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土地利用规划的必要性及意义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土地利用规划的必要性及意义

摘要:土地资源是人类得以生存与发展的物质载体,是“一切生产和一切存在的源泉”。然

而,作为一种自然资源,土地具有不可再生性,地理位置固定性,数量有限性,不可替代性,利用长久性等自然属性。特别是进入工业时代以来,随着人口的增加,经济的发展,人类由于自身的发展需要消耗的土地资源越来越多,但是由于人类经过前几个世纪的开发利用,现在可供人类支配的土地资源越来越少,这种需求与供给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正日益加剧。同时由于人类不当的开发利用,土地污染与生态破坏日趋严重,严重的威胁着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人居环境。因此,做好土地资源的规划利用意义重大。本文通过对我国土地资源现状回顾,说明了进行土地利用规划的必要性及其作用。

关键词:土地利用规划 必要性 作用 意义

1.土地利用规划的认识

1.1土地规划的含义

土地规划指一国或一定地区范围内,按照经济发展的前景和需要,对土地的合理使用所作出的长期安排。旨在保证土地的利用能满足国民经济各部门按比例发展的要求。规划的依据是现有自然资源、技术资源和人力资源的分布和配置状况,务使土地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而不因人为的原因造成浪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在一定区域内,根据国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对土地的开发、利用、治理和保护在空间上、时间上所做的总体安排和布局。 1.2土地规划利用的含义

土地规划利用是按照土地利用规划和土地利用计划规定的用途和条件对土地加以利用。 土地利用规划是对一定区域未来土地利用超前性的计划和安排,是依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土地的自然历史特性在时空上进行土地资源合理分配和土地利用协调组织的综合措施。

2.实施土地规划利用的必要性

2.1.严峻的土地资源现状,要求我们必须实行土地的规划利用。

我国国土面积的12.88%为可种植耕地,60%以上的耕地分布在水源不足或者水土流失、沙化、盐碱化严重的地区,通过开发补充耕地的潜力也十分有限。具体问题如下: 2.1.1土地面积绝对数量大,相对数量少

我国土地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土地面积仅为12亩,人均耕地面积仅1·18亩,均不及世界平均数的1/3,仅相当于澳大利亚的1/34,加拿大的1/20,美国的1/8。若按世界各国人均占有耕地的数量多少为序排列,居世界第67位。

2.1.2难以利用的土地面积大,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难以利用地土地包括沙漠、戈壁、冰川及永久积雪、石山、裸地等。它约占全国土地面积的1/3。我国有悠久的土地开发历史,绝大部分宜开垦的土地早已被耕种,土地的后备资源十分有限,而且质量较好地易开垦荒地资源为数更少。据初步统计,我国现有土地资源为18·8亿亩,其中易垦土地约为5亿亩。在5亿亩易垦土地中,质量较好、易农的只有2亿亩。如按现有的技术条件进行综合开发、综合治理,土地垦植率以50%计算,全面开垦出来,耕地面积最多增加1亿亩。据初步预算,到2025年,全国非农业建设用地将占土地3·4亿亩,其中需占耕地面积1·9亿亩,同时在现有耕地中约有1亿亩需要退耕,两项相加占有耕地2·9亿亩,减去开垦地变为耕地的面积,净减少耕地2亿亩。 2.1.3全国土地类型很多,但山地多于平原。

山地、高原、丘陵约占全国土地面积的69%,很多山地由于海拔高、气温低、坡度大、土地薄和不便等因素,农业、林业和牧业生产条件较差。 2.1.4土地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平衡

我国平原、丘陵主要分布于东部,山地、高原主要分布于西部。大兴安岭经太行山、巫山至湘桂西部山地一线以东地区的土地大部分是海拔不到500m的平原,面积约占全国的1/3,但分布着2/3以上的农业人口和耕地。此线以西的大部分土地是海拔1 000m以上的山地、高原和盆地,其面积约占全国的2/3,是我国的主要牧区、林区,大部分是干旱和半干旱地。这种情况决定了我国不同地区土地人口承载力差距大的状况,东南部大于西北部和西部。 2.1.5水资源与土地资源分布不平衡

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 800多亿m3,居世界第6位,但人均只相当于世界人均的1/4,列第88位。长江、珠江、浙、闽、台及西南诸河流域的水量占全国总水量的82·3%,而这些地区的耕地,仅占全国耕地的36%。黄河、淮河及其它北方诸河流域水量约占全国总水量的17%,而耕地却占全国的63·3%。我国地处季雨地带,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平衡,季节性和地区性缺水更为尖锐。这一特点决定了我国的土地利用将受到水土资源不平衡因素的制约。

2.2新时期的土地管理工作需要土地实行规划利用

2.2.1土地利用规划是实行土地用途管制的依据

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程序是:编制规划的准备工作;调查研究,提出问题报告书和土地利用战略研究报告,编制土地利用规划方案;规划的协调论证;规划的评审和报批。土地利用规划报告是土地利用规划主要成果的文字说明部分,包括土地利用规划方案和方案说明。编制土地利用规划方案是在土地利用现状分析、资源分析、土地利用战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规划目标和任务而进行的。规划方案的主要内容有:导言、土地利用现状和存在问题;土地利用目标和任务;各部门用地需求量的预测、地域和用地区的划分;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的调整;实施规划的政策和措施。规划方案说明的主要内容包括:规划方案的编制过程;编制规划的目的和依据;规划主要内容的说明;规划方案事实的可行性论证等。随着我国人口

总数的不断增加及耕地总量的逐年减少,土地的使用要以贯彻实践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需要计划与合理分配。因而土地利用规划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 2.2.2土地利用规划是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的有效手段

土地储备机构应突出行政性、非营利性和专门性,其作用应体现在参与宏观调控、加强土地资源管理、盘活土地资源和落实城市规划等方面。土地储备规划的主要作用就是以市场供求和经济发展为依据,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控制指标和城市规划的方案通过土地出让落实到地块。它可前瞻性地平衡征地指标和用地指标,解决城市规划与市场脱节的问题,解决由于规划和房地部门信息不对称、更新不及时造成的土地信息不完备等问题出让地块的配套设施完善,保证土地正常使用。

2.2.3土地利用规划有利于落实国家土地出让收支管理政策

编制土地储备规划有利于进行土地出让总价预算;有利于预先安排和落实土地征收和动拆迁费用的支付及被拆迁人的安置,保障公民权益。同时,有利于保障经济型住宅用地的供给,完善住房供应体系;有利于确保出让地块的配套设施完善,保证土地正常使用。 2.2.4土地利用规划是实现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重要途径之一

长久以来,盲目以需求确定土地供给的导向已经成为一些区域经济发展过热、产业结构不合理、房地产空置率高的主要原因。土地政策在2004年首次成为除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以外的第三个宏观调控手段,是土地管理工作的重大突破。土地储备与出让是调控房地产市场的直接环节,科学合理编制土地储备规划,有计划实施土地供应,理应是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土地储备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可以有效避免当前土地储备与出让的主观随意性大,受领导意志控制强,土地市场不健康,开发建设过热等问题出现。 土地储备工作对完善土地一级市场,建立公开、公正、公平的市场环境,促进房地产市场发展,提升国有土地资产价值,提供城市建设资金等诸多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然而在本轮房地产市场过热的情况下,土地储备与出让的主观性、随意性、无计划性等问题逐步显现。土地储备制度的完善需要进一步引入创新机制通过土地储备规划可以达到以下目的:

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作用

3.1.土地利用规划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当今世界各国的主要战略选择,其核心是谋求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综合协调,以实现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土地在人口、资源、环境三者中处于基础地位。土地是人类不可或缺的最重要的自然资源,同时也是自然环境的主体,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用地需求和改善土地生态环境的迫切需要,客观上决定了我们必须从长远和全局出发,综合协调、统筹安排各业、各类用地,妥善处理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加强土地的宏观管理。正是根据这一客观需要,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认真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修订和实施工作的任务,《土地管理法》强化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

法律地位和作用。可见,不能将土地利用规划简单理解为一项部门规划或地方规划,而是国家加强土地管理,统筹安排各业用地,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 3.2.土地利用规划是促进城乡建设合理有序进行的重要手段。

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对城乡建设发展具有重要的保障和促进作用。一是可以合理配置土地资源,促进各业之间、城乡之间协调发展。二是可以有效控制建设开发的规模、布局和进度。防止规模过大、布局混乱,避免资金、物资的浪费给社会经济发展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提高社会经济活动的效率。三是通过土地用途的合理分区,将不相容的土地利用方式在空间上予以分隔,有效防止土地利用的外部不经济,保护资源和环境。四是可以优先、合理安排基础设施等公共服务用地,保障重点建设,节省政府投资。国内外的经验表明,经济社会越发展,越需要对土地利用进行统筹规划。当今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如英国、法国、德国、美国和我国香港地区等,都十分重视土地利用规划,把它作为城乡建设的先决条件,形成了十分完善的土地利用规划管理制度。

3.3.土地利用规划是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基础性作用的前提条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要求土地资源的配置必须引入市场机制,培育和规范土地市场,扩大土地有偿使用范围,充分发挥配置土地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通过土地利用规划,严格控制土地供应总量,是规范土地市场的基本前提。只有严格按规划控制土地供应总量,才能有效发挥市场配置土地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充分实现土地资产价值,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规划调控和市场调节在土地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是相辅相成、不可偏废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决定个体的土地利用行为是经济利益。受比较利益的驱使,仅靠市场机制不可能做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特别是不可能实现对耕地及其他社会公益性用地的保护。必须通过土地利用规划等措施,加强对土地市场的干预和调控,弥补市场机制的不足。 3.4.土地利用规划是土地管理的“龙头”和依法行政的基本依据。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法定的国家权力,是依法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重要依据。法律明确规定,土地利用计划的制定、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划定、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用审批、土地开发整理、土地执法监察等,都要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依据。做好土地利用规划工作,是土地管理依法行政为重要内容,也是基本依据。土地利用规划在整个土地管理和土地利用工作中处于先行地位、综合地位。要想把土地管理好、利用好,就必须高度重视和抓好土地利用规划工作,切实发挥规划的“龙头”作用。

参考文献

[1]王立彬.我国正着手启动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3 -09-16. [2]刘星.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基础数据存在的问题—————以耒阳市为例[J].国土资源导刊,2006,(1).

[3]贾海峰,孙雷.出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法,提速第三轮国土规划修[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03-14.

[4]黎坚宇.我国土地利用规划简析及其对新一轮规划修编的启示[J].广东土地科学,2007,(12):36-39.

[5]曹清华.关于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修编的若干认识[J].中国国土资源经

济,2004,(8)32-35.

[6]藏俊梅,王万茂.第三轮土地利用规划修编中规划实施保障措施的研 究[J].规划师,2006,(9):8-10.

土地利用规划的必要性及意义

土地利用规划的必要性及意义摘要:土地资源是人类得以生存与发展的物质载体,是“一切生产和一切存在的源泉”。然而,作为一种自然资源,土地具有不可再生性,地理位置固定性,数量有限性,不可替代性,利用长久性等自然属性。特别是进入工业时代以来,随着人口的增加,经济的发展,人类由于自身的发展需要消耗的土地资源越来越多,但是由于人类经过前几个世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3hsrd2kih485bn78arf2570pk9t7uz00b56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