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动物性食品卫生学课件文字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2.控制细菌在食品中的繁殖: ①采取低温贮存

②提高食品渗透压(NaCl)。 ③降低食品pH值。 ④减少水分活性值。 3.杀灭病原体:

四、常见细菌毒素性食物中毒

(一)肉毒中毒

1、概念:肉毒中毒指进食污染有肉毒梭菌所产生的外毒素而引起的中毒。

(二)病原体及其毒素的性质 1.血清型:

中和试验后分为A、B、C、D、E、F、G,7个类型,C型又分为α和β两个亚型。

A、B、E、F对人中毒,A型毒性最大,对人的最小致死量约10-7g。 C β 、D引起家畜发病;野火禽:Cα。 2.血清型特点:

(各型毒素是由同型细菌产生)一种毒素只能被其相应的抗体中和,无交叉免疫反应。

3、污染情况:(流行情况)

引起肉毒中毒必具备以下3个条件: 第一,肉毒梭菌能在食物中产生毒素。 第二,毒素要能保存在食品里。 第三,含有毒素的食物被人食进。

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认为3—6月份多发生。常见于香肠、火腿及其它肉制品引起,美国从发生肉毒中毒事件调查表明,蔬菜、肉、鱼及水果制品是主要传播者 4、中毒机理和临床表现

中毒机理:肉毒素是一种嗜N性毒素,进入机体后,大部分于小肠被吸收,通过淋巴系统到达血循环,进入血液,作用于运动N,刺激胆碱能N末梢,干扰和阻滞N肌肉接头释放乙酰胆碱,使自主N和运动N功能不全,肌肉收缩不全,呼吸麻痹,肌肉痉挛、瘫痪。颅N受到损害。 症状

早期症状多表现为:疲倦无力、眩晕、头痛。食欲不振,少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16 / 46

随后视力模糊、瞳孔散大、眼睑下垂,张目困难。同时延髓麻痹、舌咽N麻痹、声音嘶哑、语言障碍、吞咽困难,后颈部酸痛,胸部有压迫感。 最后呼吸功能衰竭死亡。T不高,血压正常,意识清醒。 (四)实验室诊断 1.厌氧分离培养: 2.毒素中和试验

3.反向间接血凝试验 4.免疫荧光 5.琼脂扩散试验 6、预防措施

(1)防止食品重复污染 (2)控制细菌产生毒素 3、食用前加热破坏毒素

(二)葡萄球菌肠毒素食物中毒 1、病原特性

主要由金黄色G球菌中的某些菌株引起,这些菌株产生肠毒素而引起急性肠胃炎。

共有6种可产生肠毒素引起:A、B、C1、C2、D、E在pH为6—8、盐12%以上含淀粉丰富的食物,细菌能生长迅速。 2、流行情况

30—50%正常人鼻腔、肠内都存有菌,是最常见的污染来源。

肉厂工人皮肤损害的培养表明,58%都有凝固酶阳性的葡萄球菌(致病菌)。

食物里添加大量盐和糖不能抑制葡萄球菌生长和产生毒素。在含食盐多的或者经加热后重新污染的食物里,在条件适宜又无其它细菌竞争常大量繁殖(变形杆菌、链球菌、乳酸菌等),因此,烧煮的肉与肉制品,肉菜馅,鱼类以及其他食品都经常与葡萄球菌性食物中毒有关。 3、中毒机理及临床症状:

肠毒素作用于双侧迷走N,在内脏的分支以及脊髓,引起呕吐反应 肠毒素对胃肠运动有增强作用,肠粘膜分泌吸收水分减少,使肠道水分潴留增多,引起腹泻。 4、实验室检查

1.金黄色G球菌检验: ①直接涂片镜检 ②分离培养:

17 / 46

③、生化反应

2.肠毒素检测:肠毒素对热稳定。 动物试验法: A、肠毒素的制备

发生食物中毒时,取剩余食物或呕吐物等进行分离培养。将分离培养得到的菌株培养到杜尔蔓培养基,并放于含10%CO2的环境中培养37℃,72h后加入生理盐水10ml,捣碎成糜弥状、离心(3000转),取上清液100℃加热30′破坏其他毒素。 B、动物试验

取所制备的肠毒素腹腔注射实验动物6—8周龄幼猫。

注射1ml/100g·BW,301—4h内出现呕吐,T上升,腹泻。 只有呕吐无腹泻→可疑;

不到30′呕吐,1d内死亡的,说明“A”中加热不够。其他毒素未破坏。 5、预防措施

(1)防止致病性葡萄球菌污染食品 (2)彻底杀灭葡萄球菌

(3)低温控制葡萄球菌繁殖和产生肠毒素 (三)魏(韦)氏梭菌性食物中毒 1、病原:

G+粗大杆菌,可形成荚膜,有芽孢(中央),厌氧菌

毒素的抗原类型:A、B、C、D、E、F(6种)引起中毒多是A、C型,其次是F型。

肠毒素分子小,对热、酸抵抗力不强, 55℃87′可破坏,100℃沸即破坏; 其芽孢耐热100℃、4h。 对碱的抵抗力较强。

2、中毒机理和临床症状:

细菌随食物摄入体内后,在胃、小肠内形成芽孢,同时释放肠毒素,引起肠管出血(毛细管渗透性上升),膨胀、腹泻。而C型引起的是坏死性肠炎,严重的出现毒血症(死亡率35—40%)。这是肠毒素和菌体外毒素的作用结果。 临床症状:

T38—39℃,急性胃肠炎,症状水样粪便,3—4天可好,预后良好。 3、实验室检查: 1.常见细菌学检查:

18 / 46

①可直接涂片镜检 ②分离培养 ③鉴定

2.肠毒素的检测 4、流行特点

第二节化学性食物中毒

一、重金属类物质污染引起的

二、有毒化合物污染所引起的食物中毒 1.氧化物中毒: 2.亚硝酸盐中毒

3.黄曲霉毒素中毒:

第三节 生物毒性食物中毒

一、有毒鱼、贝类中毒 (一)河豚中毒 1、毒素种类

毒素主要存在:卵巢、肝(剧毒)、皮肤、鳃、肾、血液,精巢和肉一般毒力较小,肉鲜美,处理后可食用。 四种毒素:①河豚毒(皮肤);②河豚酸;③河豚卵巢毒素(毒性最大);④河豚肝脏毒素。

2、中毒机理及中毒症状:

毒素可阻遏N-肌肉的传导和冲动及中枢N的麻痹,最后由于呼吸中枢麻痹而死。

症状:初期时感觉到舌头、唇、指尖有剧烈刺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继而舌、唇、手、脚麻木,感觉消失,四肢瘫痪,共济失调,语言障碍,血压下降,呼吸困难;最后呼吸衰竭而死亡。 3、预防:

①了解鱼的形态特征:河豚前半部圆,后半部尖,头扁嘴小,有磷片,具有小刺。

②禁止出售鲜河豚鱼。

③加工处理(分开装运、统一收购、去掉头、内脏)。 (二)贝类中毒:

(三)鱼类组织胺中毒: 二、内分泌腺中毒

甲状腺、肾上腺、病变淋巴结(屠宰上称为摘三腺),主要引起人体基础代谢的扰乱。

19 / 46

第五章 绿色食品的生产和标准

一、概述

(一)概念:绿色食品 绿色食品工程 (二)特征:

简单地说,绿色食品的特征是: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 绿色食品与普通食品相比有三个显著的特征: 1、强调产品出自最佳生态环境。 2、对产品实行全程质量控制。 3、对产品依法实行标志管理。

二、绿色食品的生产与质量控制

(一)绿色食品的生产体系 1、严密的质量标准体系。 2、全程质量控制措施。 3、科学规范的管理手段。 4、高效的组织管理系统。

(二)绿色食品的质量标准体系

包括:产地环境质量标准、生产技术标准、产品质量和卫生标准、包装标准、贮藏和运输标准以及其他相关标准。 分级标准:

三、绿色食品的管理和申报

第五章 屠宰加工企业的建立及其卫生要求

(自学)

本章节要求了解屠宰加工企业选址和布局的卫生要求、屠宰加工企业主要部门和系统的卫生要求等。

第六章 畜禽的收购管理和宰前检验

第一节 畜禽收购的兽医卫生监督

一、收购前的准备 1、了解疫情 2、物质准备 3、组织人力

二、兽医卫生管理

20 / 46

动物性食品卫生学课件文字版

2.控制细菌在食品中的繁殖:①采取低温贮存②提高食品渗透压(NaCl)。③降低食品pH值。④减少水分活性值。3.杀灭病原体:四、常见细菌毒素性食物中毒(一)肉毒中毒1、概念:肉毒中毒指进食污染有肉毒梭菌所产生的外毒素而引起的中毒。(二)病原体及其毒素的性质1.血清型:中和试验后分为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3twi65vfra5a66i6tmib553973044s0106d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