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标准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标准

〔初稿〕

前言

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是刻画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科学语言

和有效工具。数学科学是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等科学的根底,并在经济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开展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数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正在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与计算机的结合在许多方面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开展。数学在形成人类理性思维和促进个人智力的开展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局部,数学素质是公民所必须具备的一种根本素质。

数学教育作为教育的组成局部,在开展和完善人的教育活动中、在形成人们认识

世界的态度和思想方法方面、在推动社会进步和开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现代社会中,数学教育又是终身教育的重要方面,它是公民进一步深造的根底,是终身开展的需要。数学教育在中等职业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使学生掌握数学的根本知识、根本技能、根本思想方法,使学生表达清晰、思考有条理,使学生具有实事求是的态度,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考方式去认识世界,解决问题。

一、 课程的任务

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在生产、效劳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初中级专

门技术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具体来说,以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使学生良好的思想素质和一定的科学文化素质,具有健康的心理,具备适应就业需要的职业素质。

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要贯彻“以效劳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

的精神,数学课程的任务是:

1. 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使学生掌握社会生活所必须的一定的数学根底知识和

根本运算能力、根本计算工具使用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开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2. 为学生学习职业知识和形成职业技能打好根底。

3. 为学生接受继续教育、终身教育和自身开展,转换职业岗位提供必要的条件。 二、 课程的根本理念

1

1. 课程内容设置表达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与学生实际相适应

课程内容要与学生数学根底相适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建立数学知识根本平台,平

台的标准比2000年教育部公布的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适当降低,以代数、三角的主要内容为根底,注重与生活实际和专业课程学习的联系,增加趣味性与可读性,降低数学知识的系统性要求,降低推理和证明的难度,强调低起点、可接受、重应用的原那么,使学生愿意学,学得懂,学了会用,让数学根底不同的学生都能获得不同的提高,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强调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以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开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2. 课程内容表达为专业学习效劳的功能

课程内容表达为专业学习效劳的功能,涵盖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专业学习所需要的

最根本的知识,以模块的形式设置课程内容,不同的专业可以根据实际,贯彻“实用〞和“够用〞的原那么进行教学,选择并加强相关内容的教学。

3. 课程内容表达分层教学、分类指导、分步达标的理念

课程内容设置关注学生的个性、兴趣和能力的差异,课程具有选择性和多样

性,对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学生可以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得到不同的开展,以利于实行分层教学,分类指导、分步达标。

4. 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

数学课程应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发挥学生在数学学

习上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在教学内容上,可以结合实际,结合社会生活中广泛应用的投入与产出、市场预测、股市交易、存贷利息、保险等实际问题,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5. 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内容的整合

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在对数学课程内容、数学教学、数学学习等方面产生

深刻的影响。中等职业教育的数学课程倡导实行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整合的根本原那么是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本质,加强直观性,降低学习的难度。提倡利用信息技术来呈现以往教学中难以呈现的课程内容,训练学生学会使用科学型计算器、计算机数学软件和数学教育技术平台,加强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鼓励学生运用计算机、计算器等进行探索和发现。

2

6. 建立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

中等职业教育的数学课程应建立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包括评价理念、评价内

容、评价形式和评价体制等方面。评价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他们数学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水平的变化,也要关注他们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的变化。评价应当照顾学生的差异,建立多元化的目标,对不同的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建立不同的评价标准,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已经实行学分制的地区和学校,可以实行不同层次的命题方式,根据考核成绩确定学生获得的相应学分。

三、课程内容、教学要求及教学时数 〔一〕根底知识〔20——30课时〕 1. 实数概念。要求理解〔2——3课时〕

2. 实数运算。要求掌握〔2——3课时〕

3.绝对值。要求掌握〔2——3课时〕

4.代数式〔含整式、因式分解、分式、二次根式〕。要求掌握〔6——8课时〕 5.方程与方程组〔含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列方程解应用题〕。要求掌握〔6——9课时〕

6.数轴与平面直角坐标系。要求掌握〔2——4课时〕 (二)函数与数列〔50——54课时〕 1.集合〔8课时〕 (1)集合的概念。要求理解

(2)集合的运算〔交、并、补〕。要求掌握

2.不等式〔8课时〕

(1)不等式的概念与性质。要求了解

(2)不等式的解集与解一元一次不等式。要求掌握 (3)解不等式组。要求掌握 (4)解一元二次不等式。要求理解 3.函数及其图象〔14——16课时〕 (1)函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要求理解 (2)函数的性质及图象。要求理解 (3)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要求掌握 (4)分段函数。要求了解

(5)反函数。选学内容,不作要求 (6)函数的应用。要求理解

3

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标准

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标准〔初稿〕前言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是刻画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科学语言和有效工具。数学科学是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等科学的根底,并在经济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开展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数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正在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与计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3dccz3asxx5nd0e7n2yj9vfqx3d4wu015yh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