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结合课程学习,谈谈如何分析语境和语用?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一、浅谈语文教学中的 “ 语境 ”

语文老师在日常教学中,一定要对学生反复进行语言训练,让学生明确语感的锐敏,不能单从文字上揣摩,而要把文字放到特定的语境中去理解,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及运用语言的能力。

何谓语境?简言之,就是语言环境。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语境是指语言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以及个人的语言风格、方言基础、生活经验、知识水平、文化素养等的综合。狭义的语境,即 “ 语义场 ” ,指一个语言成分出现的 “ 上下文 ” 和 “ 前言后语 ” ,对确定语义起着最直接的现实作用。

我们要求学生在阅读中理解的语境意义,主要是指狭义的语境。狭义的语境意义有两种,一是语言文字直接表达出来的意义,叫语表意义;一是通过语言文字的背后或字里行间传达出来的深层意义,叫隐含意义。

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理解语境的隐含意义呢?这就涉及到语感问题。语感,即是对语言文字的感知领悟力。语感强,则领悟能力强;语感弱,则领悟能力弱。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呢?

首先,是指导学生朗读、吟诵。学语言一要多读,二要熟读。比较二者,熟读背诵又为先。其次,叶圣陶老先生强调语感要从生活中体验。叶老先生举过这样一个例子:一个人从事劳动,末了说那个人 “ 感到了健康的疲倦 ” ,这是很生动很实感的说法。但语感欠敏锐的人就不觉得这个说法的有味。疲倦为什么加上 “ 健康的 ” 这个形容词呢?疲倦还有健康和不健康之分?另外一位读者却认为,劳动后的疲倦确然与一味懒散所感到的疲倦不同,前者虽然疲倦但有快感,后者却使四肢百骸都像消融了那样。看到作者写到 “ 健康的疲倦 ” ,不由得拍手称赏,认为这个词用得真有分寸。因而,叶老先生得出结论 “ 不了解一个字一个辞的意义和情味,单靠翻查字典、辞典是不够的。必须在日常生活中随时留意,得到真实的试验,对于语言文字才会有正确丰富的了解力,换句话说,对于语言文字才会有灵敏的领悟力。 ”

由此可见,只有确立了语感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应有地位,才可为语文教学的科学化和高效率找到正确的突破口。因而语文老师在日常教学中,一定要对学生反

复进行语言训练,让学生明确语感的锐敏,不能单从文字上揣摩,而要把文字放到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去理解,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及运用语言的能力。 二、谈谈小学语文课堂语用教学的几种方式

语文课程的首要而核心的目标是“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也就是说要突出“语用教学”。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进行语用教学呢?作为一名小 学语文教师 , 将 围绕“读、惑、析、仿、创”五个字进行分析和探讨: 1、加强一个“读”字

我国有句话叫作“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一句话道出了阅读对于语言运用的重要性。语言的运用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养成的,需要长期的阅读积累,原因就在于“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只有通过不断的阅读,才能逐步加深对词义、句义的理解,才能掌握各种修辞的妙处,才能真正感受文章的美感,才能识透语境,掌握语言文字运用的妙处。我在教学中,一直非常重视阅读教学,引导学生在大量的阅读中,体味语言的运用。如在学习《桂林山水》一课时,在讲课前让学生通读全文,通过阅读,加上优美的课件画面,学生完全被作者笔下的桂林山水所吸引,被作者优美的语句所吸引,然后让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找出自己比较喜欢的句子,结果有的同学喜欢课文中描写山的句子“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有的同学喜欢课文中描写水的句子“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也有的同学喜欢课文最后一句“溪水轻轻拍着竹筏 , 青山徐徐从两边退去 , 人们会有一种入诗入画的感觉。”通过阅读学生体味到了语言的魅力,无形中学习了用语言描写山水的方法。 2、解除一个“惑”字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教师,在从事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必须以学生为主体,认真了解冰洁大学生的疑惑,如此才能真正帮助学生掌握语言文字的运用,实现语用教学。因此,作为教师,一定要倾听学生的疑问。在教学中,教师总是会提前布置学生课前预习,然后每个人都要提出课文中无法理解和掌握的问题,在讲课前进

行汇总,在课堂上统一进行解决。比如在学习《日月潭》一课时,老师让同学们通过预习,提出问题,有的同学说:“老师,‘潭’跟‘湖’有什么区别呢?”老师就告诉他:湖是指积水的大泊 , 潭是指深水坑 , 另外湖是指由河流的泥沙淤积而形成的水域 , 潭应该是由于水流的直接冲击形成的。从而引导学生掌握了这两个字的使用范围。

3、强调一个“析”字

中国汉语文化博大精深,语言文字的运用,有着很深的奥妙,一句话为什么这样说?好在哪,为什么不能换一种说法,不好在哪?,一句诗为什么要用着一个字,为什么不能换一个字。作为教师,一定要在课堂上进行分析,帮助学生在语境中掌握语言文字的运用。在教学中,教师要经常带领学生分析文章或诗词中词句的运用,引导学生感受坐着的语言运用的不俗之处。比如在教授《暮江吟》时,老师问学生:“谁能找一个字,代替‘一道残阳铺水中’的‘铺’字啊,有的同学说“照”字,有的同学说“洒”字,有的同学说“映”字,教师然后又引导学生说“你们觉得用哪个字好?”,学生都不约而同说“铺”字,老师告诉学生:“对,诗中说道是‘残阳’,因此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确象“铺”在江上,很形象,所以在写作时,我们也应该结合不同的语境进行用词”。通过引领学生分析,让学生感受到诗歌的美之所在。 4、引导一个“仿”字

古今中外,很多作家的经历告诉我们:写作可以模仿,如李白仿崔颢的《黄鹤楼》而写出了名诗《登金陵凤凰台》。鲁迅的《狂人日记》模仿果戈理的《狂人日记》,这都是人所共知的事实。对于小学生而言,正是语文打功底的时候,作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模仿课本中精彩的语句,模仿作者的表现手法,引导学生在模仿中进行遣词造句,提升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比如在学习《匆匆》一课时,课文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如将逝去的日子比作针尖上的一滴水;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整篇课文非常优美,真正将“流失的时光”写活了。在课堂上,我带领学生充分感悟课文的语言之美,朗读背诵课文段落,分析各种修辞手法,然后给学生留下了课外作业,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中优美句段,模仿句段,描写自己曾经生活中时间怎样一点一滴的溜走的情形,结果很多学生通过模仿,运用修辞手法,写出了不错的散文。

5、尝试一个“创”字

模仿虽然可以给学生一个标准,一个指导,但是语用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模仿,语用教学最终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灵活恰当的运用语言和文字,也就是说要突破模仿的局限,进行语言文字应用的创新。很多知名的作家,虽然一开是从模仿起步,但是最终他们之所以成为“大家”,因为他们最终有了自己独树一帜的语言风格,因此,教师在语用教学中,在引导学生掌握一些语用的基本知识后,完全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尝试去创作,在创造中进行对比,进行分析,提升学生对于词句的认识和把握。如在教授《只有一个地球》一课时,我引导学生熟读课文,并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分析作者如何说明地球的唯一和重要。然后给学生布置作业,希望学生同样用“只有一个地球”作标题,写作一篇作文,作文可以涉及任何题材,大胆想象。结果有的同学从环境保护出发,在文章中写到“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应该注意环境卫生,将她打扮得漂漂亮亮”,也有的同学从人类和平出发,写到“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应该避免战争,保卫和平”,通过创作,让学生们认识到了,同样一个作文标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阐释和写作。

引导和帮助学生掌握语言文字的应用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在教学中积极地去思考、去探索、去总结语用教学的方式和方法。

结合课程学习,谈谈如何分析语境和语用?

一、浅谈语文教学中的“语境”语文老师在日常教学中,一定要对学生反复进行语言训练,让学生明确语感的锐敏,不能单从文字上揣摩,而要把文字放到特定的语境中去理解,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及运用语言的能力。何谓语境?简言之,就是语言环境。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语境是指语言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以及个人的语言风格、方言基础、生活经验、知识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4bbm38cvpi7dd7d92wae4uc568cqjj01a13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