③④A.①表示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加入足量的锌粒B.②表示向一定量稀盐酸和氯化钡的混合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C.③表示向一定量的氢氧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4dnda8m5nm7d82u9zjlx7yogl1itcy00inp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