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一、企业内控现状
多数企业在一定程度上都以建立了内控机制,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内控制度却没有真正的发挥其应有的职能。仍存在许多问题:侧重眼前利润,轻专职机构建立;侧重于程序监督,轻对“内部人”的监督;侧重于企业外部环境的梳理,轻内部各环节、各岗位的牵制;侧重于内控制度的建设,轻审计监督机制建设和执行;侧重于经营环节的程序控制,轻企业整体的协调等。目前,就我企业而言,主要问题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
1.起步较晚,观念落后
与国外相比,国内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都处在起步阶段,对内部控制的认识还只停留在内部牵制阶段。没有对内控制度结构的宏观性真正把握。造成多数人认为内部控制就是内部监督,就是一堆堆的手册、文件和制度,更有甚者将内部成本控制、内部资产安全控制与内部控制等同视之。
2.审计监督机制不健全,控制乏力
企业内部控制是一个日常性行为,其执行是否有效直接影响到整个管理和经营行为。企业内部控制活动中最大的一个薄弱环节就是审计监督机制不够健全、有效。内控制度虽比较健全,但因监督力度不够,致使内控效果不佳。
二、强化企业内控制度的建议
企业内部控制是一个系统工程,贯穿企业整个营运过程。内控制度在经营过程中发挥着控制、监督作用,是企业管理的主要控制手段。作为一项制度建设,其客观的成分越多,科学性就越强。企业应根据自身特点来建立适合其的内控制度。
1.规范企业治理组织
企业治理组织是执行管理任务的体制,也是内部控制的重要载体。完善内部控制制度,首先要设置科学合理的企业治理结构。根据相互分离、相互制衡的原则,形成一个权责明确、协调运转、有效制衡、适合于公司发展要求的内部治理结构。不但要把企业最高管理者行使权力的过程纳入内部控制制度的监控范围,而且要将其作为内部控制制度的重点监控对象。规范企业治理组织,即科学合理地设置企业内部机构与岗位,确定机构与岗位职责以及各个机构、各个岗位间的相互关系。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有助于克服经营管理层的机会主义等行为,为企业内部监督提供一个较好的控制环境。此外,组织结构应随着企业内外部条件的不断变化而及时做出必要的凋整。
2.规范用人育人制度
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只是内控工作全面开展的第一步,内部控制制度有无成效的关键在于其执行力度的高低,而执行力度的高低在于能否选对人。工作中,一是要严把用人关,将合适的人放到适当的岗位,充分发挥“认真、严格、主动、高效”的工作作风;二是通过全方位多层次培养教育,全面提高人员职业道德和岗位能力,充分调动每位员工的积极性,使每位员工在工作中的每个阶段、每个环节都能一丝不苟地切实执行内控的各项要求;三是对特殊岗位要采取轮换制度,以便于相互牵制、相互监督。避免用人不当,使职业道德素质不高、专业基础知识薄弱的人员担当主要职务,造成内部控制制度仅限于挂在墙上,有名无实,单位内部管理依然失控的局面。
3.规范内控评价机制
内控制度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涉及到企业的所有员工。
因此,在内控制度的评价中我们要采取“全员全过程参与”原则。建立规范化的评价学习机制、评价反馈机制、评价激励机制、评价创新机制等,全面调动员工参与的积极性和可行性。让员工在评价中学习、评价中参与,集众人之智慧在互动中建立完善内控制度。着重从以下四个方面评价:一是健全性,评价内部控制制度是否符合基本原则,且在各个需要控制的环节是否采取了有效控制措施;二是实用性,评价内部控制制度是否符合单位的实际情况;三是协调性,评价内部控制制度与本单位的总体目标是否一致,各个控制环节是否紧密协作,各项控制措施是否相互配套;四是经济性,评价内部控制制度是否符合成本效益原则,如果控制措施所带来的效益大于其实施成本,可认为该措施是可行的。针对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要不断总结,不断改进内控制度,运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确保内控制度不断创新、不断提升。
4.规范审计监督机制
企业各个经营层次中,审计监督强调经济活动的事前监督和过程控制,具有日常性和全过程控制的特点。审计既是企业内控的一个部分,也是监督内控其他环节的主要力量。为了充分发挥审计监督作用:一是企业应建立一个独立的审计机构,在总经理的直接领导下,独立的行使审计监督权力。对企业管理的经济活动进行合法性、真实性和有效性监督、鉴证和评价;二是加强审计监督制度建设,结合自身情况,制定出包括监督原则、监督内容、监督方式、监督责任和监督奖惩等内容的监督制度,使企业审计监督规范化、制度化。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探索 -
[提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明确和规范内部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和行为,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效率、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对规范企业内部会计秩序,防止企业内部会计信息失真等都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从建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必要性出发,分析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提出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对策。
关键词:内部控制;会计制度;建设;建议 一、建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必要性
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根据财政法律法规自行规范处理会计业务的一种方法,也是企业对国家会计制度的一种补充制度。如果一个企业缺乏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且不注重实施管理,而是仅仅注重形式建设上的内部控制制度,这将会导致企业出现内部管理混乱、工作人员违规操作、企业风险严重失控等现象。因此,若要使一个企业的成长健康快速,就必须要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一)贯彻落实会计法律、法规的重要基础。
尽管国家制定和发布的会计法律、法规是从实际全国会计工作总体要求和各不同地区、企业的实际会计工作情况的特点出发
制定的,但这还是不能完全顺应各企业的实际需求和情况。因此,各个企业的财务部门就需要将国家发布的会计法律、法规视为基础,并结合自身企业业务管理和生产经营的特点进行必要的补充。建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国家会计法律、法规的具体化体现,这也是贯彻实施国家法律、法规的重要基础和保证。
(二)依法理财的关键。
为促进企业内控制度建设,加强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强化企业内部自我约束机制,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会计法》明确规定各企业应当建立健全本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会计法》是深化会计改革,促进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而且会计内部控制制度能够保证国家对各企业的宏观控制。国家所制定的一系列财经法律及法规都要求各单位通过制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来落实,各单位通过实施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实现自我约束。
(三)加强企业经营管理的客观需要。
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起着重要作用,而内部控制制度是规范中小企业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保证。因此,对当前中小企业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进行探讨就显得非常必要。为了防止企业内部发生舞弊行为或资源浪费情况、监视各部门对管理当局所制定政策的执行情况、考查各部门的经营业绩,这就必定需要将会计资料有规律地进行汇集、记录和报告。由于企业内部会计管理制度不健全,会导致一些违纪现象,会计核算混乱,财务收支失控等现象,这对企业经营管理工作带来不利影响,也对国家利益和社会公众利益有所损害。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企事业单位在管理经济活动时所普遍采用的一种控制机制。然而,从当前实际情况来看,许多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问题极为突出,进而影响了中小企业的经济效益,阻碍了中小企业的发展。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