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苯”四说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苯”四说

作者:袁浩天

来源:《中学生数理化·学习研究》2017年第07期

一说“苯”之源

“苯”的英文名字叫做Benzene,1825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首次发现苯。他将制备煤气后剩余的油状液体蒸馏,在80℃左右时分离得到了一种新的液体物质——“氢的重碳化合物”。这项工作持续了5年。1834年,德国科学家米希尔里希用化学方法通过蒸馏苯甲酸和石灰的混合物制得了该液体物质,并命名为苯。后来热拉尔等化学家测定该物质的分子式为C6H6。现代化学中苯的提取方法很多。如可以从煤焦油中提取,可以从石油裂解产品中分离得到,也可以从石油中的烷烃和环烷烃经过催化脱氢转变为芳烃,等等。 二说“苯”之梦

关于凯库勒悟出苯分子的环状结构的经过,一直是化学史上的一个趣闻。据他自己说这来自于一个“梦”。那是他在比利时的根特大学任教时,一天夜晚,他在书房中打起了瞌睡,眼前又出现了旋转的碳原子。碳原子的长链像蛇一样盘绕卷曲,忽见一蛇抓住了自己的尾巴,并旋转不停。他像触电般地猛醒过来,马上整理苯环结构的假说。对此,凯库勒说:“我们应该会做梦!……那么我们就可以发现真理……但不要在清醒的理智检验之前,就宣布我们的梦。” 应该指出的是,凯库勒能够从梦中得到启发,成功地提出重要的结构學说,并不是偶然的。这是由于他善于独立思考,平时总是冥思苦想有关的原子、分子、结构等问题,才会梦其所思;更重要的是,他懂得化合价的真正意义,善于捕捉直觉形象;加之以事实为依据,以严肃的科学态度进行多方面的分析和探讨,这一切都为他取得成功奠定了基础。 三说“苯”之毒

我们知道,苯在常温下为无色液体,有特殊的芳香气味。但要知道此“香水”有毒啊!国际卫生组织已经把苯定为强烈致癌物质,苯可以引起白血病和再生障碍性贫血已被医学界公认。人在短时间内吸入高浓度的甲苯或二甲苯,会出现中枢神经麻醉的症状,轻者头晕、恶心胸闷、乏力,严重的会出现昏迷甚至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慢性苯中毒会对皮肤、眼睛和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长期吸入苯能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若造血功能完全破坏,可发生致命的顆粒性白细胞消失症,并引起白血病。长期接触液态苯,可对皮肤产生刺激作用,轻者干燥、发红、疤症,重者可出现湿疹样皮疹或脱脂性皮炎。据了解,室内环境中的苯污染主要来自含苯的胶黏剂、油漆、涂料和防水材料的溶剂或稀释剂等。 四说“苯”之仿

和苯的六元环结构相似,从自然界还可以找出不少的仿“苯”物质,甚至可以以假乱真,但作用就大不相同了。

1.氮苯。它可以看成苯分子中的一个CH被N取代的化合物,故又称氮苯,是一种新的化学物质,叫“吡啶”。吡啶及其同系物存在于骨焦油、煤焦油、煤气、页岩油、石油中。它无色或微黄色液体,有恶臭。除作溶剂外,吡啶在工业上还可用作变性剂、助染剂,以及合成一系列产品(包括药品、消毒剂、染料、食品调味料、粘合剂、炸药等)的起始物。

2.三聚氰胺。这是2008年9月1日起在全国闹得沸沸扬扬的三鹿奶粉事件的罪魁祸首。三聚氰胺性状为纯白色单斜棱晶体,无味,其主要用途是一种用途广泛的基本有机化工中间产品。目前三聚氰胺被认为毒性轻微,长期摄入三聚氰胺会造成生殖、泌尿系统的损害,膀胱、肾部结石,并可进一步诱发膀胱癌。

最后,给同学们留个谜语:“有人说我笨,其实我不笨,脱去竹笠换草帽,化工生产逞英豪”。哈哈,恐怕大家早就猜出来了吧?

作者单位:山东省济南市章丘第一中学高二(5)班

“苯”四说

“苯”四说作者:袁浩天来源:《中学生数理化·学习研究》2017年第07期一说“苯”之源“苯”的英文名字叫做Benzene,1825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首次发现苯。他将制备煤气后剩余的油状液体蒸馏,在80℃左右时分离得到了一种新的液体物质——“氢的重碳化合物”。这项工作持续了5年。1834年,德国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3r51i2flkn79c964hjsm5kaxd91bpl00krq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