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陶渊明的作文初三优秀作文集锦
700字
我心目中的陶渊明就是隐士。是一个指引道路的明灯,也是激励“千里马”的“伯乐”!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初三年级有关陶渊明的作文,希望你们可以喜欢哦。 有关陶渊明的作文1
紫烟袅袅的重山之中,你伴山而坐,挟水相游,品一盏淡茶,酌一壶薄酒,诵读诗书,舞文弄墨,好不逍遥自在!我也愿身着一袭灰袍,拂袖,席地而坐,手执一纸折扇,与你共赏旷世之美。 你一脸凝重,我无法猜测你的心思,只待你婉婉道来。殊不知,原来你也早日丧父,那9年缺失的父爱该用什么来补偿?身为长兄,你的肩是否还稚嫩?而这样的环境是否是造就你坚韧与乐观的原因呢?可却会不会也造就了你的坎坷人生?
人生的苦亦或浅薄,却比不上追梦之路上的重重叠嶂。 “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少年时期的你已胸怀大志,杂诗之中你的心思已开诚布公,可再厉害的黑马没有伯乐,亦是徒劳,你或许会对这个世界的现实感到悲痛,因为出生庶族,受人
轻视,你的“大济苍生”之梦也随即而破,无数的芝麻绿豆官,在你眼里犹如过往的烟尘,更是那么多渺小,你在这条成官之路上无数次碰壁,你在最后选择了一条更为“稀罕”的小径,你选择了放弃,归隐田园。
“寝迹衡门下,邈与世相绝。顾盼莫谁知,荆扉昼常闭。”关上门窗,你放声高吟,你讽刺桓玄在建康公开篡夺了皇帝的位置,改国为楚,把安帝幽禁在浔阳。你对桓玄称帝之事,不屑一谈。其次他的《饮酒》二十首以“醉人”的语态或指责是非颠倒、毁誉雷同的上流社会;或揭露世俗的腐朽黑暗;或反映仕途的险恶;或表现诗人退出官场后怡然陶醉的心情;或表现诗人在困顿中的牢骚不平。再者陶渊明的田园诗数量最多,成就最高。这类诗充分表现了诗人鄙夷功名利禄的高远志趣和守志不阿的高尚节操;充分表现了诗人对黑暗官场的极端憎恶和彻底决裂;充分表现了诗人对淳朴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劳动的认识和对劳动人民的友好感情;充分表现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向往。
这么多古诗与事迹都体现了陶渊明对现实的批判,更敢于批判皇帝,更可见他的勇,而这勇应是苦与悲的结晶。
人生短暂,若不能珍惜,做有意义的事,则浪费得可惜,可这一生的苦,一生的悲,也让这名字深深烙在人们的心里,而那勇却令人深深感到震撼,苦与悲经过烈火的历练终究也成就了一代“诗神”。
有关陶渊明的作文2
陶渊明是位隐士,也有人称其为逃避者,逃避乱世,乱政。 陶渊明的一生,五任五隐。五任是为了养家糊口,五隐是为了自洁。当时官场混乱,陶渊明力求洁身自好,已委实不易,当无法在官场坚求内心时,他心一狠决心隐居。
对于当时的政局,陶渊明起初绝不是持一种事不关己的态度,他曾力行改革,哪怕只是在他管理的小小的县城。从他的《桃花源记》中也能看出他对世况的叹惋,我甚至敢说他有想过变法维新。可光从他在县城执行的来看——改革触动了地主官僚得利益而被迫停止——这似乎不可能实现。如果他坚持变法,那么等待他的是什么?是被掌权者迫害,是被卷入棋局,从此堕落成和别人一样的毫无尊严。退一万步讲就算真的给他变法的机会,他是否能有把握,是否具有足够的吸引力吸引到国民的支持,是否有能力去做好以后的种种而不使国家再度混乱?这样挨个的排除,他成功的几率几乎为零。
在是否应该选择这条不归路时,他做了一个理性的决定:放弃几乎无法实现的愿望,同时又能保住尊严,那就是隐居;如果我没有能力与胜算,那我就在个人底线之上求自保。这是理性的选择,这是认清了自我,只有当他分析明白了自己,算好了代价与回馈,才能掌握自己的人生。
论陶渊明的作文初三优秀作文集锦700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