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13《宋明理学》教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3课 宋明理学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列举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状况

过程与方法:结合宋明理学代表人物的经历和浅显的文字材料,帮助学生弄清理学的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援引一些对宋明理学评价的材料,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一谈宋明理学的精神取向及其现实启迪 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程朱理学基本内容。

难点:理解理学和心学的思想内涵;正确评价程朱理学和王阳明心学的历史地位。 教学方法:材料分析法、对比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引入:回顾归纳从春秋战国到北宋之前儒学的发展过程。

形成——发展为大宗——“焚书坑儒”——复苏——“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一、理学产生的背景(展示材料,教师讲解)

1、儒学本身存在的严重不足和“儒学危机”

(1)儒学本身在思辨性和理论性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不足。

儒学在孔子创立之时,只是一些伦理原则和教条,由于孔子本人罕言“性与天道”,所以如何从哲学本体论上论证儒家思想的正当性与必然性成为儒学的一个重要课题。孟子从“四端”说出发,对儒家的性善论作了论证,荀子则从性伪说出发对性恶论作了论证,董仲舒把儒家道德嫁接在讲究阴阳家的世界观上,对儒学作了谶纬神学式的论证。在宋明儒学家看来,以往的这样论证要么是“不备”(不够充分,如孟子),要么是“不明”(混乱不清或者错误,如荀子与扬雄),而董氏谶纬神学化的论证更是粗浅,不值一论。

(2)儒学危机

受到佛教、道教的挑战。

2、唐末五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出现社会伦理纲常失序,道德混乱的局面,不利于大一统政治的稳定和巩固。

(1)政权更迭频繁(魏晋南北朝、五代十国)“君权神授”受到冲击,“君为臣纲”无法体现。(“天子宁有种乎,兵强马壮者为之耳。”)

(2)道德失范,伦理纲常沦落。(统治者带坏社会风气,如唐太宗、高宗、玄宗) (3)文化沦丧,导致知识分子信仰坍塌,丧失气节。(如五代的儒生冯道就是谁给利益,就为谁服务。没有一点气节,毒害社会风气。)

在这种情况下,理学家要求正君心,正民心。 3、宋代儒学复兴运动 唐代韩愈复兴儒学运动

(1)政治思想上:反对佛教,复兴儒学。 (2)文学上:古文运动。

宋代儒学家掀起儒学复兴运动,理学产生。 宋代儒学复兴的原因

(1)两宋时期,中央集权加强,在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的情况下,统治者要求通过调整统治者思想以适应维护统治秩序的政治需要。

(2)魏晋以来,儒佛道三教趋于融合,儒教吸收了佛道的有益成分,发展为更为理性化、思辨化的儒学体系。(将孔子旧体系中不能从世界本原解释的缺陷弥补。)

1 / 3

(3)宋代“重文轻武”的国策,形成了学术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激励了学者们积极关注国计民生的热情,学术活跃。

宋朝“重文轻武”的国策(吸取唐朝藩镇割据的教训),使文人受到重视,社会地位空前提升,激发其社会责任心,以天下为己任。

(4)宋代学者研习儒经义理之风大开,独立思考,大胆立论,互相启发。科举产生的知识分子们,对于儒家经典大义不断探究成为一种社会潮流。

(5)儒学家处于革除时弊,拯救文化,整顿人心,重树人伦和儒家价值的社会责任感,重忠孝、讲廉耻、励气节的社会氛围逐渐形成。(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 二、程朱理学

教师:通过学生阅读课本,就理学的一些重要概念进行归纳简析: 学生:

代表:程颢、程颐、朱熹

含义:以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 主要内涵:

1、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万物只有一个天理。先理而后物。 2、“人伦者,天理也”。

3、天理就是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 4、“存天理,灭人欲“ 5、“格物致知” 评价:

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的教科书。朱熹的学术思想对我国封建社会后世影响深远,甚至外传,在日韩形成“朱子学”。 三、陆王心学:

教师提示学生阅读课本归纳心学: 代表:陆九渊、王阳明 主要内涵:

1、“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万物都在心中。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只需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

2、“心无外物,心外无理”。 3、“致良知”和“知行合一” 探究:

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有什么异同?

同:程朱理学和王的心学都承认“理”的存在,都是宋明理学的突出代表,两者的思想实质都是以儒家的纲常伦纪来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的自然欲求。

异:认为世界的本原不同:程朱理学认为理是世界的本原,理在心外;而王的心学认为心是世界万物的本源,理在心中;

程朱理学有科学和不科学两面,应正确对待。

教师:就理学的评价结合知识延伸趁热打铁进行分析:

进行一场课堂讨论,谈谈对宋明理学的评价。作为一种流传几百年的传统文化,它有什么可取的地方?有哪些内容是不科学和不正确的?《宋明理学的利弊》)

(1)科学或可取的一面:

2 / 3

①宋明理学具有和谐意识。和平发展离不开人与自然的和谐,小到家庭,大到民族、国家、人类都需要和谐的意识。

②宋明理学具有忧患意识。这种忧患意识对历代仁人志士胸怀天下,奋发进取,为理想不懈追求传统的形成产生了十分积极的影响,今天人们依然能从中得到启示。

③宋明理学崇尚道德,充分意识到道德对于社会和人生的重要性,崇尚道德可以促进文明的进步。

④宋明理学强调力行。力行意识及其所体现的务实倾向和自强的精神,对中国文化起了推动和促进作用。

(2)不科学或不可取的一面: ①尊卑等级观念; ②重男轻女的观念; ③因循守旧的观念; ④重利轻义的观念; ⑤重礼轻法的观念。

(3)对宋明理学应采取的态度:批判、继承、改造;去粗存精,去伪存真。

3 / 3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13《宋明理学》教案

第3课宋明理学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列举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状况过程与方法:结合宋明理学代表人物的经历和浅显的文字材料,帮助学生弄清理学的内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援引一些对宋明理学评价的材料,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一谈宋明理学的精神取向及其现实启迪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程朱理学基本内容。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3j9tm6rhg80ne2d1fovz9epjx24qwd012tp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