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2006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2006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2006年,全国各级水利部门按照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实际积极实践可持续发展水利,水利事业呈现出发展氛围好、政策力度大、协调性增加、区域特色鲜明的良好态势,实现了\十一五\时期的良好开局。 2006年,我国大江大河水势基本平稳,但受台风影响,江南、华南部分地区暴雨频繁,一些中小河流发生了超过保证水位或历史最高水位的洪水。西南地区东北部以及东北、华北、西北部分地区发生严重干旱,其中重庆遭遇百年一遇特大伏旱,四川东部发生了1951年以来最严重伏旱。面对频繁、并发、严重的水旱灾害,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国家防总和水利部周密部署,有关部门通力协作,受灾地区领导靠前指挥,广大军民团结一致,奋起抗灾,最大限度地减轻了水旱灾害损失。

一、水资源量

降水量 2006年全国平均降水量610.8mm,折合降水总量为57840亿m3,比常年值(多年平均值,下同)偏少4.9%。从水资源分区看,松花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西北诸河六个水资源一级区(简称北方六区,下同)面平均降水量308.8mm,比常年值偏少5.9%;长江(含太湖)、东南诸河、珠江、西南诸河四个水资源一级区(简称南方四区,下同)面平均降水量1146.7mm,比常年值偏少4.5%。在31个省级行政区中,降水量比常年值偏多的仅有7个省(自治区),其中福建和广东分别偏多27.9%和19.2%;降水量比常年值偏少的有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北京、重庆、湖北、内蒙古的偏少程度超过20%,河北、天津、山东、四川偏少15%~20%。

地表水资源量 2006年全国地表水资源量24358亿m3,折合径流深257.2mm,比常年值偏少8.8%。从水资源分区看,北方六区地表水资源量比常年值偏少10.8%,南方四区比常年值偏少8.4%。在31个省级行政区中,地表水资源量比常年值偏多的有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福建和广东分别增加37.6%和21.2%;比常

年值偏少的有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河北、北京偏少60%以上,山东、湖北、陕西、山西、天津、重庆、甘肃偏少50%~30%,河南、四川、内蒙古、海南、贵州、辽宁、云南偏少30%~20%。

2006年,从国外流入我国境内的水量为185亿m3;从国内流出国境的水量为5332亿m3,流入国际边界河流的水量为966亿m3;全国入海水量为14620亿m3。 地下水资源量 2006年全国矿化度≤2g/L地区的地下水资源量为7643亿m3,其中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为1668亿m3,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为6284亿m3,平原区与山丘区之间的地下水资源重复计算量为309亿m3。2006年全国平原区地下水总补给量为1734亿m3,其中北方六区平原地下水总补给量为1406亿m3,占全国总补给量的81.1%。北方平原地区的降水入渗补给量、地表水体入渗补给量、山前侧渗补给量和井灌回归补给量分别占总补给量的48.2%、38.8%、8.4%和4.6%。 水资源总量 2006年全国水资源总量为25330亿m3,比常年值偏少8.6%。地下水与地表水资源不重复量972亿m3,占地下水资源量的12.7%,即地下水资源量的87.3%与地表水重复。北方六区水资源总量4761亿m3,比常年值偏少9.5%,占全国的18.8%;南方四区水资源总量20569亿m3,比常年值偏少8.4%,占全国的81.2%。全国水资源总量占降水总量的43.8%,平均每平方公里产水26.8万m3。

二、蓄水动态

大中型水库蓄水动态 2006年对全国471座大型水库和2865座中型水库进行统计,水库年末蓄水总量2423亿m3,比年初蓄水总量减少115亿m3。其中,大型水库年末蓄水量2118亿m3,比年初减少102亿m3;中型水库年末蓄水量304亿m3,比年初减少13亿m3。南方四区水库年末蓄水量比年初共增加39亿m3,其中长江区增加25亿m3;北方六区比年初共减少154亿m3,其中黄河区减少84亿m3。各省级行政区水库年末蓄水量与年初比较,湖南、浙江、广东等10个省(直辖市)共增加蓄水量78亿m3,其中湖南增加了31亿m3;其余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库共减少蓄水量193亿m3,其中青海和河南分别减少了48亿和37亿m3。 北方平原区浅层地下水动态 2006年北方17个省级行政区对76万km2平原地下水开采区进行了统计分析,年末浅层地下水储存量比年初减少89亿m3。在各水资源一级区中,除松花江区地下水储存量略增1亿m3外,其余5个水资源一级区均有

不同程度的减少,其中海河区减少达44亿m3。在各省级行政区中,地下水储存量增加的有6个省级行政区,增加幅度均不大;储存量减少的有11个省级行政区,其中河北、新疆和山东减少幅度较大,分别减少30亿、17亿和14亿m3。 平原区地下水位降落漏斗 2006年,21个省级行政区对地下水位降落漏斗(以下简称漏斗)进行了不完全调查,共统计漏斗81个,漏斗总面积6.4万km2。在37个浅层(潜水)漏斗中,年末漏斗面积大于500 km2的共10个,年末漏斗中心水位埋深大于20m的共21个。在44个深层(承压水)漏斗中,年末漏斗面积大于500 km2的共16个,年末漏斗中心水头埋深大于50m的共14个。2006年末与年初相比,浅层漏斗面积扩大的有22个,中心水位下降的有25个;深层漏斗面积扩大的有17个,中心水头下降的有6个。

三、水资源开发利用

供水量 2006年全国总供水量5795亿m3,占当年水资源总量的23%。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占81.2%,地下水源供水量占18.4%,其他水源供水量占0.4%。在4707亿m3地表水源供水量中,蓄水工程占34.5%,引水工程占37.1%,提水工程占25.9%,水资源一级区间调水占2.5%。在1066亿m3地下水供水量中,浅层地下水占80.5%,深层承压水占19.0%,微咸水占0.5%。

北方六区供水量2602亿m3,占全国总供水量的44.9%;南方四区供水量3193亿m3,占全国总供水量的55.1%。南方各省级行政区以地表水源供水为主,大多占其总供水量的90%以上;北方各省级行政区地下水源供水占有较大比例,其中河北、北京、山西、河南4个省(直辖市)占总供水量的50%以上。

另外,全国有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直接利用海水共计269亿m3,主要作为火(核)电的冷却用水。其中广东和浙江两省利用海水较多,分别为136亿和43亿m3。

用水量 2006年全国总用水量5795亿m3,其中生活用水占12.0%,工业用水占23.2%,农业用水占63.2%,生态与环境补水(仅包括人为措施供给的城镇环境用水和部分河湖、湿地补水)占1.6%。与2005年比较,全国总用水量增加162亿m3,其中农业用水增加84亿m3,工业用水增加59亿m3(其中火电用水增加21亿

2006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2006年中国水资源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2006年,全国各级水利部门按照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实际积极实践可持续发展水利,水利事业呈现出发展氛围好、政策力度大、协调性增加、区域特色鲜明的良好态势,实现了\十一五\时期的良好开局。2006年,我国大江大河水势基本平稳,但受台风影响,江南、华南部分地区暴雨频繁,一些中小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3wowc9mupl6trx01723y3gzju6vsnw00di7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