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古中医基础理论(肾与膀胱)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古中医基础理论 第一节:肾与膀胱

肾位于北,属水,主蛰藏,其气寒,其志恐,其音羽,其液唾,其声呻,其色黑,其臭腐,其味咸。

肾气司藏,其时应冬,其性为凛,其化为肃,其政为静,其令闭塞,其变凝烈,其合骨,其荣发。

肾主五液,五脏之液,皆肾气之所入也,自入为唾,入肝为泪,入心为汗,入脾胃涎,入肺为涕。

肾主骨,髓骨者,肾水之所生也。肾气盛则髓骨坚凝而轻利。 肾者,作强之官,技巧出焉,肾合膀胱,膀胱者,津液之腑,水也。 肾藏精,精舍志。五脏皆有精而藏之于肾,五脏皆有精悉受之于肾。 肾开窍于耳,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

肾之气寒,其志为恐,故其声呻,呻者,气之沉陷而幽郁也。

水曰润下,润下者,水气之不浮也,润下作咸。坎离交媾,龙虎回环,水上润而不咸。

肺气清降,降而不已,清化为寒,则生肾水,水之寒者,五脏之悉凝也,阴极则阳生,故纯阴之中,又含阳气。阴中有阳,则水温而精盈。精藏于肾,方其在肺,精未盈也,而先结其阴魄。阴气方降,未能生精,先生其魄,阴气全降,则魄变而为精。魄者,精之始基,故并精而出入也。

肾为癸水,膀胱为壬水。肾为阴水,膀胱为阳水。癸水温而壬水寒则治。癸水寒而壬水热则病。癸水病则必寒,壬水病则多热。

精藏于肾,水藏于膀胱。膀胱之藏泄,司于三焦。三焦者,入络膀胱,约下焦,实则闭窿,虚则遗尿。然水道之通塞,虽在三焦,而其疏泄之权,实在乙木,以相火秘藏,肾水温暖,则肝气升达,膀胱清利,疏泄适中,而小便常调。相火不秘,泄于膀胱,肾寒不能生木,郁陷而欲疏泄,火旺则膀胱热涩,泄而不通;火衰则膀胱寒滑,泄而不藏。

肾水生克

肾属水,先天真水也。水生于金,故肺金为肾母,然肺不能竟生肾水也,必

得脾土之气熏蒸,肺始有生化之源。

土克水也,何以生水?土贪生金,全忘克水矣。

金生水,而水养于金何也?肾水非肺金不生,肺金非肾水不润。盖肺居上焦,诸脏腑之火咸来相逼,苟非肾水灌注,则肺金立化矣!所以二经子母最为关切,无时不交相生,亦无时不交相养也。是以补肾者必须益肺,补肺者必须润肾,始既济而成功也。

肾得肺之生,亦得肺之损,又何以养各脏腑乎?

肾交肺而肺益生肾,则肾有生化之源,山下出泉涓涓,正不竭也。肾既优渥,乃分其水以生肝。肝木之中,本自藏火,有水则木且生心,无水则火且焚木,木得水之济,则木能自养矣。木养于水,木有平和之气,自不克土。而脾胃得遂其升发之性,则心火何至躁动乎?自然水不畏火之炎,乃上润而济心矣。 水润心,固是水火之既济,但恐火炎而水不来济也。

水不润心,故木无水养也。木无水养,肝必干燥,火发木焚,烁尽脾胃之液,肺金救土之不能,何暇生肾中之水。水涸而肝益加燥,肾无沥以养肝,安得余波以灌心乎?肝木愈横,心火愈炎,肾水畏焚,因不上济于心,此肾衰之故,非所谓肾旺之时也。

肾衰不能济心,独心受其损乎?

心无水养则心君不安,乃迁其怒于肺金,遂移其火以逼肺矣。肺金最畏火炎,遂移其热于肾,而肾因水竭,水中之火正无所依,得心火之相会,翕然升木,变出龙雷,由下焦而腾中焦,由中焦而腾上焦,有不可止遏之机矣。是五脏七腑均受其害,宁独心受损乎?

何火祸之酷乎?

非火多为害,乃水少火炎也。五脏有脏火,七腑有腑火,火到之所,同气相亲,故其势易旺,所异者,水以济之也。而水止肾脏之独有,且水中又有火也,水之不足,安敌火之有余,此肾脏所以有补无泻也。

各脏腑皆取资于水,宜爱水而畏火矣,何以多助火以增焰乎?

水少火发,一见火发,唯恐火之耗水,竟来顾水,谁知反害水乎?此祸生于爱,非恶水而爱火也。

火多水少,泻南方之火,非即补北方之水乎?

水火又相根也。无水则火烈,无火则水寒,火烈则阴亏,水寒则阳消也。阴阳两平,必水火既济矣。

火水既济,独不畏土之侵犯乎?

土能克水,而土亦能生水也。水得土以相生,则土中出水,始足以养肝木而润各脏腑也。第不宜过于生之,则水势汪洋,亦能冲决堤岸,水无土制,变成洪水之逆流,故水不畏土之克也。

膀胱水生克

水属阴,膀胱之水谓之阳水,何也?

膀胱之水,水中藏火也。膀胱无火水不化,故以阳水名之。膀胱腑中本无火也,恃心肾二脏之火相通化水,水始可藏而亦可泄。夫火属阳,膀胱既通火气,则阴变为阳矣。

膀胱通心肾之火,然亲于肾而疏于心也。心火属阳,膀胱亦属阳,阳不与阳亲何也?

膀胱与肾为表里,最为关切,故肾亲于膀胱,而膀胱亦不能疏于肾也。心不与膀胱相合,毋怪膀胱之疏心矣。然心虽不合于膀胱,而心实与小肠为表里,小肠与膀胱正相通也。心合小肠,不得不合膀胱矣,是心与膀胱,其迹若远而实近也。

然则膀胱亲于心而疏于肾乎?

膀胱,阳水也,喜通阴火而不喜通阳火,似心火来亲,未必得之化水,然而肾火不通心火,则阴阳不交,膀胱之阳火正难化也。

此又何故欤?

心火下交于肾,则心包三焦之火齐来相济,助胃以化膀胱之水。倘心不交肾,心包三焦之火,各奉心火以上炎,何敢下降以私通于肾,既不下降,敢代君以化水乎?

君火无为,相火有为,君火不下降,包络相火正可代君出治,何以心火不交相火亦不降乎?

君臣一德而天下治。君火交而相火降,则膀胱得火而水化,君火离而相火降,则膀胱得火而水干。虽君火恃相火而行,亦相火必借君火而治。肾得心火之交,

又得包络之降,阴阳合为一性,竟不能分肾为阴,心为阳矣。

心肾之离合,膀胱之得失如此乎?

膀胱可寒而不可过寒,可热而不可过热。过寒则遗,过热则闭,皆心肾之不交之故也,此水火所以重既济耳。

古中医基础理论(肾与膀胱)

古中医基础理论第一节:肾与膀胱肾位于北,属水,主蛰藏,其气寒,其志恐,其音羽,其液唾,其声呻,其色黑,其臭腐,其味咸。肾气司藏,其时应冬,其性为凛,其化为肃,其政为静,其令闭塞,其变凝烈,其合骨,其荣发。肾主五液,五脏之液,皆肾气之所入也,自入为唾,入肝为泪,入心为汗,入脾胃涎,入肺为涕。肾主骨,髓骨者,肾水之所生也。肾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47wbd64s055gf8x599k6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