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尊重文化历史讲好地名故事——傅集镇地名由来(第五期)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omap

五里井 在杞县城南 21公里、傅集南 4 公里处。 2个村民组, 135户, 678人,耕地 520亩。 五里井村委会驻地。

古时村东有井一眼,与傅集村南一井相对,二井相距五里,故名五里井。

聚落东西条带形。主街东西向。砖木结构瓦房。

居民以农为主。土质淤土。主产小麦、大豆、玉米、棉花。

小学 1所,卫生室 1 处。

东邻 106 国道。

安庄 在杞县城南 22公里、傅集东南 5公里处。 8个村民组, 386户, 1927人。耕地 2030亩 安庄村委会驻地。

据安氏族谱载 :北宋安氏始祖由睢县河集之安庄迁此。定居于隆隆蜿蜒、隐隐如带之沙丘上, 建村仍以安庄为名。

聚落矩形,面积 36 万平方米。主街东西向。砖木结构瓦房。

居民以农为主。土质淤沙各半,西北坡低洼。主产小麦、大豆、玉米、棉花等作物。特产西 瓜。双日晨集市,月逢四日绠会。

小学 1所,卫生室 2 处。

西邻 106 国道。

宋吉屯 在杞县城南 24 公里、傅集东南 6公里处。 3个村民组, 176户, 883人,耕地

1255亩 宋吉屯村委会驻地。

明代宋姓居此屯田,人业两旺,赞为吉祥之地,故名。一说曾名宋旗屯。

聚落长方形,面积 9 万平方米。主街东西向,与南北巷相交接。砖木结构瓦房。 居民以农为

主。土质红淤。主产小麦、大豆、玉米、棉花等作物。 omapp 小学 1所,卫生室 1 处。

大路通县城。

前沟陵岗 在杞县城南 24公里、傅集东南 6公里处。 1个村民组, 75户, 376人,耕地

645亩 属宋吉屯村委会辖村。

明代名沟陵四岗,属清陵保。后析为前沟陵岗、后沟陵岗二村,此在前,故名前沟陵岗。

聚落矩形,面积 3 万平方米。主街东西向,与村东南北路相交。砖木结构瓦房。 居民以农为

主。土质红淤。主产小麦、玉米、大豆、棉花等作物。

大路通县城。

后沟陵岗 在杞县城南 24公里、傅集东南 6公里处。 2个村民组, 83户, 449人,耕地

1105 亩。属宋吉屯村委会辖村。

明代名沟陵四岗,因居于隆起之岗而得名。属清陵保,后析为二,冠以 “前后 ”二字别之。此 村在后,故名后沟陵岗。

聚落矩形,面积 5 万平方米。主街东西向,与村东首之南北路相交接。砖木结构瓦房

居民以农为主。土质西淤东沙,沟河两岸含沙碱。主产小麦、玉米、大豆、棉花等作物。

大路通县城。

和庄 在杞县城南 22公里、傅集东南 5公里处。 5个村民组, 128 户, 639人,耕地 1374亩。 和庄村委会驻地。

明初胡姓居此,称胡庄,清名胡家庄。后俗称和庄。

聚落矩形,面积 10 万平方米。主街东西向,为通往马庄寨的二级公路。砖木结构瓦房。

居民以农为主。土质有淤有沙,含盐碱。主产小麦、大豆、玉米、棉花等作物

小学 1所,卫生室 3 处。

大路西通 106 国道。

邢庄 在杞县城南 22公里、傅集东南 5公里处。 1个村民组, 65户,326 人,耕地 348亩。属 和庄村委会辖村。

据传,明邢氏于此建村而得名,后邢氏因患迁逃外地,此地虽无其姓,仍沿其名。

聚落近正方形,面积 1.5 万平方米。主街东西向。砖木结构瓦房。

居民以农为主。土质有淤有沙,有一部分碱性田地。主产小麦、大豆、玉米、棉花等作物。

大路通县城。 双楼 在杞县城南 22公里、傅集东南 5公里处 3个村民组, 196户, 978人,耕地 1430 亩。属 和庄村委会辖村。

据村中古庙铁钟上铸字记载 :明代,为罗家庄。后因黄河水患,罗姓出逃未归。水落后,张姓 迁此安家,盖楼房两所,易名双楼。

聚落矩形,面积 10 万平方米。主街东西向,沿街两侧建居,砖木结构瓦房。

尊重文化历史讲好地名故事——傅集镇地名由来(第五期)

omap五里井在杞县城南21公里、傅集南4公里处。2个村民组,135户,678人,耕地520亩。五里井村委会驻地。古时村东有井一眼,与傅集村南一井相对,二井相距五里,故名五里井。聚落东西条带形。主街东西向。砖木结构瓦房。居民以农为主。土质淤土。主产小麦、大豆、玉米、棉花。小学1所,卫生室1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40jwi75xm11h1yk7phhy1xkfw968dk01awg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