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104.doc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104

(总分:60.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6,分数:32.00)

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社会形态是(分数:2.00)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体 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体 D.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统一体

3.列宁指出:“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不仅丝毫不排斥个别发展阶段在发展的形式或顺序上表现出特殊性,反而是以此为前提的。”这说明(分数:2.00) A.社会历史发展无规律可言

B.社会历史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C.社会历史发展是客观必然性与主体选择性的统一 D.社会历史发展是统一性和多样性的统一

4.在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两对社会基本矛盾中,更为根本的矛盾是(分数:2.00) A.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 B.生产和消费的矛盾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5.“在共同生活和共同劳动中,需要有一个为公共利益服务的机构,这就是国家。国家的目的是利用社会力量去谋求社会的福利。”这段话(分数:2.00) A.承认了国家是一个历史范畴 B.抹杀了国家的阶级本质

C.指明了国家对内职能和对外职能的界限 D.明确了国家是具有强制力的机构

6.理解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钥匙”是(分数:2.00) A.劳动发展史 B.思想发展史 C.交往发展史 D.阶级斗争史

7.恩格斯指出:“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这段话的核心意思是(分数:2.00) A.社会主义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 B.社会主义改革可以代替社会主义革命 C.社会主义改革促进社会形态的变革 D.社会主义改革是社会发展中的质变

8.马克思主义重视革命的伟大作用,认为“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社会革命的根源在于(分数:2.00) A.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B.革命阶级的思想觉悟 C.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 D.科学技术的进步

9.马克思认为,科学是“历史的有力杠杆”,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这句话表明(分数:2.00) A.科技革命决定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 B.科技革命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C.科技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只有正效应而没有负效应

答案见麦多课文库

D.科技革命推动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

10.“英雄造时势”与“时势造英雄”这两种观点(分数:2.00) A.两者都是英雄史观的命题 B.前者是唯物史观,后者是唯心史观 C.前者是唯心史观,后者是唯物史观 D.两者都是唯物史观的命题

11.阶级斗争对阶级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突出表现在(分数:2.00) A.生产力的发展 B.生产关系的变革 C.社会形态的更替 D.科技的进步

12.每个历史阶段和历史事变中的杰出人物,既是历史的“剧,乍者”,又是历史的“剧中人”。这是(分数:2.00)

A.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B.折中主义的观点 C.历史唯心主义的观点 D.历史循环论的观点

13.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明确指出:“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这说明科学历史观的出发点是(分数:2.00) A.人 B.抽象的人 C.现实的人 D.总体的人

14.“基因决定论”认为,一个人的基因信息内容决定了他的行为方式、心理内容乃至本质。这种“基因决定论”的错误在于,没有认识到(分数:2.00) A.人的本质在于人的自然属性 B.人的本质是天生的

C.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D.人的本质就是人类共有的本性

15.“每一个社会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伟大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它就要创造出这样的人物来。”这句话表明(分数:2.00)

A.历史人物的产生完全是一个自在的过程 B.历史人物的出现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 C.历史人物是历史的创造者 D.历史人物的出现是随意的事

16.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是(分数:2.00)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 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 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 D.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

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14,分数:28.00)

17.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有(分数:2.00)

A.社会形态总是具体的、历史的 B.生产力是社会形态更替的最终决定力量

答案见麦多课文库

C.社会形态更替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结果 D.社会形态的产生、发展具有客观必然性

19.下列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说法中,正确的有(分数:2.00) A.社会基本矛盾贯穿于一切社会发展过程的始终

B.社会基本矛盾规定社会发展过程的基本性质和基本趋势 C.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

D.社会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20.马克思说:“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这说明阶级是一个(分数:2.00) A.经济范畴 B.政治范畴 C.历史范畴 D.意识范畴

21.马克思主义指出,改革和革命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其不同之处在于(分数:2.00) A.改革属于社会形态的量变,革命属于社会形态的质变 B.改革不解决社会基本矛盾,革命解决社会基本矛盾

C.改革维护现有的国家政权,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D.改革适用于解决社会体制问题,革命适用于解决社会基本制度问题

22.科学和技术是辩证统一的整体,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科学和技术的区别在于(分数:2.00) A.科学是精神活动及其成果形式,技术是物质形态的存在 B.科学解决“是什么”问题,技术解决“怎么做”问题 C.科学是一种认识性活动,技术是一种生产性活动

D.科学与生产的关系具有间接性,技术与生产的关系具有直接性

23.在当代,科学技术在促进经济进步和社会发展以造福于人类的同时,也带来了全球性问题。科技发展与全球性问题的关系是(分数:2.00) A.全球性问题是科技发展的必然结果 B.全球性问题是由于对科技使用不当造成的 C.要解决全球性问题,必须限制乃至停止科技发展 D.科技发展为解决全球性问题创造条件

24.科学技术革命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其作用主要表现为(分数:2.00) A.直接改变生产方式 B.直接改变生活方式 C.直接改变思维方式 D.直接改变意识形态

25.下列关于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系统,表述正确的有(分数:2.00) A.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B.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C.现代科技革命是促进现代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D.所有的人和阶级都是历史的创造者

26.胡适认为,英雄人物“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这种观点是(分数:2.00) A.否认历史必然性的唯意志论 B.历史决定论

C.唯心主义的非决定论 D.唯心主义英雄史观

27.“无论历史的结局如何,人们总是通过每一个人追求他自己的、自觉预期的目的来创造他们的历史,而这许多按不同方向活动的愿望及其对外部世界的各种各样作用的合力,就是历史。”这段话说明(分数:2.00)

A.社会历史发展无规律可循 B.无数个人意志创造社会历史 C.社会历史发展具有客观必然性

答案见麦多课文库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104.doc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104(总分:6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6,分数:32.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47l5i0v0xl0weks4q8jb3z01x0bvw200n8p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