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南岭地区花岗岩型铀矿的特征及其成矿专属性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南岭地区花岗岩型铀矿的特征及其成矿专属性

陈振宇1, 黄国龙2, 朱 捌2, 陈郑辉1, 黄 凡1, 赵 正1, 田泽瑾3

【摘 要】南岭地区是我国花岗岩型铀矿的重要矿集区。该区产铀岩体的成因类型以 S 型(改造型)花岗岩为主, 对岩性没有明显的选择性。构造是控制铀成矿的重要因素之一, 几乎所有热液铀矿体都分布在一定的断裂或破碎构造中, 并且与穿切于花岗岩中的中基性岩脉密切相伴。产铀岩体的热液蚀变发育, 规模大、范围广、类型全的热液蚀变是判别产铀岩体的重要标志。产铀岩体的主要成岩时代为印支期和燕山期, 铀成矿作用则主要发生于燕山晚期-喜山期, 成岩成矿具有明显的时差, 指示成岩和成矿作用是两次或两次以上不同的地质作用。印支期和燕山期花岗岩主要提供成矿铀源和成矿围岩, 而铀矿成矿作用与燕山晚期-喜山期伸展断裂构造和蚀变交代的关系更为密切。对于南岭地区的花岗岩型铀矿, 燕山晚期-喜山期的伸展构造活动及其伴随的中基性-酸性岩浆活动比印支期-燕山期的花岗岩更具有成矿专属性。 【期刊名称】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年(卷),期】2014(000)002 【总页数】12

【关键词】南岭地区; 花岗岩型铀矿; 成矿专属性; 控矿因素; 成矿系列

0 引 言

南岭地区是我国重要产铀区, 产有多种不同类型的铀矿床。按赋矿围岩的不同, 该区主要产出花岗岩型、火山岩型和碳硅泥岩型 3 类铀矿床。花岗岩型铀矿床是指与花岗岩体有紧密空间关系和成因关系的热液铀矿床, 它可产在岩体内部或岩体外围不远的一定范围内。这些矿床虽然产出的地质部位和围岩性质不同, 但

实际资料表明它们均具有相同的(或相近的)成矿过程、成矿时代和成矿机制(杜乐天, 1982)。花岗岩型铀矿床在国外发现得较早, 20世纪 50 年代前期就有了很大发展, 主要分布在欧洲海西褶皱带中, 美国阿拉斯加(斯波坎)地区和前苏联的中亚等地。我国该类型矿床最早发现于 1957 年,即位于南岭贵东岩体中的 330 矿床(希望矿床)。我国是花岗岩型铀矿床最发育、类型最多、分布最广泛的国家, 这类铀矿床也是我国最重要的铀矿矿床类型。我国花岗岩出露面积很大, 约有 85 万多平方公里, 找矿远景仍然很大。

成矿专属性的研究实际上是在成矿规律研究的过程中提出并发展起来的, 就其术语应有含义而言, 成矿专属性是指一定的成矿作用及其产物(矿床)与一定的地质作用及其产物(地质体)之间具有特定的专属作用关系。但数十年来, 一般仅习惯用于岩浆岩, 故狭义的成矿专属性即指岩浆岩成矿专属性, 就是一定的成矿作用与一定的岩浆作用具有专属关系, 也就是一定的矿产与一定的岩浆岩具有特定的相关关系(闻广, 1958, 1981, 1983;闻广和闻辂, 1963)。正是由于这种习惯性思维, 在讨论某矿种或某地区的成矿专属性时, 往往仅从岩浆岩成分即岩石化学方面, 而很少从其他地质作用(如构造作用、蚀变作用等)的角度去讨论, 这样就有可能使得我们对成矿规律和找矿方向的研究受到局限。

南岭地区作为我国花岗岩型铀矿最为重要的大型矿集区, 几十年来, 对于该地区花岗岩型铀矿的成矿规律研究已经取得了许多重要进展(如杜乐天, 1982, 2001; 张祖还和章邦桐, 1991; 覃慕陶和刘师先, 1998; 邓平等, 2002; 张振奋, 2007; 范洪海等, 2012)。本文拟在前人研究工作基础上, 对花岗岩型铀矿成岩成矿地质条件和特征进行梳理, 并探讨其成矿专属性, 以期更好地总结成矿规律并服务于找矿预测。

1 南岭地区花岗岩型铀矿概况

南岭地区花岗岩型铀矿床, 以分布广、类型多、储量大为特色, 目前区内探明储量占全国已探明储量的 38%以上。华南全区数个大型铀矿床、60%以上的中型铀矿床及 90%以上的富铀矿资源储量, 都分布在花岗岩型铀矿田中, 成为华南乃至我国花岗岩型铀资源分布的一大特色(黄国龙等, 2006)。南岭地区(华南地区)主要产铀的花岗岩体有摩天岭岩体、苗儿山岩体、九嶷山(金鸡岭)岩体、六陈(大容山)岩体、贵东岩体、诸广山岩体、桃山岩体、隘高岩体、大富足岩体等改造型花岗岩, 以及安庐石英正长岩带(包括黄梅尖、城山和大龙山岩体)和安徽的姚村岩体等同熔型花岗岩, 组成著名的华南铀成矿省(张祖还和章邦桐, 1991)(图 1), 其中又以粤北地区的诸广山岩体和贵东岩体产出的铀矿床最多, 数量约占华南全区各类型铀矿床的 1/2, 并且占据了全区大部分的铀资源储量(邓平等, 2002; 黄国龙等, 2006)。张金带等(2008)根据华南产铀花岗岩体及相关铀矿田、矿床的分布情况, 将华南铀成矿省进一步分为桃山-诸广铀成矿带和郴州-钦州铀成矿带, 它们控制了华南众多花岗岩型铀矿田, 如城口、长江、百顺、鹿井、下庄、380 和 6720 铀矿田等。

“全国花岗岩型铀矿资源潜力评价”课题组(范洪海等, 2012)在全国范围内圈出了 12 个花岗岩型铀矿预测工作区。在 12 个预测工作区中, 成矿潜力最大的几个都在南岭地区, 依次为桃山-诸广预测工作区、郴州-钦州预测工作区、雪峰山-摩天岭预测工作区、湘中预测工作区。其中桃山-诸广预测工作区集中产出了桃山、诸广南、鹿井和下庄 4个我国最大的花岗岩型铀矿田。在全国圈定的 27 个花岗岩型A类预测区中, 桃山-诸广预测工作区就占了 7个。该区位于华南武夷山-诸广后加里东隆起区的中部, 加里东运动后长期处于隆起构造环境。区内

南岭地区花岗岩型铀矿的特征及其成矿专属性

南岭地区花岗岩型铀矿的特征及其成矿专属性陈振宇1,黄国龙2,朱捌2,陈郑辉1,黄凡1,赵正1,田泽瑾3【摘要】南岭地区是我国花岗岩型铀矿的重要矿集区。该区产铀岩体的成因类型以S型(改造型)花岗岩为主,对岩性没有明显的选择性。构造是控制铀成矿的重要因素之一,几乎所有热液铀矿体都分布在一定的断裂或破碎构造中,并且与穿切于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3njwh1884h6u75f0b3w102ra61x6wi01de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