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玉器大赏及相关知识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玉兽面纹嵌饰

玉兽面纹嵌饰,高3.2cm,宽4.8cm,厚0.7cm。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

此器为传世古玉,表面纹饰较模糊,有较大面积的赭色斑。器近似梯形,凸面,顶端上凸,中线两侧向后折,上下折角的角度不同。嵌饰正面为浅浮雕兽面纹,重点表现兽的环形双眼及阔嘴。兽面两侧饰前肢,短小,带爪足。兽面及兽肢上饰细密的阴线回纹。饰件背面有4组通孔,每组孔由两个斜孔对接而成,孔中可穿绳。

据分析,作品原系嵌于柱形器的角部,3件或4件为一组,这样的柱形器可能是玉琮之类的器物。

玉神人纹多节琮

玉神人纹多节琮,高32.1cm,孔径6.3-7.2cm。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

琮呈外方内圆的柱形,上宽下窄,中心有圆孔,上下相通。玉料深褐黄色,局部有黄白沁斑。

玉琮图案以横线截成十一节,每节均以四琮角为人面部的中心线,以四面凹槽为隔界,雕刻出四个简化的神人面纹。神人的冠、鼻清晰可见,圆眼及嘴则模糊不清,只是象征性地刻出。在玉琮上端相对的两侧面中部,隐约可见各有一阴刻的带双翼纹的符号。

《周礼·春官·大伯宗》载:“以黄琮礼地”,说明玉琮是古时人们礼地的祭器。从目前良渚文化墓葬出土情况看,玉琮多置于尸体周围。

三孔玉刀

三孔玉刀,长49.1cm,宽5.9cm,厚约0.1cm。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

刀玉料呈墨绿色,长方形薄片状,背平直,刃部内凹,一端为方形,另一端略窄。玉刀的一面光滑细亮,另一面较粗糙。此类玉刀在陕西龙山文化遗址中已有发现,陕西省神木县石峁遗址出土的这类玉刀所用玉材及加工方式同这件作品非常相似,玉刀具有开片薄、刃部锋利、钻孔标准等特点。

这件玉刀的平均厚度约0.1cm,表现出非常好的开片技术,刀背部三孔非常规范,无明显的孔径变化,刃部的锋利达到了可以割切的程度,具备了实用的可能性。

玉三孔铲

玉三孔铲,长27cm,宽16cm,厚0.8cm。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

铲为梯形,青黄色玉料,有较重的赭色斑。片状,宽端有刃,刃自两面磨出,窄端中部有一孔,旁有二孔。铲的表面光滑,造型规整,边线平直,表现出较好的加工技术。

据山东大学刘敦愿教授介绍,20世纪30年代,山东省日照县两城镇的中医刘述祊先生得到了同埋一坑的5件玉器,三孔铲即其中的一件,于1957年入藏故宫博物院。

此玉铲制造精致,无砍砸使用痕迹,是龙山文化时期的玉礼器。

玉人兽复合佩

玉人兽复合佩,高8.2cm,宽4cm,厚0.6cm。

佩玉料呈青色,局部有白色斑,片状,镂雕人兽复合图案。佩上部为人首,较大,头部饰一周绳索纹并饰双鸟形冠,长发后披,于两耳侧外卷,耳下有佩环。佩下部为兽首,短而宽,呈横向的条状,兽嘴略宽,眼为孔洞形。佩中部为镂雕的人身与兽身,相互交错,不易分别。

此佩为传世文物,原出土地点已不清楚,学者们对其制造年代也有过多种推测。从人物头部特点看,应属新石器时代,而佩下部兽头的形状、孔洞的镂雕方式同石家河文化玉器的兽头及加工方法非常相似,因此初步确定其为石家河文化玉器。

玉器大赏及相关知识 

玉兽面纹嵌饰玉兽面纹嵌饰,高3.2cm,宽4.8cm,厚0.7cm。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此器为传世古玉,表面纹饰较模糊,有较大面积的赭色斑。器近似梯形,凸面,顶端上凸,中线两侧向后折,上下折角的角度不同。嵌饰正面为浅浮雕兽面纹,重点表现兽的环形双眼及阔嘴。兽面两侧饰前肢,短小,带爪足。兽面及兽肢上饰细密的阴线回纹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3ueue7sa970wk4t3w2ht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