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讲解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关于商品在流通过程中的价值形态变化,即商品内在的价值通过交换过程,最初由商品形态,转化为货币形态,再由货币形态转化为商品形态,已经有所说明。以后在第二卷里关于资本的循环和周转,更是以资本的形态转化论的原理来深刻论述,说明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到商品资本的形态变化。在第三卷里关于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以及剩余价值的具体形式再转化为企业利润、商业利润、利息和地租等等,更是形态转化论的重要例子。正因为这样,《资本论》的理论,才能无可疑议地阐明这些经济范畴的一般的内在实质和它的具体的特殊形式之间的辩证关系,而《资本论》的体系也才能完整无缺,成为统一的有机体。

(3)《资本论》的结构

关于《资本论》结构问题,可以概分为狭义的结构和广义的结构二种。

《资本论》本身.虽然共有三卷之多,但其阐述的内容.皆属于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而不涉及其他,所以它的体系结构,属于狭义的范围。

此外另一种结构除了现行的《资本论》三卷之外,还包括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发展史部分,也就是包括剩余价值学说史,这就使《资本论》的全书结构较广。马克思关于《资本论》著作的原计划,

就是如此。 后来, 末完成这个计划,只有第一和第二卷关于阐述经济原理部分是以《资本论》的书名出版,而论述剩余价值学说史部分的原稿,由考茨基编辑以〈剩余价值学说史》的书名单独出版。虽然如此,但在论述关于《资本论》结构问题时,仍然应将它合并在总的《资本论》结构之中,才与马克思著作《资本论》的原意相一致。

现行《资本论》全篇三卷的全部体系是:第一卷论述“资本的生产过程”,实际上是从资本主义的直接生产过程,探讨剩余价值的生产;第二卷分析“资本的流通过程”,中心是从资本的循环、资本的周转,以及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的过程,考察剩余价值的实现;第三卷研究“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则是在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基础上,论述剩余价值转化为产业利润、商业利润、利息和地租等具体形态,在产业资本家,商业资本家,借贷资本家和地主等剥削阶级之间进行分配的问题。 至于广义的《资本论》,除上述《资本论》三卷外,还包括它的第四卷,标题《是剩余价值理论》,又名《剩余价值学说史》,其内容是围绕着剩余价值学说史,对十七世纪中叶以后各派资产阶级经济理论进行分析和批判,从而论述了剩余价值学说的理论体系的建立过程和发展历史,因而它形成为剩余价值理论的“历史部分”。现在这一卷按照原来手稿,改编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分为三册出版。第一册介绍和批判李嘉图以前的政治经济学说;第二册分析和批判李嘉图学说体系;第三册主要

说明李嘉图学派的瓦解过程和批判庸俗经济学的反动谬论。

总论 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研究 《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版序 第一章 《资本论》第一卷、第四货币转化为资本、第十七章劳动力的价值和价格转化为工资 《资本论》第一卷、第二十二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第二十三章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 《资本论》第一卷、第二十四章所谓原始积累 第三卷第一章 《资本论》第三卷、第二、第九、第十、第十六章 《资本论》第三卷、第十七、第二十三、第二十七、三十七章 《资本论》第三卷、第三十九、第四十、第四十五、第四十八章

《资本论》第一卷重点问题 一、商品的价值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的统一体。而价值则是商品的本质因素,因此,研究商品要看望研究商品的价值。商品的价值具有质和量两个方面的规定性。

从质上看,商品的价值不是由使用价值即商品的效用决定的,或由机器、生产资料等资本创造的。劳动者的抽象劳动,是形成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这种劳动,不是正在进行的劳动,而是已过去的劳动,它物化在商品里,凝结在—定的物体中。商品价值所体现的,就是在商品与商品交换中所体现的劳动与劳动的交换关系。所以价值不是物,而是凝结在—定物体内的抽象社会劳动,它表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商品的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它是在一定社会条件下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

从量上看,既然价值的实体是劳动,因而价值量就表现为一定的劳动时间。但是,商品价值不能由个别劳动时间来决定,而只能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如果生产某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变,这种商品的价值量也不变。但是,生产某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会随着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如果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生产单位商品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会减少,反之亦然,因此,商品的价值量和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量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力成反比。

二、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商品的二因素来源于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

古典政治经济学虽然也曾把价值归结为劳动,但由于他们弄不清劳动具有二重性,所以不能把劳动价值论贯彻到底;马克思指出;“经济学家们毫无例外地都忽略了这样一个简单的事实;既然商品有二重性;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那末,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也必然具有二重性,而象斯密、李嘉图等人那样只是单纯地分析劳动,就必然处处部碰到不能解释的现象。实际上,这就是批判地理解问题的全部秘密”(《马克思思格斯<资本论>书信集》第250页)。

劳动二重性学说是马克思第一次批判地论证的,它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只有掌握劳动二重性学说,才能正确理解商品的二因素,才能正确分析价值实体、价值量、价值形式和价值的本质,才能建立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同时,掌握劳动二重性原理,又是分析剩余价值生产的前提。不了解劳动二重性,就无法区分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不能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也就不能科学地说明剩余价值的来源和本质。如果不理解劳动二重性,不能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那么,对资本有机构成、资本积累、社会资本再生产、平均利润、地租等一系列问题。也都不能正确理解。

马克思也正是在劳动二重性学说的基础上,第一次解决了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所不能解决的问题,完成了政治经济学的彻底革命,创立了完整、科学和革命的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

三、商品不是物,而是被物的外壳掩盖着的社会生产关系

在商品生产条件下,商品生产者之间的人与人的关系,被蒙上物的外衣,表现为物与物即商品与商品之间的关系。由于生产关系的物化,使商品具有神秘性,从而产生了对商品的好感,即商品拜物教。马克思通过分析商品拜物教的性质,透过物的外壳揭示了商品价值的社会性和历史性,从而说明商品不是物,而是披物的外壳掩盖着的社会生产关系,商品价值所体现的社会生产关系,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价段的产物,不是永恒的,是一个历史范畴。

四、货币的起源和本质

货币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交换过程的矛盾发展必然产生货币。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决定了商品交换的必然性。只有通过交换,私人劳动得到社会承认,实现为社会劳动,价值才得以实现。当商品转到购买者手中,商品的使用价值才进入消费过程,使用价值才能实现。 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表现为交换过程的矛盾。在交换的长期发展过程中,随着价值形式的不断发展,为解决商品交换中的矛盾,就要求在众多商品中确定一种商品作为一般等价

物,使一切商品部同一般等价物发生关系,并用它来表现自己的价值。而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就是货币。

货币作为商品,它具有一般商品的使用价值,又具有作为货币的特殊使用价值,即起一般等价物作用。货币这种特殊的使用价值就是货币的本质。

五、劳动力商品的买卖,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关键

资本最初表现为一定数量的货币,但货币并不是资本,作为货币的贷币和作为资本的货币有着本质区别。在商品流通中,货币只是充当交换的媒介,而资本流通的结果则是价值增殖,即得到了剩余价值。因此,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但是,剩余价值不会在流通中产生,即无论是等价交换或不等价交换,都不能说明整个资本家阶级如何获得剩余价值,因此资本总公式和等价交换的价值规律发生了矛盾。 剩余价值不能在流通中产生但又不能离开流通。因为在流通以外,:商品生产者只是和自己的产品发生关系,因而商品生产者不能靠剥削自己得到剩余价值。 既然剩余价值不能在流通中产生,又不能离开流通而产生,那么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唯一办法,就是货币所有者必须购买到一种商品,这种商品具有特殊的使用价值,它的使用,不但是价值的源泉,而且能创造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这种特殊商品只能是劳动力。因此,劳动力商品的买卖,就成为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关键。

六、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劳动力就是人的劳动能力。劳动力只有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才能成为商品:第一,劳动力的所有者是自由的人,不存在对他人的人身依附关系,从而可以把自己的劳动力当做商品出卖结他人。第二,劳动者没有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只能靠出卖劳动力为生。 劳动力商品和其它商品一样,也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就是劳动,它是价值的源泉,这是劳动力商品的突出特点。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也和其它商品一样,是由生产和再生产它所必要的劳动时间决定的。劳动力存在于活的人体中,因此生产劳动力的劳动时间就可以化为生产这些生活资料的劳动时间。它包括三个方面的支出:第一、维持劳动者本人生活的费用。第二,劳动者养活家庭和子女的费用。第三,劳动者一定的教育费用。

七、价值增殖过程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本质特征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作为资本主义劳动过程,它生产了一定使用价值。但是资本家从事经营的目的,不是为了生产使用价值,也不仅仅是为了获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讲解

关于商品在流通过程中的价值形态变化,即商品内在的价值通过交换过程,最初由商品形态,转化为货币形态,再由货币形态转化为商品形态,已经有所说明。以后在第二卷里关于资本的循环和周转,更是以资本的形态转化论的原理来深刻论述,说明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到商品资本的形态变化。在第三卷里关于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以及剩余价值的具体形式再转化为企业利润、商业利润、利息和地租等等,更是形态转化论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4dmi29twkh8mqar1rud16ehs64cxfu011xl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