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传播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传播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传播学概论 英文名称: 课程性质: 专业必修 总 学 时: 36 学分: 2 适用对象:新闻学专业本科2年级学生 先修课程:

二、编写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是面向新闻学专业课,21世纪的今天,人类已经生活在一个全新的信息社会。信息成为与物质和能源同等重要甚至更加重要的资源。信息产业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核心动力,其基本特征是信息经济和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信息经济和知识经济有两大支柱,一是以高新科技为代表的传播技术产业,二是从事新闻和信息产品生产的媒体产业。当今高校开设的新闻、广告、广播电视等专业正是为未来的媒体产业培养人才。如何才能培养出掌握一定信息传播基础理论和基本技巧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以社会信息的传递和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为研究对象,系统第揭示信息传播规律;同时它又与新闻学、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彼此互相影响、互相渗透,成为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它的地位和作用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二)课程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新闻学专业的学生对传播学这一新兴学科的总体框架有大致的认识,对它的发展脉络有基本的了解,并能够对其中的一些重要问题进行思考。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提高跨学科学习的能力,运用传播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当代社会现实问题的能力,并为今后的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打下基础。

1

(三)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程的讲授为1个学期。本课程重点是传播的定义、传播过程、传播的要素、传播发展史、传播效果等。掌握传播学的三基: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难点是提升学生运用基本理论解决传播现象和传播问题的能力。

(四)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1、系统讲授有关传播(学)的基本理论,使学生有一个比较明晰的整体把握。 2、持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学以致用的教学原则,通过对精选个案的剖析,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传播学对社会实践的指导价值;注意引导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和实习中主动运用所学知识。

3、讲授中强调传播过程的人文和文化精神,使学生主机培养起大传播的意识。 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从学生这个角度来看,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发挥他们的潜力,关注传播学的前沿性话题,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他们的逻辑思辨能力;从教师的角度来看,也可以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即通过学生关注的话题抓住当下学术研究的热点或空白点,并把之贯穿到教学中加以总结和提炼,为传播学的学科建设寻找实践与理论的最佳结合点,达到学以致用,实践出真知、理论指导实践的教学目的。课余阅读,课堂讲授、讨论或答疑。采用多媒体教学。

(五)教学时数分配表

传播学概论教学时数分配表

教学内容 章节 第一章 第二章

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讲授 实验 讨论 训练 课 外 其它 小 计 采用何种多媒体教学手段 主要内容 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 2 2 人类传播的历史与发展 2 2 2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

人类传播的符号和意义 2 2 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 2 2 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 2 2 群体传播、集合行为、组织传播 2 2 大众传播 4 4 媒介技术与媒介组织 2 2 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 2 2 社会转型与受众变迁 2 2 传播效果研究 2 2 几种主要的大众传播效果理论 6 6 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 2 3

2 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合计 36 36 传播学调查研究方法 2 2 传播学研究史和主要学派 2 2 (七)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是新闻学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与本专业的其他课程诸如新闻学概论、中国新闻传播史、外国新闻传播史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又有不同的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本课程在课时分配上,着力于传播学理论,旨在系统讲传播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加强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分析、运用传播学理论的能力。

(八)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1、郭庆光,传播学教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1月

2、[美]罗杰斯,《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

3、陆扬、王毅《大众文化与传媒》,上海三联书店,2000

(九)说明

本课程是专业必修课。 考核形式:笔试闭卷。

评分办法: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主要考察本课程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等方面)。 三、教学内容纲要

4

各章教学要点及教学要点

第一章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

课时分配:2 课时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达到以下学习目标:

1、了解关于传播的几种主要的定义,区分传播与信息,并掌握传播的定义和特点;

2、了解传播学研究的基本路径,弄清楚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规律; 3、了解马克思主义传播观和精神交往理论。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从传播学的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一、如何把握传播的概念 二、传播与信息 三、传播的定义和特点

第二节 传播学史研究社会信息系统机器运行规律的科学

一、社会传播的系统性 二、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

三、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于社会发展

第三节 精神交往理论与马克思主义传播观

一、在人类交往活动的大系统中把握传播

二、从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的辩证关系中把握传播 三、学习传播,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思考题

1、为什么说“信息室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 2、什么是传播?它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3、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如何理解这个观点? 4、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是什么? 5、什么是“传播隔阂”?

第二章 人类传播的历史与发展

5

传播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传播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课程编号:课程名称:传播学概论英文名称:课程性质:专业必修总学时:36学分:2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40j9t7de657u3cm9b9nu86wqu5roxb0036j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