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写作·议论要言之有据 设计教师:谯城区十河中心中学 刘兵舰
SHZXZX 教学目标:
1、学会收集和使用真实准确、经得起推敲的材料。 2、学会围绕自己确定的观点,选取与之相对应的材料。 3、学会运用丰富的材料,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学会收集和使用真实准确、经得起推敲的材料。 (2)学会围绕自己确定的观点,选取与之相对应的材料。
●难点:学会运用丰富的材料,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教材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生写作议论文有明确要求:写简单的议论文,做到观点明确,有理有据。从写作观念上看,《标准》强调写作是个人的自由表达,从内容上看,突出了“生活作文”的价值取向。
《议论要言之有据》是统编教材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写作专题。是继第二单元《观点要明确》之后的第二个议论文专项写作。
教学方法:
写作指导法、举例法、练习法、读写结合法。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
写作指导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人们常说:事实胜于雄辩。议论不仅要提出观点,还要有能证明观点的材料。只有做到z言之有据,才能让人信服。什么是有据?有据就是要有论据,用来证明观点的材料,包括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怎样才能做到言之有据。
第1页(共8页)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
二、写作指导 (一)经典引路辨真伪
SHZXZX 1、让我们一起来回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和《敬业与乐业》这两篇文章中的两个事实论据。 课件显示:
论点一: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大家都知道明朝的大理论家王阳明,他的思想可以代表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有一天王阳明依照《大学》的指示,先从“格物”做起。他决定要“格”院子里的竹子。于是他搬了一条凳子坐在院子里,面对着竹子硬想了七天,结果因为头痛而宣告失败。这位先生明明是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论点二:“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唐朝有一位名僧百丈禅师,他常常用两句格言教训弟子,说道:“一日不做事,一日不吃饭。”他每日除上堂说法之外,还要自己扫地、擦桌子、洗衣服,直到八十岁,日日如此。有一回,他的门生想替他服务,把他本日应做的工悄悄地都做了,这位言行相顾的老禅师,老实不客气,那一天便绝对地不肯吃饭。
——《敬业与乐业》
教师点拨:《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中,为了阐述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作者列举了王阳明院中静坐、面竹而思的故事,这个故事出自明人钱德洪《王文成公年谱》,有充分的历史依据。《敬业与乐业》中提到的唐朝百丈禅师在其《百丈清规》中倡导“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他将禅学落实于日常生活中。这两个故事均有史可鉴、真实可信!
2、俗话说:宁尝鲜桃一口,不要烂杏一筐。下面是同学们作文中使用的一些论据,你能看出有何不妥吗? 课件展示:
(1)李白在他的《爱莲说》中写道:“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被流放的屈原,时时不忘报国,终因报国无门,而自刎于乌江。 (3)毛泽东从小就立下“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志向。 (4)但丁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哭去吧。 活动:
(1)找别扭,析病因。
教师点拨:作者错误、内容不实、出处不详
第2页(共8页)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
(2)谈弊端,思逻辑。 这些材料能否作为论据支撑论点?为什么? 结论一:材料要经得起推敲。
教师点拨:材料必须准确真实,切不可杜撰捏造,不可张冠李戴!我们在写作时,也应该先确认事例是否真实可靠,然后再使用;引用名言警句,要注意核对原文,保证引述准确。 (二)慧眼识珠扣主题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在写作中我们要练就一双慧眼,找到最亮的那颗明珠。 课件显示:
要论证“勤能补拙”的观点,下面哪个材料最合适?为什么?
(1)王羲之经常在自己的衣服上写字,将衣服划破,终于成为一个有名的书法家。
(2)梅兰芳小时候口吃,为了弥补这一缺陷,他坚持每天早上含沙练唱,最终改掉了口吃的毛病,成为一位闻名中外的艺术大师。
(3)马云读书时严重偏科。第一次高考数学得分1分,第二次高考数学19分。经历三次高考后他终于考入杭州师范大学外语系专科 ——离本科差5分,由于本科没招满人,马云幸运替补上了本科。 活动:
1.先讨论,后交流。 2.剖观点,述理由。
教师点拨:第2则。因为第1则有“勤”无“拙”。仅强调了王羲之“勤”,与补拙毫无关联。第3则中有“拙”无“勤”。仅强调马云之“拙”以及后来幸运地考上大学本科的结果,却并没交代他勤奋努力的过程。 第2则中梅兰芳天天口含沙粒练习这是“勤”,有口吃的毛病这是“拙”,经过刻苦努力最终改掉了毛病,取得了事业的成功,这是补了“拙”。这个例子紧扣了论点,具有说服力! 结论二:论据要与观点一致。
教师点拨:选例要弄清材料的实质,内容紧扣论点,明确论点指向,不可貌合神离! (三)星月同辉吐意蕴
丰富,是文章动人的一个重要方面。议论文的丰富就是论据充实。 课件显示:
论点一:松手不是失去,而是更大的获得
面对帝王的尊严神圣,勾践松开了手,跪倒在夫差面前,收获了“三千越甲可呑吴”的壮举;面对官场的高官厚禄,陶渊明松开了手,获得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闲自得;面对家族的兴衰荣辱,曹雪芹松开了手,获得了奋笔疾书的自由宁静;面对……
第3页(共8页)
SHZXZX
部编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写作指导:《议论要言之有据》教学设计



