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教师的现状分析
摘要: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新兴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缺少现成的教育教学经验供我们借鉴,而且信息技术本身就是一门飞速发展的技术,作为这门课的教学也应在不断实践中总结经验,寻找规律,探索信息技术教育生存和发展的更大。 一、缺乏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信息技术教师是指在从事信息技术教学及应用的专业教师,他们是教师队伍中的it人才,他们的素质水平不仅决定着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质量,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中学教育的信息化进程。但是就目前的现状来看,高中信息技术教师队伍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1.业务素质整体水平不高。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为适应教育信息化浪潮而开设的一门新兴课程,由于师范院校对口专业毕业生数量不能满足中学的师资需求,因此目前中学从事信息技术教学的教师多还是从其他专业或学校管理人员队伍中转过来的,他们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和技能培训,而主要靠教师自学或短期的、临时的专门培训。因此相比语数外等课程,信息技术课程教师整体的业务素质更有待进一步提高。
2.现有师资队伍不稳定,人才流失严重。在高考指挥棒的影响下,语数外等高考主考课程与信息技术教育等课程在中学的受重视程度差异显著。相应地,不同课程的教师在学校所处的地位和享受的待遇也有明显差别。对于信息技术教师所提出的一些改进教学方
法或教学设备条件的要求往往不被学校领导所特别关注,使得这部分教师对于全心投入做好本职工作缺乏应有的热情和动力。他们甚至常被视为非教学人员,不被重视。另外,信息技术课程课时少,课时费低,又没有辅导和补课等其他额外补助。致使信息技术课教师待遇普遍偏低。
由于上述原因,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师往往难以获得成就感和归属感,由此导致这支队伍极不稳定,许多教师纷纷通过考研深造、改行等途径谋求新的发展,流失相当严重。 教师资源是关键
二、信息技术教育能否发挥它应有的作用,信息技术教师队伍是关键。
1.学校管理者要切实转变观念,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教师队伍的稳定。要积极引进优秀的高校信息技术专业毕业生来校任教,充实教师队伍;制定各项措施切实改善他们的地位和待遇,使他们能够安心本职工作,全身心投入信息技术课程教育教学和改革实践中;为他们开展教育教学提供一切可能的便利,尽可能满足他们对教学所需的软硬件设备以相关配套设施的合理要求。与此同时,针对信息技术更新速度快的特点,还要为教师的培训和再培训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条件。
2.信息技术教师要具备过硬的综合素质。作为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师,除了作为教师必备的一般素质外,还应具备以下三个方面的基本素质。
一是现代的教育理念。要使信息技术教学改革真正落到实处,信息技术教师必须首先转变观念,要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模式真正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去。要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实践活动空间,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逐步学会适应环境的变化,学会在自主的学习空间中生活。但要注意的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并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为学生创设的自主空间不能成为“上机任你玩”的游戏课堂,教师要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在面临比较复杂的问题和任务时,应如何进行主动探索和自主研究,并最终学会学习。
二是熟练的专业知识技能和完善的知识结构。信息技术课是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新兴基础工具课程,首先要求教师要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技能。这里所言及的技能,不仅仅局限于电子信息技术,还包含很宽泛的实验技术、研究技术。首先,教师要能够利用各种设备、器材、工具(其中包含计算机与网络、先进的数字化仪器等现代甚至前沿的软、硬技术)和信息资源(如文字材料、书籍、音像资料、各类软件与多媒体课件以及各种网络信息等)。其次,要能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教学媒体和教学模式,实施既定的教学方案,保证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再次,教师要具备多媒体课件制作与开发的能力。在自身所具有的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对各种各样的“原始材料”进行加工,改变以往“有什么教什么”一成不变的授课方式。
三、是较高的信息素养。信息技术教育教师应有的信息素养包
高中信息技术教师现状分析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