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256层螺旋CT不同后处理方法对老年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256层螺旋CT不同后处理方法对老年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

刘 英1,陈君蓉1,郭家川2

【摘 要】[摘要]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不同后处理方法对老年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拟诊为肺动脉栓塞的38例老年患者行256层螺旋CT肺动脉血管造影。由2名放射科医师共同阅片,比较MPR、MIP及VR对各级肺动脉血管栓塞的显示率。结果:共30例确诊为肺动脉栓塞,累及主肺动脉、肺叶、段、亚段肺动脉分别为30、67、118、52支。MPR、MIP、VR均能全部显示主肺动脉栓子;三者对主肺动脉栓塞以及三者对肺叶动脉栓塞的显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者对肺段动脉栓塞的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85,P<0.05),对亚段动脉栓塞的显示MIP与VR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8,P>0.05),其余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薄层横断面及MPR是显示肺段及以下动脉血管栓子较为可靠的方法。256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结合三维重建技术是筛选和诊断肺动脉栓塞的有效手段。

【期刊名称】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年(卷),期】2017(015)002 【总页数】3

【关键词】[关键词]肺动脉栓塞;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图像处理,计算机辅助

CT肺动脉造影(CT pulmonary angiograph,CTPA)具有无创、快速诊断、准确率高等优点,已成为诊断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的首

选检查方法[1]。MSCT诊断肺段动脉以上分支栓子的敏感性、特异性可分别达90%、95%[2-4]。然而对肺动脉段及亚段水平的栓塞显示能力及老年患者做此项检查的安全性评价方面,许多学者还未达成一致。近年随着CT扫描速度的提高及图像后处理技术的发展,CTPA对肺动脉段及其以下分支的显示能力有较大的提高。本研究利用256层螺旋CT行CTPA及血管重建技术对38例疑似PE老年患者图像进行分析,探讨256层螺旋CT不同后处理技术对老年PE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连续收集2013年7月至2015年3月四川省骨科医院临床疑似PE老年患者38例。纳入标准: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高度怀疑PE者,年龄≥60岁。排除标准:①年龄<60岁;②增强扫描禁忌证者;③非PE患者;④各种原因(呼吸运动、术后胸部金属等)造成图像严重伪影、影响准确测量者。共30例纳入研究,男13例,女17例;年龄60~85岁,中位年龄(70.87±9.7)岁。其中5例有明确的下肢静脉血栓史,2例为下肢感染截肢术后,其余23例均为外伤骨折术后。临床表现有呼吸困难、咳嗽、咳痰、咯血、胸闷、气短、胸痛、心悸、晕厥等。

1.2 仪器与方法 应用 Philips 256层螺旋CT。扫描参数:120 kV,250 mA,层厚7.5 mm,探测器宽度128×0.625 mm,螺距0.99。患者取仰卧位,头先进,行常规扫描,扫描范围从肺尖到膈下。常规平扫后,经左侧肘前静脉以5.0 mL/s的流率团注碘普罗胺注射液约60 mL行CTPA,扫描延迟时间采用智能追踪触发确定,触发监控部位为上腔静脉(主动脉弓水平)[5-6],阈值为120 HU,后以相同流率追加生理盐水30 mL;层厚7.5 mm;扫描范围从肺尖

部以上到膈下1~2 cm。

1.3 图像后处理及分析 将原始数据传至工作站,行MPR、MIP、VR,重建层厚1.25 mm,层距0.6 mm。以横断面为观察标准[7],结合不同后处理方式,观察图像并记录肺动脉栓子。所有图像均由2名有丰富经验的影像诊断医师进行综合分析及评估,有分歧时通过协商达成一致。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7.0软件,计量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CT表现 直接征象:结合MPR、MIP及VR图像观察,依据肺动脉栓子与血管壁的关系,267支血管栓塞的CT表现分为以下类型:92支血管完全闭塞,表现为整个动脉断面无对比剂充填,VR显示血管突然中断(图1);中心型充盈缺损69支,横断面及MPR表现为血管周围有对比剂环绕,中心呈低密度影充盈缺损,VR表现为管腔无改变或略扩张,MIP表现为中央密度减低或无明显改变(图2);附壁型106支,横断面、MPR及MIP表现为血管断面呈偏心性充盈缺损,VR表现为血管粗细不均匀(图1);骑跨数级肺动脉的较大栓子,肺动脉呈铸型样改变,本组中跨越肺段的栓子分别按跨越的肺段数计算。伴随征象:胸腔积液18例,肺梗死10例,肺动脉高压2例,肺内马赛克征1例。 图1 男,62岁,肺动脉栓塞患者 图1a VR示右肺上叶动脉、右肺下叶动脉及基底段动脉见“残根样”充盈缺损(红箭) 图1b 横断面示右肺下叶基底段及其亚段分支动脉管腔内见附壁性、完全性充盈缺损(白箭) 图1c,1d 分别为MPR冠状及矢状位图,右肺上叶主干及前段、下叶主干及基底段动脉见附壁性及偏心性充盈缺损,管腔狭窄(白箭) 图2 男,42岁,肺动脉栓塞伴胸腔积

256层螺旋CT不同后处理方法对老年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

256层螺旋CT不同后处理方法对老年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刘英1,陈君蓉1,郭家川2【摘要】[摘要]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不同后处理方法对老年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拟诊为肺动脉栓塞的38例老年患者行256层螺旋CT肺动脉血管造影。由2名放射科医师共同阅片,比较MPR、MIP及VR对各级肺动脉血管栓塞的显示率。结果:共30例确诊为肺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3r1aw4wpp33blzb1bwa62p7v43zg7t00hs4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