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学》期末考试试题(A卷)
姓名: 学号: 班级: 分数:
A.违反同一律 B.违反矛盾律
C.违反排中律 D.不违反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
5、“革命者就是从事革命活动的人”,这个定义所犯的逻辑错误是()
一、单项选择题(共20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 在“青年是祖国的未来”和“青年应该奋发向上”两语句中,概念“青年”( )
A。都是集合概念 C.前者是集合概念,后者是非集合概念
B.都是非集合概念 D.前者是非集合概念,后者是集合概念
2.对于A、B两概念,如果所有a都是b并且有b不是a,那么,A、B两概念具有( )A.全同关系 B.真包含于关系 C.交叉关系 D.全异关系
3.同一素材性质判断主要是指( )的两个性质判断。
A.判断联项分别相同 B.量项分别相同
C.主、谓项分别相同 D.判断的结构分别相同
4.若断定SAP和SEP都假,则( )
A、同语反复 B、循环定义 C、定义过宽 D、定义过窄6.一个相容选言判断p∨q假,那么,一定为( )
真q真 真q假 假q真假q假
7.“如果某行为是犯罪行为,则必是违法行为”,由此可知( )
A.如果某行为不是犯罪行为,则不是违法行为
B.如果某行为不是违法行为,则不是犯罪行为
C.只有某行为是犯罪行为,才是违法行为
D.只有某行为不是违法行为,才不是犯罪行为
8.只有发烧才是患肺炎,小红发烧,所以她一定是患了肺炎。
以下各推理中与上述推理犯同样逻辑错误的是( )
、定义含混 E
A.只有学习好,才有资格当三好生,我学习好,所以我一定有资格当三好生。 B.只有学习好,才有资格当三好生,我有资格当三好生,所以我一定学习好。 C.只有学习好,才有资格当三好生,我没资格当三好生,说明我学习不好。 D.只有学习好,才有资格当三好生,我学习不好,因此我没资格当三好生 9.某司机违章,警察说:“对你要么扣照,要么罚款。”司机说:“我不同意。” 按照司机的说法,以下各项中他必须同意( ) A.扣照,但不罚款。 B.罚款,但不扣照。 C.既不扣照,又不罚款。 D.如果不能做到既不扣照,又不罚款,那么就既扣照,又罚款。 10.“(p→q)∧(r→s)∧(┐q∨┐s)→(┐p∨┐r)”,这一推理式是(
A.二难推理的简单构成式B.二难推理的简单破坏式
C.二难推理的复杂构成式D.二难推理的复杂破坏式
11、“有作案动机”和“有作案行为”之间是什么关系()
A、前者是后者的充分条件 B、前者是后者的必要条件
C、前者是后者的充分必要条件 D、前者和后者不构成条件关系
12、“并非只要学好外语就能出国”与之等值的命题是()
A、学好外语且能出国 B、不学好外语但能出国
C、学好外语而不能出国 D、不学好外语也不能出国
13、(1)没有人不是自私的。(2)没有人是自私的。这两个命题()
A、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 B、不能同真,可以同假
C、不能同假,可以同真 D、可以同真,也可以同假
14、以“如果甲、乙都不是木工,那么丙是木工”为一前提,若再增加以下哪项作为
前提,可必然推出“ 乙是木工”。()
A、丙是木工 B、丙不是木工 C、甲不是木工 D、甲和丙都不是木工
15、“不可能所有的花都结果。”以下哪项断定的含义与上述断定最为接近()
A、可能所有的花都不结果 B、可能有的花不结果 C、可能有的花结果
D、必然所有的花都不结果 E、必然有的花不结果
16、并非“要么老张当选代表,要么老李当选代表”。
以下哪项是上述命题的等值命题() A、老张和老李都当选 B、老张和老李都没当选 C、老张当选但老李没当选 D、老张没当选,当选的是老李E、老张和老李都当选或者老张和老李都没当选 17、已知“甲队可能会战胜乙队”,可推出()
A、甲队必然会战胜乙队 B、并非“甲队必然不会战胜乙队”
C、并非“甲队可能不会战胜乙队” D、并非“甲队必然会战胜乙队”
18、“强盗的儿子未必是强盗”出发,必然能推出()
A、强盗的儿子可能是强盗 B、强盗的儿子可能不是强盗
C、强盗的儿子必然不是强盗 D、强盗的儿子不可能是强盗
19、若SAP与SIP恰有一真,则必然有()
A、SIP与SOP恰有一真 B、SEP与SOP恰有一假 C、SAP与SEP恰有一假
20、高级干部都是普通公民,我不是高级干部。因此,我不是普通公民。
以下哪项是对上述推理的正确评判()
A、推理正确 B、推理错误,偷换概念 C、推理错误,中项两次不周延
D、推理错误,大项不当周延 E、推理错误,小项不当周延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均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答案,多选少选不得分。共10题,每小
题2分,共20分)
1、下面这些概念的外延关系中,具有传递性质的有()
A、同一关系 B、真包含关系 C、真包含于关系
D、交叉关系 E、全异关系
2、“有的S是P”为真时,S与P之间的外延关系具有()
A、全同 B、真包含 C、真包含于 D、交叉 E、反对
3、如下()成立,必使P→Q为真。
A、P真Q真 B、P真Q假 C、P假Q真 D、P假Q假 4、“这件物品并非质次价高”的等值判断是()
A、这件物品或质次或价高 B、这件物品既质次又价高
C、这件物品或者质不次或者价不高 D、如果这件物品质次,则价不高
《逻辑学》期末考试题a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