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交通规划原理》习题一(1-6章)作业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交通规划原理》第1-6章 练习题

第一章 绪论

1.交通规划的定义是什么?它的构成要素是什么?

答:交通规划是有计划地引导交通的一系列行动,即规划者如何提示各种目标,又如何将提示的目标付诸实施的方法。

交通规划的构成要素分为:需求要素、供给要素和市场要素三部分。

2.交通规划与土地利用之间有什么关系?

答:交通与土地利用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通常,交通设施的建设使得两地间和区域的机动性提高,人们愿意在交通设施附近或沿线购买房屋、建立公司或厂房,从而拉动土地利用的发展;相反,某种用途的土地利用又会要求和促进交通设施的规划与建设。交通与土地利用研究土地利用的变化及其产生的交通量,同时研究交通设施的建设对土地利用的作用。

3.试叙述交通规划的发展阶段。

答:第一阶段( 1930 年~ 1950 年)。该阶段交通规划的目的是由新的代替道路的规划缓和政策或消除交通拥挤。采用的技术方法是道路交通量调查,以机动车保有量为基础的交通量成长预测,基于经验方法的交通量分配。

第二阶段( 1950 年~ 1960 年)。该阶段交通规划的目的是主要解决市内汽车交通急剧增加带来的交通阻塞,为汽车交通的道路交通规划。其特点是以高通行能力道路为对象的长期性道路规划。采用的技术特征方法是家庭访问调查、道路交通量调查,以道路交通为对象的三阶段预测法。使用的社会经济技术参数为个人收入、社会人口结构、汽车保有量。

第三阶段( 1960 年~ 1970 年)。该阶段的道路交通状况是美国汽车保有量激增,在市中心高峰时必须进行汽车通行限制,刘易斯·曼福特对当时的道路的交通状态进行了精辟总结,即“美国人都为汽车教信徒,美国是靠高速公路发展起来的”。本阶段交通规划的目的是通过综合交通规划,合理分配交通投资(私人交通对公共交通),征收停车费,进行长期性交通规划。采用的技术方法特征为四节段预测法,分析单位由车辆至人;交通方式划分阶段被导入到了交通需求预测之中;一般化费用开始使用和个人选择模型的提出也是其特征。

第四阶段( 1970 年~ 1980 年)。该阶段交通规划的条件是交通问题开始多样化,例如,大气污染、噪音、拥挤、停车难、交通事故、公共交通衰退、交通弱者问题,变更工作时间,规划过程中的住民参加,公共交通问题等。因此,当时交通规划的目的是强调局部性,注重短期性规划,低成本交通营运政策。采用的技术方法特征是研究趋于多样化,主要表现在: a.集计模型的精炼化和简化;b.非集计模型的出台和应用;c.渐增规划、反应规划等。

第五阶段( 1980 年~ 1990 年)。该阶段的交通规划条件是城市环境问题恶化,交通事故、堵车、交通弱者问题受到重视。交通规划的目的变为强调微观性和局部性。采用的技术方法特征是将计算机等尖端科技用于交通规划。主要有:①计算机的急速发展导致了仿真技术;②静态到动态;③ ITS等高科技(行驶线路导向、 GPS 、 GIS 、 ETC 等)的研制;④非集计模型的重视;⑤四阶段法的静态问题向动态方向发展。

第六阶段( 1990 年~现在)。该阶段的交通规划条件是环境问题、交通事故、交通阻塞等。因此,本阶段交通规划的目的是环境保护、复苏城市公共交通。采用的技术方法特征是:① ITS 的重视及产品化;②动态预测技术与方法;③重视老年人与伤残人;④重视交通环境;⑤路面电车、轻轨的复苏;⑥重视研究旅游交通。

1

第二章 交通调查

1.交通调查的目的和作用是什么?在制定交通规划过程需要进行哪些调查?

答: 交通调查的目的:为交通规划提供全面、系统而又真实可靠的实际参考资料和基础数据,依据这些数据准确分析规划区域交通现状,对交通规划涉及的经济、运输、交通量等做出准确可靠的预测,并且制定出合乎社会发展规律并且与交通需求相适应的交通规划方案,达到规划工作、直到交通建设与发展的母的。 作用:(1)交通调查资料是交通运输系统现状评价的基础。

(2)可以为交通需求预测模型提供基础数据。 (3)是制定交通规则目标的重要依据。

在制定交通规划过程中需要对规划区域交通运输调查、社会经济及土地利用基础资料调查、相关的政策和法规调查、建设资金调查、交通规划影响调查等五个方面做出真实、全面、系统、客观地调查。

2.交通量调查计数方法有哪几种?各有何特点?

答:交通量调查计数方法有人工计数法、浮动车法和机械计数法。

人工计数法是我国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原始性调查法,适用范围广发,可以用于任何情况下的交通量调查(如转向交通量调查、分车型交通量调查、行人交通调查等)机动灵活,易于掌握,精度较高,资料整理方便。从理论上看,人工计数法无论在车型的分辨上或是在计数方面都应该比仪器观测准确和机动灵活,而且调查地点环境不受限制。缺点是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劳动强度大,天气不好时在室外工作比较辛苦。

浮动车法是英国道路研究试验所提出的。它可以同时获得某一路段的交通量、行驶时间和行驶车速等数据,是一种较好的综合调查技术。

机械计数法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调查范围广,调查精度高,特别适合长期连续性交通量调查,但这类装置一次性投资大。

3.起讫点调查的内容包括哪些?调查方法有哪几种?起讫点调查结果精度如何检验?

答: OD调查的类别和内容:1.居民OD调查:主要包含城市居民和城市流动人口的出行调查,调查重点是居民出行的起讫点分布、出行目的、出行方式、出行时间、出行距离、出行次数等 2.车辆OD调查:车辆出行主要包括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出行,主要调查车型、出行目的、起讫点、货物种类、平均吨(座)位和实载率等。3.货流OD调查:货流调查的重点是调查货源点和吸引点的分布,货流分类数量和比重,货运方式分配等。

调查方法有:路边询问法、表格调查法、家庭访问法、明信片调查法、车辆牌照法。 起讫点调查结果精度检验方法:

(1)分隔核查线检验。首先确定分隔核查线,一般选择规划区域内天然的屏障,如河流、铁路等,此核查线将调查区域分为几个部分。在进行OD调查的同时,统计跨越核查线的所有道路断面交通流量。将此实测交通量同起讫点调查中所得到通过该线的OD交通量(按抽样率扩算后)进行比较,一般相对误差在5%以内符合要求;在5%~15%需要进行必要调整;如果误差大于15%,则表明调查结果不正确,调查工作存在较大的问题,需要重新调查。 (2)区域境界线检验。区域境界线检验的原理和分隔核查线相同,将通过区域境界线的OD分布量(按抽样率拓展后)和实测交通量进行比较,一般相对误差在5%以内符合要求;在5%~15%需要进行必要调整;如果误差大于15%,则表明调查结果不正确,调查工作存在较大的问题,需要重新调查。 (3)把由OD调查表推算出来的交通特征,如车型比例、交通流量和流向等与现有的统计资料进行比较,检查其误差程度是否满足要求。

2

(4)在调查区域内,拟定交通枢纽、公共活动集散中心作为校核点,将起讫点调查结果与该点上实测的交通量相比,作为市内OD调查精度的重要依据。

4.地点车速和区间车速调查各有哪几种方法?

答:地点车速调查方法有:人工测量法和机械测量法,机械测量法主要有:雷达测速法、道路检测器测量法、摄像法。区间车速调查方法有:牌照法、跟车法。

5.交通密度调查有哪些方法?

答:有出入量法和摄影法,摄影法又分为:地面(高处)摄影观测法和航空摄影观测法。

6.如何调查交叉口和路段的停车延误?

答:交叉口延误调查方法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停车时间法,得到的交叉口延误只包括停车时间,没有计入

加速延误和减速延误,分为间断航空摄影法、延误仪测记停车法和点样本法等;第二类方法是行程时间法,测定从交叉口前的某一点至交叉口内或交叉口之后的某一点的行程时间,各车辆的平均行程时间减去这段行程的自由行驶时间就是交叉口的延误,得到的交叉口延误不但包括停车延误,还包括加速延误和减速延误,分为试验车法、牌照法、间断航空摄影法、人工追踪法和抽样法等。 交叉口总延误=总停驶车辆数x观测时间间隔(辆 · s) 每一辆停驶车辆的平均延误=总延误时间/停驶车辆总数(s) 交叉口入口引道上每辆车的平均延误=总延误/引道总交通量(s) 停驶车辆百分率=停驶车辆总数/引道总交通量x100%

停驶车辆百分率的估计误差=

7.交通调查的抽样方法有哪几种?抽样调查的误差有哪几种?如何提高抽样调查的精度?如何确定抽样率?

答:交通调查的抽样方法有:按照是否遵循随机原则可以分为非概率抽样和概率抽样。概率抽样有以下几种:简单随机抽样法、系统抽样法、分层抽样法、整群抽样法、多阶段抽样法。抽样调查的误差有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系统误差大致有四类:设计误差、估计量的偏误、调查误差、编辑误差。为提高抽样调查的精度,一方面可以采取完善抽样调查方案、合理选择抽样方法、提高抽样调查数据的准确性、减少编辑误差和调查误差等手段,即减少系统误差;另一方面要合理确定样本量的大小,即减少随机误差。 抽样率的确定:通过误差分析可知,如果要提高调查的精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确定合理的样本量。样本量大小的确定是一个平衡问题,如果在数据收集和分析过程采用大的样本容量,达到给定研究目标和精度要求的费用就很高。太少的样本则使结果受变异性的影响。根据数理统计的原理,抽样率公式,抽样率公式如下:

3

式中 γ—抽样率;

λ —对于标准分布,一定置信度对应的双侧分位数,当置信度为 68.3% 时,λ =1 ,置信度为 75% 时, λ=1.15,置信度为 90% 时,λ =1.65 ,置信度为 95% 时, λ =1.96 。

控制误差指标的容许绝对误差, =E。 其中

—相对误差;

E—样本均值;

8.结合我国交通调查实况,分析 我国居民出行调查方面有哪些需要完善的地方。

9.在某郊区一条两车道长100m的道路上测定地点车速,希望得到平均车速的容许误差在2.1km/h以内,并具有95%的置信水平,问至少需要多少样本? 解:n????E???K?2

2 ?8.5?1.96?n???63? 2.1??

答:至少需要63个样本。

10. 对交叉口某一引道进行车辆延误调查,观测时间间隔为 15s,观测时间为5min。对引道上100辆车进行初步调查,得知停驶车辆的百分率为45%,实际调查数据如表2-2所示。计算:(1)确定最小样本容量,容许误差 d=0.10,取置信度为95%;(2)计算延误指标。

表 2-1 某交叉口延误调查现场记录表

观测时间 8:00 8:01 8:02 8:03 8:04 小计 在下列时间内停在引道内的车辆数 引道交通量 +0s +15s +30s +45s 停驶车数 非停驶车数 0 2 7 9 11 6 4 0 0 3 6 14 9 16 14 6 18 0 1 4 9 13 17 0 5 0 0 2 4 17 19 22 30 33 56 37 4

( 1)计算最小样本容量

取置信度 95%,查得 =3.84,代入式(2.3-1)得:

N=(1-p)/pd2=471 ( 2)计算交叉口延误指标

总停驶车辆数=19+22+30+33=104(辆) 引道总交通量=56+37=93(辆)

总延误=总停驶车辆数x观测时间间隔=104x15=1560s

每一辆停驶车辆的平均延误=总延误时间/停驶车辆总数=1560/56=27.9s 交叉口入口引道上每辆车的平均延误=总延误/引道总交通量=1560/93=16.8s 停驶车辆百分率=停驶车辆总数/引道总交通量x100%=56/93x100%=60.2%

停驶车辆百分率的估计误差==5.05%

由于停驶车辆百分率的误差为5.05%,小于容许误差10%,说明这次调查满足精度要求。

第三章 交通与土地利用

1. 试叙述交通与土地利用研究的主要内容。

答:交通与土地利用 (Land Use) 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是影响交通产生的主要因素之一。按照我国国家标准《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规定,城市土地利用分10大类,分别为:①居住用地;②公共设施用地;③工业用地;④仓储用地;⑤对外交通用地;⑥道路广场用地;⑦市政公共设施用地;⑧绿地;⑨特殊用地;⑩水域及其他用地。

①住宅用地是交通的主要发生源和居民出行的主要起讫点。该用地的发生与吸引交通量通常用居住面积、住户数、人口、住户平均人数等指标表示。与住宅用地相关的出行有:上班、上学、自由(购物、娱乐)、回家。

②公共设施用地包括行政办公用地、商业金融业用地、文化娱乐用地、体育用地、医疗卫生用地、教育科研设计用地、文物古迹用地等。当然,也是交通的主要发生源之一。该用地的发生与吸引交通量通常用办公、营业面积、从业人口等指标表示。与公共设施用地相关的出行有:上班、上学、自由(娱乐)、业务、回家。

5

《交通规划原理》习题一(1-6章)作业 

《交通规划原理》第1-6章练习题第一章绪论1.交通规划的定义是什么?它的构成要素是什么?答:交通规划是有计划地引导交通的一系列行动,即规划者如何提示各种目标,又如何将提示的目标付诸实施的方法。交通规划的构成要素分为:需求要素、供给要素和市场要素三部分。2.交通规划与土地利用之间有什么关系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3lija4db0q4qfr116rpl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