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胸腔闭式引流持续胸腔负压吸引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胸腔闭式引流持续胸腔负压吸引

胸腔负压吸引使用时间选择:一般在患者发生自发性气胸后,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引流3 d 后仍有漏气者,或术后 24 h。

正确连接3瓶一体式负压吸引水封瓶。保持胸腔闭式引流管路的密闭状态, 以保证负压吸引的有效性, 避免气胸、纵隔气肿等并发症的发生。旋动控制旋塞进行气流调节,使调压腔内只发出稳定、轻柔的气泡声即可(必须确认并保持有气泡产生)。

负压大小选择: 一般胸腔闭式引流的负压吸引, 以超过吸气末胸腔负压 0. 49~0. 98 kPa( 5~ 10 cm H 2O ) 即可 。 若患者肺弹性较差、压缩时间较长而肺表面有薄纤维膜覆盖致肺复张困难、肺段切除肺断面持续漏气较多或气胸患者 , 负压可适当加大至 0. 49~ 0. 98 kPa( 10~ 15cmH 2 O) (调压腔水位即表示吸引负压的数值)。低负压吸引开始应设置在 0. 49~ 0. 98kPa( 5~ 1 0 cm H 2O ) 水平, 然后根据引流情况进行缓慢微调。因过大负压吸引可引起胸痛, 甚至发生复张性肺水肿, 所以需密切观察患者有无胸闷 、气短 、发绀 、血性引流液增多等情况,判断气管是否居中 ,听诊双肺呼吸音是否对称,严密观察压力的大小, 维持一定的恒定值, 避免压力波动而影响吸引效果和产生并发症。 在临床工作中, 不要随意中断吸引, 防止肺泡的再次萎陷。

注意观察水柱波动情况: 引流管内水柱波动的情况, 不但可反映引流是否通畅, 还可推知肺膨胀的程度、胸内残腔的大小。 正常水柱波动的范围,平静呼吸时为 0. 294~ 0. 98 kPa ( 3 ~ 1 0 cmH 2O ) ,深呼吸及咳嗽时波动幅度可增至 1 . 18~ 1. 57 kPa( 1 2~ 1 6 cm H 2 O) 。 液柱波动范围愈大, 表明肺膨胀愈差, 胸内残腔愈大。 若水柱波动突然消失, 多系引流不通畅所致。

气体排出情况的观察:漏气可分为 3 度: 患者用力咳嗽 、屏气时,引流管内有气泡排出者为 Ⅰ 度; 深呼吸 、咳嗽时有气泡排出为 Ⅱ 度; 平静呼吸时有气泡排出为 Ⅲ 度 。 Ⅰ ~ Ⅱ 度漏气在 2 ~ 5 d 后即可自愈; Ⅲ 度可逐渐转为Ⅱ 度 、Ⅰ度,于5 ~7 d后自愈,出现持续有Ⅲ 度漏气,需通知医生处理 。

定时挤压引流管 挤压引流管是保证引流管通畅的有效措施,每 4小时挤压一次。方法:一手贴近胸壁,手心向上,捏紧引流管,另一手的拇指与食指在距前面一只手的远端 4 ~ 5 cm 处捏压阻断胸腔引流管,同时前面一只手冲击式地用力捏挤引流管,利用引流管内液体或空气冲击将堵塞引流管的凝块或组织块冲出引流管。若水柱波动突然消失,多因引流不通畅所致,应及时用生理盐水冲洗引流管。发生引流管阻塞原因较多,自发性气胸患者发生堵管的原因是胸腔渗出液多,纤维蛋白凝结所致。

观察负压吸引的效果和并发症 负压吸引时通过询问患者胸闷、胸痛、气促、发绀等症状的变化,听诊患肺呼吸音变化、观察胸腔引流瓶水柱波动情况,观察患者的全身情况,准确采集血标本,了解血常规、生化、动脉血气分析、胸部 X 线片等辅助检查结果,判断负压吸引的效果 。

做好负压吸引的健康教育 胸腔内漏气时间较长,患者心理压力大,担心疾病的预后,可能对治疗失去信心,护理过程中应特别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负压吸引前详细向患者讲解使用负压吸引的目的、注意事项、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负压吸引过程中可能影响下床活动,让患者了解相关知识及配合要点 ;做好专科知识的宣教工作,患者能掌握有效咳嗽排痰、深呼吸的方法,掌握肢体锻炼的方法;做好基础护理,满足患者的生活所需。

胸腔闭式引流持续胸腔负压吸引

胸腔闭式引流持续胸腔负压吸引胸腔负压吸引使用时间选择:一般在患者发生自发性气胸后,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引流3d后仍有漏气者,或术后24h。正确连接3瓶一体式负压吸引水封瓶。保持胸腔闭式引流管路的密闭状态,以保证负压吸引的有效性,避免气胸、纵隔气肿等并发症的发生。旋动控制旋塞进行气流调节,使调压腔内只发出稳定、轻柔的气泡声即可(必须确认并保持有气泡产生)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3nuku2jsaq0wacw0fftp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