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知识梳理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影响注意转移的因素有以下四个方面。

①对原活动的注意集中程度②新注意对象的吸引力 ③明确的信号提示④个体的神经类型和自控能力

4.记忆的分类(注:对大纲内容作了适当的补充)

一.什么是记忆:记忆是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二.记忆的基本过程

记忆包括记和忆两个方面,记体现在识记和保持上,忆体现在再认和回忆上。记忆由三个环节 构成:识记是第一环节;保持是第二环节;再认和回忆是第三环节。这三个环节相互影响,相互依 存、紧密联系缺一不可。

三.记忆的分类:

(一)根据记忆内容的不同可把记忆分为形象记忆、运动记忆、情绪记忆、逻辑记忆四种。

1.形象记忆。形象记忆是以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为内容的记忆。 2.运动记忆。运动记忆是以人们操作过的动作为内容的记忆。 3.情绪记忆。情绪记忆是以个体体验过的某种情绪或情感内容的记忆。

4.逻辑记忆。逻辑记忆是以思想、概念或者命题等形成为内容的记忆。

(二)根据记忆内容保持时间的长短又可以把记忆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1.瞬时记忆。瞬时记忆又叫感觉记忆,是指作用于人们的刺激停止后,刺激信息在一个极短 的时间内保存下来。它的特点一是具有鲜明的形象性,二是一持时间极短。三是容量较大。四是 只有经过注意才能进入短时记忆。

2.短时记忆。短时记忆有三个特点:一是记忆容量相当有限。二是短时记忆以听觉编码为主, 兼有视觉编码。三是短时记忆的内容通常经过复述能进入长时记忆。

3.长时记忆。长时记忆是指信息经过充分的和有一定深度的加工后在头脑中长时间保留下来 的记忆。它的特点一是保存时间长,二是容量无限。三是以意义编码为主,四是内容大部分是对 短时记忆内容的加工。

5.遗忘的规律和原因

遗忘: 对过去曾经识记过的事物不能或进行错误的再认或回忆。

36

遗忘的规律:

①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的,渐趋平稳; ②大多数遗忘发生在学习后一小时之内; ③重新学习要比第一次学习容易。 遗忘的原因:

(1)干扰说:遗忘是先前的学习和后来的学习相互干扰,以致造成抑制效应的结果。干扰的形 式有两种:

①前摄抑制:前摄抑制是指在识记之前所学习的材料对记忆后学习的材料发生的干扰作用。 ②倒摄抑制:倒摄抑制是指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学习的材料所发生的干扰作用。 一般来说,干扰作用的大小与先后两种材料的相似程度、时间间隔以及所学材料的巩固程度 有关。研究发现:中等相似程度的两种学习材料干扰最大,先后学习的材料间隔时间越长干扰越小, 学习的材料巩固程度越高产生的干扰也就越小。

(2)衰退说:这一理论用“用进废退”的观点来解释遗忘,认为遗忘是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 逐渐减弱,以致最后消退的结果。

(3)压抑说:认为遗忘是由于情绪或动机的压抑作用引起的。如果压抑被解除,记忆也就能恢复。

6.应用记忆规律促进中学生的有效学习

一、科学地识记:

①明确识记的目的任务;②充分利用无意记忆;③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识记;④合理的安排 识记材料;⑤适当运用记忆术。

二、有效地组织复习

(一)合理安排复习时间: 1、及时复习: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进程一般是先快后慢。所以复习要在尚未大量遗忘之前及时 进行。

2、分散复习:

复习时间分配有两种方式,集中学习和分散学习。连续进行的复习称为集中学习,学习之间 间隔一定的时间称为分散学习。很多实验证明,一般情况下,分散学习比集中复习的效果好。但是 在使用与分散复习时,时间间隔长短,要根据材料的性质、数量、识记已经达到的水平确定。一般 是“先密后疏”既在识记后不久的一段时间内,复习的次数要多一些,复习之间时间间隔要短一些; 随着知识巩固程度的提高,复习的次数可少一些,时间间隔可长一些。

(二)防止材料之间的相互干扰。

37

干扰是造成遗忘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所以先后学习两种材料时,要防止材料之间的相互干扰。 同时复习两种材料时中间要休息一会,类似的材料不要一起复习。复习系列材料时,要加强材料中 间部分的复习等。

(三)反复阅读与试图回忆相结合。

在复习过程中,单纯阅读效果并不太好,应该在材料还没有记住以前,就要积极地试图回忆, 当回忆不起来时再阅读,这种方法花的时间少,识记的速度快,保持的时间长,而且错误也较少。 (四)多样化的复习。

复习方法的单调容易使人产生消极情绪和感到疲劳,降低复习效果;而多样化的复习方法使学 生感到新颖,注意力更能集中,并能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复习效果。 三、培养追忆的能力:

①明确追忆的目的任务;②选择恰当的追忆方法;③培养意志力,排除干扰。

四、创造有利于记忆的条件:

①保持身体健康,合理用脑;②培养完善的个性。 7.思维的种类

一、根据思维的凭借物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可以把思维分为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 象逻辑思维。

①直观动作思维:直观动作思维又称实践思维,是凭借直接感知,伴随实际动作进行的思维活

动。

②具体形象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是运用已有表象进行的思维活动。 ③抽象逻辑思维:抽象逻辑思维是以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达到对事物的本质特性和内在联 系认识的思维。

二、根据思维过程中是以日常经验还是以理论为指导来划分,可以把思维分为经验思维和理论 思维。

①经验思维:经验思维是以日常生活经验为依据,判断生产、生活中的问题的思维。 ②理论思维

三、根据思维结论是否有明确的思考步骤和思维过程中意识的清晰程度,可以把思维分为直觉 思维和分析思维。

①直觉思维:直觉思维是未经逐步分析就迅速对问题答案作出合理的猜测、设想或突然领悟的 思维。2.分析思维

②分析思维:分析思维是经过逐步分析后,对问题解决作出明确

38

结论的思维。例如,学生解几 何题的多步推理和论证;医生面对疑难病症的多种检查、会诊分析等的思维。 四、根据解决问题时的思维方向,可以把思维分为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 ①聚合思维:聚合思维又称求同思维、集中思维,是把问题所提供的各种信息集中起来得出一 个正确的或最好的答案的思维。例如,学生从各种解题方法中筛选出一种最佳解法 ②发散思维:发散思维又称求异思维、辐射思维,是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途径寻求 各种答案的思维。例如,教育改革的多种方案的提出等的思维。

聚合思维与发散思维都是智力活动不可缺少的思维,都带有创造的成分,而发散思维最能代表 创造性的特征。

五、根据思维的创新成分的多少,可以把思维分为常规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①常规思维:常规思维是指人们运用已获得的知识经验,按惯常的方式解决问题的思维。例如, 学生按例题的思路去解决练习题和作业题,学生利用学过的公式解决同一类型的问题等。 ②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相对常规思维而言的,指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 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例如,技术革新、科学的发明创造、教学改革等所用 到的思维都是创造性思维等。创造性思维具有下列特征:敏感性;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再定 义性;洞察性。

8.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提出儿童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的理论,描述了从婴儿期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顺序。

1.感知运动阶段

皮亚杰认为人的任何知识都来源于动作,动作是感知的源泉和思维的基础。0~2 岁的儿童的认 知水平正处于感知运动的阶段,儿童通过感觉和动作来认识周围的一切。

2.前运算阶段

2~7 岁的儿童处于该阶段,这时儿童开始学习并能够运用符号对事物进行表征。

3.具体运算阶段

这一阶段的儿童年龄大致处于 7~12 岁岁左右,这时儿童逐渐掌握了守恒的概念。

4.形式运算阶段

39

在儿童 11、12 岁以后,就进入了形式运算阶段,这是思维发展趋于成熟的阶段。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一)问题表征的方式 (二)无关信息的干扰 (三)功能固着性 (四)心向坚持使用原有已 证明有效的方法解决新问题的心理倾向,称为心向或者心理定势。

9.学习动机及其功能(注:对大纲内容作了适当的补充)

学习动机的含义: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行为 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学习动机的三种功能:一是激活功能。即动机会促使人产生某种活动。二是指向功能,即在动 机的作用下,人的行为将指向某一目标。三是强化功能,即当活动产生以后,动机可以维持和调整 活动。

学习动机的基本成分: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是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两者相互作用形成学 习的动机系统。 10.动机理论

学习动机是由学生的学习需要所引起的,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按照引起学 习动机的原因来划分,可以把动机分为二类:一是内部动机, 指由内部因素影响下所激发的学习 动机。这里的内部因素可以是兴趣、好奇心、探究欲等。二是外部动机,指由外部因素或情境所支 配,被外力推动下所产生的学习动机。这里的外部因素可以是奖励、惩罚等等。因为学习动机是影 响学生学业成败的一个及其重要的变量,因此心理学家们对如何激发学习动机这一问题作了长期的 探索和努力,并形成了以下的理论:1.驱力理论 2.强 化 动 机 理 论 3.需要层次理论 4.认知失调理论 5.自我效能感理论 6.成就动机理论 7.成败归因理论

1.驱力理论:

驱力理论指当有机体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便会在有机体的内部产生所谓的内驱力刺激,这种内 驱力的刺激引起反应,而反应的最终结果则使需要得到满足.

2.强化理论:

学习强化动机理论是由联结主义心理学家提出来的,他们用强化来解释动机的引发。按照他们 的 S—R 的观点,人的某种学习行为倾向完全取决于某种学习行为与刺激物之间因强化而建立的牢 固联系,动机被看作是由外部刺激引起的一种对行为的推动力量,并用强化来

40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知识梳理 

影响注意转移的因素有以下四个方面。①对原活动的注意集中程度②新注意对象的吸引力③明确的信号提示④个体的神经类型和自控能力4.记忆的分类(注:对大纲内容作了适当的补充)一.什么是记忆:记忆是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二.记忆的基本过程记忆包括记和忆两个方面,记体现在识记和保持上,忆体现在再认和回忆上。记忆由三个环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3p1jb47b628wrp7237vk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