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教育学答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试卷(一)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计10分)

1、C;2、A;3、B;4、A;5、B; 6、C;7、B;8、B;9、B;10、B

二、辨析题(每题3分,共计12分)

1个性发展是全面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全面发展又是个性发展的动力,全面发展是在个性发展基础上的选择性发展。

错误。全面发展是全面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个性发展又是个性发展的动力,个性发展是在全面发展基础上的选择性发展。

2 教师在课程改革中没有地位。

答:错误。(1分)教师在课程改革中具有重要地位。教师是课程的最终实施者,他们的思想、行为、观念等等对课程变革过程以及对将课程改革转化为课程实践的方式都有着强有力的影响,没有教师方面的相应变革,就不可能实现课程改革。(2分)

3教学=教+学。

错。教学包括教与学两种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两种活动,是二者的有机统一,而不是教与学行为的简单拼加。

4 教学设计的“实质”是对课程的二次开发。

答:正确。(1分)由于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班级的学生不仅在认知方面存在着差异,而且在价值观、情感态度和人际交往等方面也存在着差异。因此,教学的内容并不是对每一个学生都具有“普适性”。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任课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在对教学背景进行宏观、中观和微观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对学生初始才能的诊断性评价的反馈信息,对已开发出来的课程进行必要的再“开发”,即二次开发——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合于学生学习、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增删和重组。而不是一成不变地“复制”教科书上的内容。(2分)

三、简答题(每题4分,共计20分)

1.如何理解教育的内涵?

教育是教育者通过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教育性交往,引导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活动。它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

(1)教育本质上是一种交往活动。(2)教育作为一种交往活动。(3)交往

意味着师生交往意图的预先设定。(4)为交往活动,与“施加影响”的教育观之区别在于,它强调引导学生自觉发展。 2.学校的产生需要怎样的条件? 答:学校教育产生的历史条件

(1)生产力的提高是学校教育产生的物质基础。

(2)文化内容的丰富,使得社会文化的继承和延续需要进行专门的学习。 (3)文字的创造为学校教育的产生提供了教育内容,并产生了传授的社会需求。 (4)人类社会的自我组织与管理,也需要专门的教育机构为其培养官吏和知识

分子。

3.如何认识教育的经济功能。

答:教育的经济功能包括

(1)教育提高个体劳动生产率,满足经济发展对有效劳动的需要。 (2)教育促进科技的生产与应用。

(3)教育培养管理人才,提高管理效率和效益。 4. 简述德育中知、情、行、意四要素之间的关系。

(1)知、情、意、行是互相联系、互相促进、互相转化的。其中,道德认识是基础,行是关键,在从知到行转化过程中,情,意起调节促进作用。知、情、意、行是互相作用,统一实现的过程。

(2)知情意行诸要素,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向高级,从旧质到新质的矛盾运动,构成了思想品德形成的全过程。德育过程就是要促进这一过程的实现。

5.如何发挥班级组织的功能?

(1)班级组织的社会化功能,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传递社会价值观,指导生活目标。第二,传授科学文化知识,获得社会生活的基本技能。第三,教导社会规范和训练社会行为。第四,提供角色学习条件,培养社会角色。

(2)班级组织的个体化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促进发展的功能。第二,满足需求的功能。第三,诊断与矫正功能。

四、论述题(每题14分,共计28分)

1. 什么是素质教育?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谈谈实施素质教育的意义和

策略。

素质教育包含三方面的基本涵义:(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2)素质教育是一种全面性教育;(3)素质教育是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的教育。

素质教育的意义:内在意义与外在意义。素质教育的内涵即是素质教育的内在意义。其外在意义主要表现在两方面:首先,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需要。其次,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遏制目前基础教育中存在着的“应试教育”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有助于把全面发展教育落到实处。

实施素质教育的策略:(1)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2)素质教育的主战场在课堂。(3)以改革考试评价制度为突破口。(4)深化教育改革是关键。

2. 结合教育实际,谈谈我国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有哪些? 答: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2分)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2分)

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2分)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2分)

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3分)

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3分)

(注:以上供参考,可视学学生答题具体情况酌情给1-13分。)

五、材料分析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

1.上述观点是错误的。

第一,这些教师认为没有教育理论,一样有教育实践,他们都忽略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密切联系。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没有实践依据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教育工作者应该在正确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实践,这样才能避免盲目摸索,更有

教育学答案

试卷(一)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计10分)1、C;2、A;3、B;4、A;5、B;6、C;7、B;8、B;9、B;10、B二、辨析题(每题3分,共计12分)1个性发展是全面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全面发展又是个性发展的动力,全面发展是在个性发展基础上的选择性发展。错误。全面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3zahc075do4ddq343gw5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