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心理学-第三章 感知觉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教师招聘考试 《心理学》 第三章 感知觉

第三章 感知觉

一、感觉的含义 (一)感觉的概念

1、感觉是个体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的觉察。

感觉是一种直接反映,它要求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 感觉所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而不是事物整体和全貌。 感觉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2、感觉的作用

感觉是认识的开端;感觉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基础;有助于生存。如:感觉剥夺实验。

3、感觉的测量

感受性是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也就是人对刺激的感觉灵敏程度。 每个人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即感受性)是不同的。 感觉能力是通过感觉阈限来测量的。

感觉能力和感觉阈限成反比,感觉阈限越大,感觉能力越差。 (二)感觉的种类

感觉可以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两大类。

外部感觉是个体对外部刺激的觉察,主要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觉。 内部感觉是个体对内部刺激的觉察,主要包括机体觉、平衡觉和运动觉。 其中视觉和听觉是最重要的感觉。 1、视觉

视觉是个体对光波刺激的觉察。是个体辨别外界事物的明暗、颜色等特性的感觉。 视觉是人类最重要的感觉。

研究证明,在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中有80%左右的信息是靠视觉获取的。 (1)视觉的适宜刺激时波称为380~780毫微米的光波(电磁波)。 (2)颜色视觉 ①颜色的基本特性

颜色是光波作用于人眼所引起的视觉经验。

颜色具有色调、明度、饱和度三种特性。这些特性是由光波的物理特性决定的。 ②色觉异常:色觉异常主要包括色弱和色盲两类。 2、听觉

听觉是个体对声音刺激的觉察。

(1)听觉是适宜刺激是频率为16~20000HZ的声波,人耳最敏感的声波频率是1000~4000HZ。

(2)听觉的基本特性

人类的听觉具有音调、音响、音高三种特性。

3、嗅觉

嗅觉是由有气味的气体物质引起的。 4、味觉

味觉的适宜刺激是溶于水的化学物质。 5、皮肤觉

刺激作用于皮肤引起各种各样的感觉,叫皮肤觉(肤觉)。 皮肤感觉可以分为触觉、冷觉、温觉、痛觉等。 6、动觉

动觉也叫运动感觉,它反应身体各部分的位置、运动以及肌肉的紧张程度,是内部感觉的一种重要形态。 7、平衡觉

平衡觉也叫静觉,它是由人体作加速度或减速度的直线运动或旋转运动时所引起的。平衡觉的感受器位于内耳的前庭器官。 8、机体觉 机体觉也叫内脏感觉,是由内脏的活动作用于脏器壁上的感受器产生的。饥渴、饱胀、便意、恶心、疼痛等感觉。 (三)感觉现象 1、感觉的后象

(1)定义:当刺激对感官的作用停止以后,感觉并不立即消失,而是继续维持一段很短的时间。这种在刺激作用停止后暂时保留的感觉印象,叫感觉后象。 (2)感觉后象的示例:视觉后象表现得最明显。

盯着灯泡看三十秒种以上,尽力不要移动你的目光。然后把你的目光移到灯泡右边的区域,或者任何白色的区域。 (3)感觉后象的应用

感觉后象可以使我们对断续出现的刺激产生连续的感觉。当然,这种断续刺激的出现必须达到一定的频率。电影正是运用了感觉后象的心理学原理。 2、感觉的适应

(1)定义:感觉的适应是指刺激物持续作用于感觉器官所引起的感受性的变化。 (2)感觉适应的表现

适应现象表现在所有的感觉中。“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3)感觉适应的意义

利:有利于减少身心负担;对于我们感知外界事物、调节自己的行为,具有积极的意义。

弊:使人丧失警觉性。 (4)感觉适应的一般规律

勤字当头,路在脚下 1 咨询电话:13969966537 姜老师 报名地址:临沂大学老校区综合楼214

教师招聘考试 《心理学》 第三章 感知觉

持续作用的强刺激使感受性降低;持续作用的弱刺激使感受性增高。 3、感觉的对比

(1)定义:感觉的对比是同一感官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2)感觉对比的种类:同时对比 继时对比 4、感觉的相互作用

(1)定义:感觉的相互作用,指的是一种感觉的感受性会由于其他感觉的影响而发生变化的现象。

(2)不同感觉的相互补偿

感觉的补偿是指某种感觉系统的机能丧失后而由其他感觉系统的机能来弥补。 (3)联觉

当某种感官受到刺激时出现另一种感官的感觉和表象的现象称为联觉。

“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朱自清《荷塘月色》 二、知觉的含义 (一)知觉的概念

知觉是个体将感觉信息组织成有意义的整体的过程。 (二)知觉的种类

按照知觉所反映对象的特点,可以将知觉分为物体知觉和社会知觉。

按照知觉所凭借的感觉信息的来源不同,可以将知觉分为视知觉、听知觉、嗅知觉、味知觉、触知觉。

知觉印象与客观事物不相符合的情况称作错觉。 1、物体知觉

以物质或物质现象为知觉对象的知觉,即物体知觉。

依据知觉所反映的事物的特性,可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 (1)空间知觉

空间知觉是人对事物的空间特性与关系的认识。

空间知觉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深度知觉以及方位知觉等。 (2)时间知觉

时间知觉是人脑对客观现象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 (3)运动知觉

运动知觉是人脑对物体空间位移和移动速度的知觉。 通过运动知觉,我们可以分辨物体的静止和运动状态以及运动速度的快慢。 一般按照人所知觉到的各种运动现象的形成条件,将运动知觉分成真动知觉和似动知觉两大类。 返回

2、社会知觉

以社会生活过程中的人为知觉对象的知觉,叫社会知觉。

社会知觉包括对他人的知觉、人际知觉、自我知觉和角色知觉。 3、错觉 (1)定义:错觉是指在特定条件下对事物必然会产生的某种固定倾向的歪曲知觉。 (2)错觉与幻觉

错觉是在一定条件下必然产生的,是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知觉; 幻觉却是在没有外界刺激物的情况下出现的虚幻知觉。 (三)知觉的特征

1、知觉的意义性(理解性) 人在知觉过程中,总是赋予知觉对象一定的意义,这就是知觉的意义性(又称理解性)。

过去知识经验影响知觉的内容。在知觉过程中,思维和语言起着重要的作用。 2、知觉的整体性

人在知觉的过程,中总是倾向于把零散的对象知觉为一个整体,这就是知觉的整体性。 知觉相似律、封闭性原则、知觉接近律 3、知觉的选择性

当我们面对众多的客体时,常常优先知觉部分客体,这就是知觉的选择性。被清楚地知觉到的客体叫对象,未被清楚地知觉到的客体叫背景。 影响知觉的选择性的因素:

(1)对象与背景的差别越大,越容易选择(差别较大、活动的、新颖的等); (2)人的知识经验、兴趣爱好影响知觉的选择性; (3)知觉者的知觉目的影响知觉的选择性。 4、知觉的恒常性

当知觉到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知觉印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这就是知觉的恒常性。知觉恒常性现象在视知觉中表现得很明显,视知觉的恒常包括大小、形状、亮度、颜色恒常性等。 三、感知规律与教学 1、提出明确的感知目的

2、加强感知对象与背景的反差 3、注意区分不同的感知对象 4、提高感知对象的活动性 5、形象与言语相结合

6、发挥多种分析器的协同活动,提高感知的成效

勤字当头,路在脚下 2 咨询电话:13969966537 姜老师 报名地址:临沂大学老校区综合楼214

心理学-第三章 感知觉

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第三章感知觉第三章感知觉一、感觉的含义(一)感觉的概念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3e15l5ntiv9emep57bn5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