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形势与政策论文中日关系的回顾与展望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形势与政策教育结业论文

中日关系的回顾与展望

姓名:

班级: 学号:

时间:

【内容摘要】日本是中国的东邻,位于太平洋西岸,是一个由东北向西南延伸的弧形岛国。中日之间的交往有着悠久的历史,中日自古至今透着密切的联系。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中日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深化,取得了重大成就。但中日关系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也遇到过波折。中日关系在经历中国改革开放之初的“蜜月期” 、冷战后的“摩擦期”之后,。正在步入构筑“战略互惠关系”的新阶段。发展两国关系的经验教训,对中日两国来说都是非常有意义的。

关键词:弧形岛国、联系、交流、变化、解决、中日合作、关系。

一、古代,中日友好源远流长

在古代,日本深受先进中国文化的影响。

据日本的考古资料证实,秦汉时期,中国的水稻及其耕作方法,铁器、青铜 器及其冶炼铸造技术等陆续传到日本,这是中日之间历史上最早期的经济文化交 流。 据中国文献记载, 大致在公元前后 (西汉末东汉初)中日交往逐渐发展起来。 《后汉书》载,公元 57 年日本曾遣使到中国通好,汉光武帝“赐以印绶” 。

宋元明清时期,中日两国的经济文化交往仍十分密切。从北宋末年起,两国 关系走向正常化,相互往来日趋频繁,经济文化交流十分活跃。从明末到清朝前期,日本德川幕府统治时期,对外实行锁国政策,但中日之间的交往仍然十分频繁。

从以上可以看出,中日两国自古以来就是友好邻邦,虽然其间也出现了元朝统治者的侵日和日本丰臣秀吉的侵朝等有损两国关系的事件发生,但毕竟时间不 长,影响不大,中日之间的友好交往一直是两国关系的主流。

二、近代,日本崛起加紧对华侵略

近代,日本通过推翻幕府维新自强等手段在明治维新后,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 的道路并在政府的扶植下,很快产生垄断,19 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过渡到帝 国主义阶段。从而迅速崛起。但日本是一个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基础十分 薄弱,又缺乏资本的原始积累,且国内市场狭小,资源贫乏,而资本主义的发展 却需要广阔的市场、资金和资源。为此,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的明治天皇政权, 只有从对外扩张中寻找出路。 军部则是日本帝国主义对外发动战争的主要推动者。 1874 年,日本发动侵略中国台湾的战争,迫使清王朝与之签订屈辱的《北

京条约》,以五十万两白银的赔款作为日军退出台湾的条件。此后,日本逐渐形成以 “征韩侵华”为核心的大陆政策。1876 年强迫朝鲜订立《江华条约》 ,攫取治外法权和领事裁判权等。1894 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强迫清王朝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规定割占中国台湾、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赔款白银二亿两及 开埠通商等特权,这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和半殖民地化。1900 年日本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4 年在美国支持下,日本发动日俄战争,大大扩展了日本在中国东北的势力范围。1910 年日本正式侵吞朝鲜,把朝鲜沦为日本的殖民地。从此,日本帝国主义走上了与欧美列强争夺世界霸权,首先是侵略中国称 霸亚洲的军国主义道路。1927 年,日本军阀炮制了臭名昭著的“田中奏折” ,扬言: “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 。1931 年 9月18日日本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第二年扶植了以清废帝溥仪为傀儡的伪“满洲国” ,把中国东北变成了日本的殖民地。此后日本侵华步步深入,终于在 1937 年 7 月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了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许多国家,并向太平洋扩张,与德意法西斯沆瀣一气,企图重新瓜分世界,与全世界人民为敌,在中国人民、亚洲各国人民及全世界人民的联合打击下,1945年8月 15 日宣布无条件投降。近代日本对亚洲各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

三、二战后,中日关系在曲折中发展

二战后至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日关系并未受到重视并且中日之间处于冷战 状态.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中日关系逐渐走上正常化的道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中日关系既有发展又有曲折。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日关系因历史的和现实的原因,中日两国的共同发 展存在重重障碍。在中国看来,中日经济相互依赖日益加深的同时,政治摩擦和感情冲突也呈 现上升之势。日本长期否认或美化对华侵略历史,在台湾问题上违反一个中国原则,日美同盟威胁中国安全,日本对中国钓鱼岛主权及其周边海域权益有觊觎之心、以及与中国在经贸和经济合作领域存在摩擦等等。其中,历史问题和台湾问题始终是中日之间最敏感的问题。每隔一段时间,日本部分右翼势力便极力推动其政府在台湾问题或历史问题上制造事端,中国政府不得不作出应有的反应。那些不甚了解历史真相、不懂得其侵略历史严重性的日本新生代领导人对右翼势力 缺乏识别能力, 自己又缺乏对历

史的反省,还误以为亚洲各国揪住历史问题不放,甚至认为这些国家在打“历史牌”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日本在历史问题,台湾问题和钓鱼岛问题上接连作出的一系列举动,把中日关系推入了低谷。这些都大大地影响着中日关系的正常发展。

四、目前中日面临的问题

中日战略互惠关系的建立需要以双方的战略互信为基础。中国与日本作为近 邻不能不打交道,两国的自身发展都需要稳定的周边关系。中日之间日益紧密的 经济联系并没有带动战略互信的加深,这既是近年双边关系的新特点,也是新问 题。虽然外交上的突发事件不可能消除长期以来已经建构的双边经济关系,但一 定会伤害或阻碍关系的正常发展。

(一)2010 年 8 月的安保恳谈会报告和 12 月出台的日本新防卫大纲及其中期防卫计划都充分显示出,防范中国是其最为核心的内容。日本的战略疑虑不仅对 双方关系的稳定带来极大的负面作用, 也证明日本并不相信中国的和平发展目标 能够实现。日本对华心态的变化导致其外交决策心理环境的变化。 2010 年 9 月围绕钓鱼岛(日本称“尖阁列岛” )中日双方之间引发近年来最大的外交争端。中日围绕该岛确实存在长期争议,但是迄今为止双方都采取了克制的态度予以搁置,该岛的实际控制权目前在日方,中国(包括台湾)渔船即使进入该海域,日方也一般采取驱离手段。但是这次做法与往常截然不同,因为拘留了船长,并声称依照其国内法律予以审理。虽然目前该船船长已经被释放,日趋紧张的事态有所缓和,但是如果细心观察,可以看出本次事件有其远因和近因,并非是单纯的“偶发事件” 。

(二)中日关系的背后确因日美同盟关系的存在而受到美国因素的影响,但是, 尽管日本将本国外交的基点与日美同盟关系画上了等号,但是,美日同盟关系却 并不等同于美国外交的全部。在中日关系的背后也同样存在着中美关系的因素, 而后冷战时代的中美关系虽然是冲突与合作并存,但应该说合作还是中美之间的 主流。因此,中日关系并不等同于中国与日美同盟的关系,中美关系也不可能等 同于中国与美日同盟的关系。在这一点上,日本领导人确实出现了误判。 (三)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和关东一带发生 9.0 级大地震,随后发生海啸。大地震动,海啸翻滚,日本灾区成为一片废墟。伤亡人员救助上不是日本

当 前最需解决的问题,福岛核电站的爆炸和核燃料泄露才是政府的心头之患。这也 会对两国的经济都有很大的影响

五、对中日关系的展望

首先,必须从根本上回顾和展望中日两国的交往历史,编制两国人民世代 友好宣言书。中日两国正常关系,是建立在中国人民同情和理解日本人民,并要 求日本政府认真反省过去的历史,奉行睦邻政策的基础之上的。中日两国关系发 展的基础需要维护,但关系的发展必须“以史为鉴”,在对历史有清楚的认识之 后才会有关系发展的共同基础, 也只有在共同的基础上才能共同创造美好的未来。 其次,在充分尊重国际法基本原则的基础上,解决两国之间的领土争端问题。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近邻,两国之间的领土争端十分复杂。在解决诸如钓鱼岛和东海划界问题时,应当采取理性的态度,而不应该不适当的手段,煽动民众对中国的敌对情绪。

第三,在经济利益问题上,应当本着平等协商的原则,在互利互让的基础上妥善解决一切领域发生的矛盾。中国政府曾经提出,在有争议的东海可以搁置争 议共同开发,然而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得到日本政府的积极响应。这说明,日本政府还没有做好真诚解决两国经济问题的准备。

第四,面对亚洲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中日两国应当起到带头的作用,像欧洲 的法德两国一样,成为亚洲经济全球化的发动机。目前,在亚洲经济自由化方面, 两国之间还有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所以,要想整合亚洲市场,中日两国必须首 先整合两国的市场。在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过程中,中日两国之间的贸易出现了 越来越多的问题,其主要原因就在于,日本政府过多地看到了两国之间贸易的竞 争性,而没有看到两国直接贸易的互补性。在亚洲市场上乃至在世界能源市场上, 日本政府采取了一些背后拆台的做法。这是有损两国共同经济利益的举动。今后, 中日两国政府应当建立经济贸易经常性磋商机制,通过一个比较完善的政府平台,协调立场,共同维护两国经济利益。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永远高速发展,发达国家进入后工业化时期,一般都转为低速增长,中国也不可能永远高速,日本应当抓住目前中国高速增长的市场需求的机会。与日本高速增长的效果相比,中国还存在很大的差距。日本是先富后慢,先富后乱,先富后老。日本经济藏富于民,海外净资产超

形势与政策论文中日关系的回顾与展望

形势与政策教育结业论文中日关系的回顾与展望姓名:班级:学号:时间:【内容摘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49xsq9a4uh3fre38i3tp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