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教材导教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教材导教

人从生物圈中获取食物和氧气。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和大气中的氧被人体吸收后,怎样才能运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中被细胞利用? 组织细胞在生活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又怎样运离细胞? 学生很自然地会产生这样的问题。因此,学生在学习了人的营养和呼吸的内容之后,顺理成章地就要学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另外,这种编排也为第五章的教学作铺垫。

血液、血管和心脏具有各自的结构和生理功能,是相对独立的知识点,它们共同构成了整个血液循环系统。本章用三节分别介绍血液、血管和心脏,显得条理清楚,有利于学生对血液循环系统形成一个完整的、清晰的认识。本章还特意把与现实生活关系密切的输血和血型单独安排一节,目的是让学生获得有关输血和无偿献血等知识,并通过介绍无偿献血,对学生进行珍爱生命、关心他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

本章列入了观察人血永久涂片和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实验,尤其是后者在实验和观察技能上要求较高,应努力完成。此外,读懂血常规化验单、记录不同状态下的心率、为你的家人量血压以及调查血液和血液制品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等内容,都是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应予重视。还有,血液循环发现史、干细胞研究的进展以及心血管疾病的防治,虽不在教材正文之中,但都有重要的教育价值。

第一节 流动的组织──血液

[教学策略]

血液对于每个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说学生熟悉血液,是因为每个学生几乎都有流血、抽血和验血的经历,对血液的颜色等有一些感性的认识,还可以从报刊、杂志、电视和广播中获取到有关血液的信息。说学生对血液陌生,是因为学生大都不知道血液里到底含有哪些成分,以及每种成分各有什么功能。总之,学生对血液感到很新鲜,甚至有一些恐惧。因此,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由发言,交流各自对血液的认识,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教师可以出示一张医院的血液化验单,让学生回忆和讨论血液化验的主要内容。教师可以将学生的回答记录在黑板上,为后面的教学做铺垫。当然,学生的回答往往不很全面,不很系统。这时,教师不要忙着补充,而是要及时评价学生从生活经验和课本外获取信息的能力,鼓励学生继续积极补充,再进行归纳,为下一步的教学打好基础。教师可以将课前准备好的血液分层演示装置(可以用鸡、鸭或家鸽的血,也可以用猪、牛或羊的血)演示给学生看,并让学生讨论资料分析中的3个问题。 关于血浆,教师只需作简要的介绍。需要指出的是,水占了整个血浆的绝大部分,这可以为后面介绍无偿献血做铺垫。关于血细胞,教材的意图是让学生先通过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从感性上认识红细胞、白细胞的形态以及数量多少,然后从理性的角度进行学习,这样做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开动脑筋和主动求知的学习热情。在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中,教师介绍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时,应该特别注意与生活实际中的一些问题相联系,如贫血、

化脓和伤口处血液逐渐凝固等,这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相关链接]

1、人血常规化验单说明表

下表是我国有关RBC、WBC、Hb和PLT的正常参考值和说明。 检查项目 英文缩写 男:(4.0~5.5)×1012人体在运动、饱食和缺氧等红细胞 个/L RBC 情况下,红细胞数会暂时增正常参考值 中文名称 说明 计 数 女:(3.5~5.0)×1012加。贫血时,红细胞数会明个/L 显减少。 人体在失血、剧痛、烧伤、炎症、白血病等,以及女子白细胞 WBC 计 数 (4~10)×10个/L 9月经、妊娠和分娩期时,白细胞数会明显增加。在药物中毒、骨髓造血机能损害等时,白细胞数会明显减少。

Hb 男:120~160 g/L 贫血时,血红蛋白含量会明血红蛋白 女:110~150 g/L 显减少。 PLT 血小板 (100~300)×109个/L 血小板数过少,机体会异常

计 数 出血。血小板数过多,机体易形成血栓等。 2、贫血

贫血有缺铁性贫血和营养不良性贫血两种。

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是由于人体内缺少铁元素,使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含量减少而造成的一种贫血症。贫血时,患者表现出面色苍白,头晕,精神不振,身体消瘦,肌肉软弱无力,抗病能力差等症状。

引起这类贫血有三方面原因:(1)生长快,对铁的需求量猛增。据估计,3~10岁的儿童需铁10 mg/日,而到了青春期就高达15~18 mg/日,比成人需要量高几倍。一旦铁的摄入量不足,就会引起缺铁;(2)因外伤而大量失血,或因钩虫病、肠息肉而慢性失血,以及女孩青春期出现月经初潮等,都会使体内贮铁量下降而缺铁;(3)因缺乏营养知识,膳食中铁的摄入量不足而缺铁。

纠正缺铁性贫血除应及时彻底治愈造成失血的疾病以外,还应该增加铁的摄入量。增加铁的摄入量的关键在于饮食。贫血患者应该多吃一些含铁丰富的食物,如肝脏、动物血、瘦肉、豆腐、木耳、虾皮、海带等,这些食物都有助于治愈贫血症。

营养不良性贫血 营养不良性贫血是由于体内缺乏维生素B12和叶酸引起的。患者的血红蛋白浓度往往正常,但是红细胞的数量少,红细胞的体积比正常大。此病的主要症状是:口、唇、指甲等处明显

苍白,皮肤蜡黄,颜面浮肿,精神状态差,反应迟钝,患者还常常合并缺铁性贫血。

纠正营养不良性贫血的方法是:一旦确诊,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口服叶酸、维生素C,并且肌肉注射维生素B12,同时改善饮食,多吃牛肉、猪肝、绿叶蔬菜和水果等。还应该配合治疗缺铁性贫血,否则不会取得良好的疗效。

第二节 血流的管道──血管

[教学策略]

本节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实验非常重要,学生通过这个实验可以获取有关血管和血流的知识并提高观察能力。做这个实验时,学生往往比较快地观察到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情况,并容易满足于这一点而不再深入比较不同的血管内血液流动的特点。因此,教师在开展实验前可以先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本实验的目的要求和方法步骤,特别要注意研究第5步中提出的问题以及2个讨论题。这个实验有一定的难度,可能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实验中,教师应注意做到两点:一是引导学生尽可能地观察到小鱼尾鳍的末端,这个地方容易找到毛细血管,它的内径只容许红细胞单行通过,便于识别。然后,边观察边缓缓地移动培养皿,以便根据血流的情况分别找到小动脉和小静脉;二是注意提醒学生应经常用滴管往棉絮上滴水,让鱼鳃始终保持湿润,以便使小鱼少受伤害。如果时间过长,可以把小鱼放回鱼缸,另换取一条小鱼观察,这样做可以培养学生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教材导教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教材导教人从生物圈中获取食物和氧气。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和大气中的氧被人体吸收后,怎样才能运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中被细胞利用?组织细胞在生活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又怎样运离细胞?学生很自然地会产生这样的问题。因此,学生在学习了人的营养和呼吸的内容之后,顺理成章地就要学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另外,这种编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44yyy1pjoz2r4yi9c8hj79c964hjzq00ldc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