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供应室管理制度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供应室管理制度

供应室管理制度

一、供应室工作制度

1、做好全院医疗器械的消毒灭菌及各种规格敷料的制作工作和供应工作。 2、掌握各种器械的性能、用途、规格、维修、保养的灭菌方法,各项技术操作严格按工作程序及质量标准要求执行。

3、全院无菌物品供应合格率达100%,一次性无菌物品必须严格检查证件和检测结果报告单。

4、凡无菌物品日期超过规定时间或封口已被拆开者,一律不得再用。 5、熟悉各科室的需要,每日定时下收下送,有计划地到各科室发放、兑换物品,保证及时供应所需物品,供应物品如有错误或损坏,立即纠正或补换。

6、按各临床科室需求,制作、配置各种物品,器械及敷料准备均应达到标准要求。

7、根据物品使用情况及时调整基数,保证临床需要和减少无效储备。 8、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各类物品洗涤、包装、消毒应有签名和标识,注明消毒日期,已消毒物品与未消毒物品严格分开,无过期失效或标识不清的物品。熟悉消毒液选择和浓度配置方法并进行有效浓度监测。

9、每日消毒灭菌工作有记录,已经消毒灭菌的物品,必须有消毒人员签字后方可便用。

10、建立热源反应追踪制度,如有发生,必须立即向有关部门报告,并及时送检有关物品。

11、严格执行监测制度,每月定期对无菌物品抽样检测和进行标准包生物监测,定期对压力蒸汽和环氧乙烷灭菌质量监测。

12、设专人负责质量监测并记录存档。 13、适时完成器械物品报损、补领工作。

二、供应室管理制度

1、供应室各班次人员各负其责,严格遵守消毒供应中心各项规章制度。 2、供应室工作人员要有严格的无菌观念和自我安全防护意识,熟悉各种物品、

1 / 11

供应室管理制度

器械性能、消毒方法、洗涤操作技术和流程。

3、消毒员进行专业培训,持证上岗。 4、各项技术操作有严格程序和质量标准。

5、无菌物品的存放按《医院消毒供应室验收标准》的要求执行,满足临床科室对无菌物品的需要。

6、物品分类、洗涤、包装、灭菌、存放、发放等符合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 7、各种仪器设备专人保管,设定操作流程。 8、专人负责定期监测消毒质量,并随时抽查。

9、在供应器材范围以内的用品,由各物品使用科室做好需用计划,临时或急诊用物,则由科室自借自还。

10、各科室如需特殊器材,应预先通知,以便准备。

11、各种用过物品,由各科室先行初步清洗消毒后方可收回消毒供应中心,传染患者用物,应严格消毒后单独送交消毒供应中心。

12、建立库房财产登记本,物品发放、领取、使用等有严格的手续,消毒供应中心有统一的账目,各科室有分户账,定期清点。

13、与各相关部门及科室搞好协作,定期到物品使用科室征求意见,改进工作。 14、保持消毒供应中心环境清洁整齐。

15、回收的医疗废弃物严格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处理。

三、供应室质量管理制度

1、设兼职质量监督员,定期定时监测消毒灭菌质量,并随时抽查。

2、每次领取的原敷材料、半成品、成品和一次性医疗用品必须进行质量验收。 3、严格操作规程,各项物品的处理必须符合标准要求。

4、严格控制环节质量,对各种物品的处理进行不定时抽查,落实各岗位责任制。 5、各岗位尤其是灭菌岗位操作有记录。

6、无菌物品的存放按《医院消毒供应室验收标准》要求执行。 7、各种仪器设备操作流程清晰,使用、保管有专人负责。 8、有明细账册,物品的领取、发放,使用等有严格的手续。 9、定期对工作质量进行检查,及时记录和总结。

10、收集全院有关科室对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质量评价的信息,总结质量检查中

2 / 11

供应室管理制度

的经验与教训,制定或修改各种操作规程,改进工作。

四、供应室查对制度

1、回收使用过的物品时,应与科室护士清点查对品名、数量、器械性能、零件有无缺损及预处理情况。

2、准备器械、辅料包装时,须按基数配置,并经两人核对品种、数量、清洁度、器械完好度无误后方可包装。

3、无菌物品发放时,应查对科室、品名、灭菌指示胶带变色情况、灭菌日期、外包装有无破损。

4、每日查对物品交换清单,核对基数,及时补充。

5、库存的器材和物品应定期清点数目,查对无菌物品有无过期、潮湿现象,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五、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

1、专人负责,定期、定时监测消毒灭菌质量,随时抽查。

2、对压力蒸汽灭菌器进行工艺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工艺监测每锅进行,化学监测每包进行,生物监测每月一次,并详细记录,保留化验单。

3、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每天第一锅灭菌前进行B—D试验。

4、新灭菌器使用前必须先进行生物监测,合格后才能使用;对拟采用的新包装容器、摆放方式、排气方式及特殊灭菌方式也必须进行生物监测,合格才能采用。

5、每个灭菌包内外均有化学指示卡和指示胶带。

6、各种灭菌器每次灭菌过程均应进行监测,并有参数记录。

7、各种灭菌器凡检测不合格,应立即停止使用,查找原因,检测合格后重新启用。

8、灭菌后物品每月做一次抽样细菌培养,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 9、每月对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监测一次,并有记录。 10、定期对消毒剂、灭菌剂的浓度、消毒效果进行监测,及时更换。 11、定期监测紫外线照射强度,及时更换灯管。

六、无菌室工作制度

1、无菌室专人负责,必须衣帽整齐,戴口罩,出入换鞋。非本室人员不得随意入内。

3 / 11

供应室管理制度

2、室内清洁整齐,湿式擦拭平面。

3、灭菌物品经效果监测合格后,进入无菌间存放。一次性无菌物品须去除外包装后方能进入无菌间。

4、无菌物品必须分门别类,定位放置于离地面高20、距天花板50、离墙远5、洁净的储物架上。

5、加强无菌物品的管理,按由远期至近期的顺序摆放。标记醒目,取放方便。 6、未经消毒灭菌的物品,不得带入无菌室。

7、每日检查无菌物品的有效期,过期物品需要重新处理灭菌。

8、发放无菌物品应在窗口进行,发放时按先消先发、后消后发的原则,核对品名、数量、有效日期,发现湿包、散包、外包装破损和标记不清者,禁止发放。

9、拿取无菌物品用无菌镊子,保持发放的物品绝对无菌。无菌钳或镊子每日消毒更换一次,钳子罐每周消毒一次。

10、保持各种浸泡液浓度,定期监测更换。

11、无菌间每日工作完毕,整理单元环境卫生,每日用紫外线消毒1—2次,每月空气培养一次。做好登记。

七、无菌物品管理制度

1、各种经消毒灭菌的物品,要标记醒目,并注明消毒日期和责任者。 2、合格的无菌物品进入无菌间存放,根据消毒日期的先后,分门别类放置于橱、柜内,有序排放。一次性无菌物品须去除外包装后方能进入无菌间。

3、已灭菌物品不得与未灭菌物品混放。

4、无菌物品包装如有破损、潮湿不可再作为无菌物品使用。 5、无菌包已打开但未使用者,也不可放回原处,要重新灭菌。 6、超过无菌有效期的物品须重新消毒灭菌。

7、拿取无菌物品时,必须洗手,戴口罩、帽子,穿工作服。

8、下送的无菌物品应封闭存放或加防尘罩,运送无菌物品的工具应每日清洗消毒,并保持清洁干燥,避免再污染。

八、消毒室工作制度

1、消毒员工作期间必须坚守工作岗位,不得擅自离开。

2、根据灭菌物品性质选择适当的灭菌方法,严格掌握灭菌程序。使用前检查灭

4 / 11

供应室管理制度

菌器的性能是否完好,与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每日第一锅做B—D试验。

3、灭菌前须检查包布是否双层,有无破损,包扎是否严密,放置玻璃器材时不得挤压。

4、物品装放时,各类器械、辅料包按规定有序排放,上下左右需留有一定空间,有筛孔的容器,应将筛孔打开。

5、不同性能物品同时灭菌时,应以最难达到灭菌要求的物品所需温度和时间为准。

6、灭菌过程中随时观察各项参数,严格掌握压力、时间、温度、浓度,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以保证灭菌效果。

7、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灭菌完毕后,必须待气压表的指针下降至“0”处,方可打开锅门,液体类物品应待自然冷却到60℃以下再卸载物品,以免发生危险。

8、检查灭菌物品指示胶带变色情况,遇有不合格物品,必须查找原因后重新灭菌。出锅时应关闭容器筛孔。

9、定期鉴定灭菌器的灭菌效能,并有记录。注意灭菌器的保养工作,按时维修。 10、各类人员拿取无菌物品时,必须洗净双手,戴口罩、帽子,穿工作服。 11、已灭菌物品和未灭菌物品应严格分开放置,以免混淆。

12、每周大清扫卫生一次,操作室每月做空气细菌培养一次,消毒灭菌物品按规定抽样培养。

13、下班前,必须彻底检查水、电、灭菌器阀门和门窗关闭情况,确保供应室安全。

九、供应室消毒隔离制度

1、供应室要严格区分污染区、清洁区和无菌区,并有明显标记。

2、有菌物品与无菌物品严格区分放置,设污染物回收和无菌发放两个窗口,工作程序和行走路线不交叉、不逆行。

3、无菌间每日空气消毒净化一次,每月做空气细菌培养一次,并有记录。 4、灭菌合格物品应有明显的标记和日期,专室专柜存放,在有效期内使用。所有已出无菌间的物品均要重新高压灭菌,方可进无菌间。

5、无菌间不得存放任何杂物,非本室人员不得擅自入内,取放无菌物品时要先洗手戴口罩,更衣换鞋。

5 / 11

供应室管理制度

供应室管理制度供应室管理制度一、供应室工作制度1、做好全院医疗器械的消毒灭菌及各种规格敷料的制作工作和供应工作。2、掌握各种器械的性能、用途、规格、维修、保养的灭菌方法,各项技术操作严格按工作程序及质量标准要求执行。3、全院无菌物品供应合格率达100%,一次性无菌物品必须严格检查证件和检测结果报告单。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3ffyf9xpfk72h8v7sa970wk4t3v4f000u2e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