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中药保留灌肠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应用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DOC格式论文,方便您的复制修改删减

中药保留灌肠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

床应用

(作者:__________ 单位: ___________ 邮编: ____________ )

【关键词】中药灌肠溃疡性结肠炎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生活习惯的改变,环 境的变化,以及诊断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率逐 年增高,这种病在欧美国家非常多见,近年来统计的结果几乎比

20

世纪末要增加1倍。成为肛肠科的常见疑难病。大量文献证明中药保 留灌肠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有显著的疗效,有利于防止复发和控制病 情的发展,使病情缓解直至康复。现将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8 年1月至2010年9月我科共收治溃疡性结肠炎患者 48 例, 年龄在20-50岁,其中女27例,男21例,均有稀便、不成形、伴有 粘液,日行4-8次,伴有消瘦,出现上述症状2个月以上前来就诊, 通过结肠镜检查确诊。 1.2

临床表现

DOC格式论文,方便您的复制修改删减

主要表现局限于结肠粘膜及粘膜下层的炎症过程。 病得多位于乙

状结肠和直肠,也可延伸至降结肠,甚至整个结肠,病理漫长,常反 复发作。本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多见于

20~40岁,也可见于儿童

和老年,男女发病率差别不明显。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尚未完全清楚, 目前认为本病发病主要由于免疫机制异常, 细胞、体液免疫反应均参 与,并与遗传因素有关。感染和精神因素可能参与发病。主要临床表 现是腹泻、大便有粘液脓血、腹痛及里急后重和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 可有关节、皮肤、眼、口及肝胆等肠外表现 1.3

治疗方法及结果

1.3.1 中药临床上采取清热解毒,凉血止泻的中药汤剂保留灌肠,

使药液直接通过肠壁吸收发挥药效。 方中青黛凉血解毒;秦皮清热燥 湿、涩肠止泻;黄连清热止泻,它含有多种生物碱,具有广谱抗菌作 用;白及可使血白细胞凝集,形成人工血栓,消肿生肌,利于溃疡面 的修复;白头翁对肠粘膜有收敛、止血作用;三七能缩短凝血时间, 使血小板增多而起止血作用;五味子提咼肾上腺皮质功能,提咼机体 抗炎抗病毒的应激反应。以上诸药合用具有清热解毒,止泻生肌之功 效。灌肠药用:青黛5g,秦皮、黄连、白及、白头翁各 5g,五味子15g。上药用文火浓煎成100ml药汁备用。

1.3.2

方法:上述中药100ml每日1次,连用4周。每晚睡

15g,三七

前排空大便后,取药液100ml灌肠前将药液温热约38°~ 40°,灌肠 时

DOC格式论文,方便您的复制修改删减

嘱其左侧卧位,润滑并插入肛管,连接输液瓶装有灌肠液的输液管, 缓慢注入药液,注入后令患者尽量抬高臀部,灌肠体位:直肠、乙状结 肠、降结肠病变取左侧卧位30min,横结肠、右半结肠、全结肠病变, 取左侧卧位,右侧卧位各 30min。经肛门注入肠腔,保留时间不短于 30-90min,每30天复查1次结肠镜,为1疗程。

1.3.2 疗效判定经过2个疗程以上的治疗,症状消失,结肠镜检 查溃疡病灶缩小50%以上或渍疡愈合,糜烂面消失,粘膜光滑,色泽正 常,血管走行清晰,大便日行1-2次。 2 讨论及预防

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特点和病理基础,我们选用中药溶液保 留

2.1

灌肠法。给药途径包括外周途径和肝脏途径 ,外周途径可有肌肉注 射、舌下给药或外周静脉给药等,药物首先向各组织器官分布,首次循 经全身时,仅有30%通过肝脏。肝脏途径包括口服,经脾静脉、门静脉 给药等。直肠给药途径笔者认为其归于外周途径。所以中药保留灌肠, 药物吸收利用率更高,疗效更好。灌肠时要采取正确体位并保持一定 时间,使药物同病变部位充分接触,以维持肠腔药物浓度及肠粘膜细 胞内药物浓度,以达最大生物利用度,通过渗透扩散达到止血生肌,调 节肠道功能,修复病理损伤之目的,收到抗炎、祛腐生肌的疗效。保留 灌肠除了强调体位与时间外,还应注意中药的煎制及灌肠时药液温度 使药物在肠腔内保留一定的时间,得以充分吸收,这样才能提高疗效。 2.2

由于此病原因不清,长期反复发作,往往使人感到心理负担

中药保留灌肠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应用

DOC格式论文,方便您的复制修改删减中药保留灌肠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应用(作者: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邮编:____________)【关键词】中药灌肠溃疡性结肠炎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生活习惯的改变,环境的变化,以及诊断技术的不断进步,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4a0fc5dfx66gjog0oh073pit886azp004u7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